第六章 夏虫语冰

      梨花寒食谷雨后,小荷才露立夏来。

    念安最近运气不错,居士楼那边不知发了什么善心,给他的工钱居然稍稍上涨了些。少年为这事连着兴奋了好几夜没有歇息好。不仅如此,余道长昨日还趁着夜色将念安两月前给他的银子给专程退了回来。

    问他原因,道人只说是心情使然,并不解释太多。

    念安从小命就不好,得此帮助,自然是感激不已。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秋秋,少女则建议他专程再带些礼物回去送给余道长,算是知恩和感谢。

    于是五月十三这天,念安带着秋秋连夜卤好的白肉和一壶自酿的清酒又上了青羊山。

    不知为何,这次见到余道长时,少年郎觉的仙长比上次更加纤瘦了,他眼眶深深熬了下去,手臂上的青筋四则布可见,连背上那把桃花木剑上也悄然长满了墨绿色的纹路。若不是他那双桃花眼依然亮做星辰,少年还以为道长出了什么变故呢。

    道人见着念安带着卤肉和清酒来也不客气,背靠一颗道观前的歪脖子树,右手捏片肉塞进嘴里。一边赞叹着好吃,一边抬起左手将清酒壶高高举起向嘴里倒。

    “念安谢过仙长。”

    娘亲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于是念安弯下腰行了个几乎头快触膝的大礼。

    清酒顺着喉咙滑入肚里。余道人似乎被辣住了,他面色发红的咳嗽了两声。便是他背上那把带着墨绿暗纹的桃花木剑也跟着颤了颤。

    “好辣……念安,你是想辣死我吗?”余生这话说得似真非真,半怒半笑,惹得空气都变得躁动起来。

    少年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毫无准备,想解释,却一下子找不到好的说辞。他下意识退了两步,一阵没来由的狂风却跟着少年步伐从两人脚下肆虐到了头顶。

    道人余生背着手迎风招展,身后道袍炸的乱飞,就连那道髻都飞散了开来。

    念安在狂风中费力睁开眼朝道人看去,只见余生面容被狂风扯得好生扭曲。

    道人一个吞吐,盯着念安朗声狂笑:“铁马当年身未陨,如今化作雨苍龙。”

    说完这话,他道袍一挥之下,仿佛天空都沉了下来。也不知是不是受了天空的重负,道人的双膝承受不住,深深跪入了土里。可他似乎毫不在意,既兴奋又痛苦得抹了下嘴角的血沫子,仿佛背着周遭天地的无穷伟力,身子拖在地上一步步朝少年爬来。

    砂石地上拖出一条蜿蜒血迹。

    念安脑海一片空白。

    他浑浑噩噩立在原地,十指扭曲在一起,也不知过了多久才鼓起勇气翻开一点眼皮.........

    哪里有什么灾厄?

    拂面清风正飘飘洒洒,天穹之上,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那道长依然浑身整整齐齐站在数丈之外,正笑眯眯品着手里还有大半壶的清酒。

    “这酒不错。”道长歪过头来看着念安唱了一诺。

    一旁歪脖子树上一只不知何时停过来的金黄色麻雀也歪过头来瞅了少年一眼,似乎是嫌他大惊小怪。

    少年使劲用手揉了揉眼睛。

    刚才大抵是眼花吧,大抵吧。

    余生将酒壶放在地上,走过来揉了揉念安的头。

    “以后每三日在城北的渭河里为我找颗绿色的鹅卵石来,可好?”这话是道人弯下腰凑在少年耳边轻轻说的。

    念安觉得道长说不出的怪异,可他内心除了好奇外,却还隐隐有种直觉在催促他答应道人的请求。

    “道长拿此有何用?”念安鬼迷心窍得问了一句。

    余道人露出个高深莫测的笑容,背着手倒退了几步,又仔仔细细得将少年周身打量了一番,才点点头说:“你是不是有个每年冬天咳血的怪毛病,治不好的话,你就活不过十八喽!”

    念安先是愣了愣,然后如遭雷击。他确实从小就有这个毛病,而且大夫们无论如何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更可怕的是,他爹、他娘、都是冬天离世的!

    余道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将语气扬起:“所以是改命,改命呐!”他直起身,转头看着青羊山上的道观,一脸魔楞的怪笑。

    少年捏着拳头、似懂非懂得点了点头。

    “又有问卦人来了。”余生眯了眯眼。

    青羊土坡下一个外地来的小娘子正向这边踌躇的左右张望,似乎犹豫着也想算上一卦。道人在念安背上翻手一推,少年便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出去三四十步。

    “走过路过,可千万莫要错过喽,算个祸福,求个心安。”

    “民女,还……”那小娘子看着这年轻俊朗的道长脸色微微泛红。

    “那就求个姻缘吧。”道人三两步走过去伸手拉住了那小娘子带个奶白坠子的皓腕。

    ……

    ……

    自此以后,念安每日在城北将居士楼的槽水处理完后,都会瞒着秋秋走上小半个时辰来到渭河石滩寻找那种绿色的鹅卵石。

    这东西很是稀缺,头一两次念安几乎每日得找到城门快要打梆子才能在湍急的河水下摸到极小的一两颗。好在道人似乎对这石头的大小也不挑剔,每次在念安找回鹅卵石后,道长还会高兴得伸手在少年的眉心点上一点。

    如果余道长言明念安活不过十八,算今年头一件的怪事的话。五月二十,他和秋秋又碰上了另一件怪事。

    常年在北城门一代乞讨的那个怪老头儿,这一日公鸡都还没啼鸣就来到了秋秋家的门前不停得拍打那稍显破旧的木门。

    木门咿咿呀呀的不断呻吟,让人担心它是否能撑住那老汉失心疯般的掌击。于是秋秋只得披好衣物出来帮老人打开了院门。没过多久,念安也从自家院里走出,过来帮着查看。

    穿着脏兮兮白袍的老汉儿披头散发,他脸上的花白胡子几乎将他整张脸都遮住了。见秋秋帮他开了门,老汉索性就席地坐了下来。

    秋秋很有耐心得蹲下身,问这老人是不是饿了。这老汉看了下念安,又瞟了眼秋秋,嘴里冒出些胡言乱语的怪话。

    “汝未看花时,花与汝,同心寂。”

    “若此,花,定在汝心外。”

    秋秋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能听懂。

    可那老人依然不停,说的话也愈发离谱了,什么醉者生,醒者死。什么水吃人,火吃人,人吃人,天地要吃人。

    少女皱着眉眼回头和念安对视了眼,一脸苦笑。

    打念安和秋秋记事起,这老人就经常在城北晃荡,每日提着壶不知哪里来的烧酒,四处和人说他那些胡话。人们问他来意,他就只是胡闹。

    一开始巡夜的士兵或者衙役还会将老人拷起来审上一审,甚至有心狠的会把这老人第二天送到城外的小树林里。

    可不管送多远这疯疯癫癫的老人都会回来,而且每回手里还会提一壶上好的香酒。

    这么重复了几次后,见这老人也只是乱语并不伤人,大伙儿便也就由着他去了。

    后来有一次这老人于北城门口居然冲撞了常家四公子常秋实的坐骑,害的四公子差点跌下马来。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老头要吃大亏之时,那常公子却学着古士的模样帮老人整理好衣衫,又带他去附近的酒家用了一餐。此事后,常公子居然还专门吩咐下去让人莫要伤了这怪老头儿。

    至此以后,常公子平易亲民的美名便和任南华公子的高尚仁德在百姓间同样流传开来了。

    于是,老人活的更加滋润了。

    有此番因果,念安和秋秋对老人的乱语并不心奇,奇怪的是今日这老人似乎就缠在秋秋家门前不愿再离去了。

    秋秋打定这老人想要吃食,起身去里屋把昨夜剩的些饭菜热了热给老人端出来。

    老者高兴的拍了拍手,双眼都眯成了一条缝,端起碗坐在地上大快朵颐。他吃完后油渍更是在那花白胡子上沾的到处都是,秋秋又把头发拨到身后,耐心得用布帮老人一点一点的将油污擦了干净。

    坐在地上的老乞丐很是受用,心满意足得打了个饱嗝。

    “姑娘,我教你练剑?”

    这一句少男少女都听懂了,念安许是最近怪事遇的多了,转头玩笑似的看了秋秋一眼,少女用目光狠狠刮了回去,摊了摊手。

    不过那老人还真有几分认真,目光灼灼。

    秋秋摆摆手,礼貌得婉拒了。

    老人笑眯眯的也不恼怒,左手在地上一旋,撑起身来,不待秋秋去扶他,扭头就离开了。

    等老人走远了,秋秋和念安同时叹了口气:“最近怎么老遇到这样的怪事儿啊?”

    是啊,怎么老遇到这样的怪事?

    城中那梧桐树下的古井又在吞人了。这已经是这个月来第三个落入井中的孩童了,官府派县里几个捕快专门调查此事,可最后忙活一场,得出的结论还是曲白近来降雨太多,井边上了年纪的青石板本就被岁月打磨的好生光滑,三个孩童均是不小心给跌了下去。都郡府那边为此还专门出了公文让各家管好自己的小孩。

    快到五月下旬时,天气愈发燥热起来,邻着渭水的曲白城湿气凝重,隔夜的酒食和饭菜很容易就变了味儿。坐落在城南的居士楼招呼的本就不是什么三流九教的泥腿子,那往来之人可大多是讲究排面的商队老板,因此念安每日需要搬走的槽水更多了,这两日肩膀也被压得发酸。

    不过万幸的是,每日去渭河帮余道长找鹅卵石的差事似乎没那般艰难了。

    沿着渭河顺势而下的绿色鹅卵石慢慢多了起来,有时候还能在石滩靠里的地方找到些顶大个儿的。

    秋秋最近也忙了起来,整日蹲在屋里做刺绣和福结,距离热闹欢腾的普元节很近了,对于来来往往,千里奔行的商队来说,这些带着西北特色的精美小手艺最是抢手了。因此秋秋希望赶在节前再多做些。

    他还指望靠着这个帮助隔壁的那家伙改善改善伙食呢。

    姑娘的福结设计讲究,再加上她又对细节看得重,稍有失误就解开重编,于是乎她这两日常常忙到深夜。

    念安有时候从居士楼回家也会帮她打些下手,不过秋秋总嫌他手笨,常常是弄一会儿就把他赶回来了。

    ……

    ……

    少年这会儿正在自己的小院里躺着看那星空,今日夜空中有些繁忙,好几道平日里安分的夜星今日都燃烧得明亮了起来,拖着雾状的花火,在深邃的苍穹中中烧作一道光华朝极北坠去。

    少年瞪大了眼一直追着那几颗夜星,看着它们似初阳,像星火,又如荧光,最后化作一片虚无。

    道长那日让他莫忘看天,可这星空里到底有什么呢?

    道长今日又打趣,说他要是改不了命格,会在十八岁那年死的很惨!

    道长说完这话其实是期待欣赏欣赏这少年人的落魄。

    可什么都没有,少年只是皱着眉头哦了一声。

    他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生下来命就不太好,怪不了别人。

    大家都这么说,不是吗?

    只是有些可惜呢,这明星坠落前都还会闪出一阵花火,自己连萤火的微光都还没迸绽就要直接消失在这片天地间吗?

    少年看着黑夜,余光很自然被对面院子里还在闪烁的光明吸引过去,他不太甘心,使劲伸手向天空抓了一把,心里则喃喃自语:“我该告诉她吗?”

    “念安,过来帮我把这堆红绳理开。”少女恼怒得看着墙那边满脸挂着难看笑容的少年嘟囔了一句。

    一个小小的纸筒飞过柴门顶跳着砸在了念安头上。

    少年揉了揉,好生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