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3

      悍妻攻略 作者:清酒流觞

    分卷阅读363

    儿子睿城。”

    武侯爷的声音带着骄傲:“臣以为,衡清这办法很好,适合冲锋的,去学习阵前冲杀,会算计别人的,就待在后方算计别人。好钢都用在刀刃上,谁也不浪费。不然,要是牧之那种人,跟着臣冲杀,不用一个来回,就丢外面了。”

    “话糙理不糙。”陛下被逗乐了:“就按照卿家说的办,以后武举分为两项,武功,谋略。”顿了顿,陛下开口:“只是这两者,可以有偏向,却不能瘸腿。”

    “谢陛下!”武侯爷乐颠颠的回了自己的位置。

    傅元悄悄瞄了一眼武侯,见他乐颠颠的站回自己的位置,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人家的义父看着傻不愣登的,但是关键时候,还能神助攻。反观自己的爹爹,整个金殿中第一个反对自己的,就是自家老爹。

    坑儿子不倦啊!

    “衡清,你可知道,你的建议,有多少可行性?”陛下觉得不说点什么,这大殿上的气氛就不大对劲了。好像衡清便是自己内定的状元一般。他不知道的是,就算他说了点什么,衡清也依旧是众臣眼中的内定状元。

    衡清不卑不亢的坐在大殿中央:“未知。”

    众臣唏嘘不已,瞧这个人也只是嘴上说说。

    “此话怎讲?”陛下却好奇了。

    陛下于衡清也算相识,自然明白衡清的习惯,一件世情不到百分之一百的可能性的时候,对于衡清来说,就是未知。

    “临江一县,自去年开始,便全民读书。一年时间,已经小有成效。”衡清的话,让大殿中不少人惊讶不已。“如今,临江县中,九成人识字,五成人会书写,各行各业,皆有人才。”

    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容白和温婉提出来的。但是,容白和温婉的教育模式不符合现在的情况,所以,衡清修改之后,照搬到临江县中。可巧的是,因为之前一系列的事情,唐瑜和衡清,在临江县中地位极高,而且温婉在温婉到临江之后,临江集团又多了一个衣食父母。

    所以,推行教育才那么顺利。

    但是,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的难度太大了,温婉要是能成为全国百姓的衣食父母,那担忧的人,就要换成陛下了。

    “竟有这等事情?”陛下对这个倒是很好奇。

    朝中不少人也对这种事情好奇。若是一个小小的县可以推行,那么为什么不能推行到全国?要知道,这种事情,要是能推行到全国,那么大雍便能开创更加盛世的盛景!

    “臣记得,如今工部尚书,是之前临江县的县令吧。”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左相看着更没存在感的工部尚书。

    说起这工部尚书,也可以称得上是个奇人了。考了五六年才考到个会试吊车尾,之后,便被派往临江做县令,这一做,就不得了。三年时间,将一个不怎么打眼的县城,做成了南方比较富饶的县城。

    就连税银,都比别的县城多了两三成。

    要不是最后临走的时候,临江爆发瘟疫,他回来,也不会从京兆尹做起。

    这京兆尹跟临江县令的官职差不多,但是待遇水平就好得多了。这县令也不知什么时候,跟五皇子搭上,弄出了好几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工部尚书一看,就喜欢上了。直接求陛下将这人调到工部,顶了工部侍郎的缺。

    这次转变,离这人到京城,不超过三个月。

    接下来,更戏剧化了。原来的工部尚书没过多久,就得了重病,只能告老还乡,工部一众人中,最活跃的,就是这个人了。结果,陛下朱笔一挥,这人便成了工部尚书。可以说,整个京城,没有人脉关系,官职爬得最快的,就是这位工部尚书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 金榜前三

    郑尚书有点懵。

    他最担心的,就是别人问起他临江县的诸多事宜。临江灾后的事情,他最多也就是个出出力的人,甚至,力都没出完,就撂挑子走人了。尤其是在衡清说的那学校开办之前。

    那个学校的存在,郑尚书是知道的。当初,最先被邀请的人,就是郑尚书。不过,他拒绝了。因为,当时已经是考评期的最后阶段,他本就不必要插手,更别说,那银子从仓库中拿出来,自己考评的政绩就会差不少。

    虽说,自己是临江的父母官,但是,就算是父母官,那也是官,而不是真正的父母啊!

    “郑爱卿,你对着临江的学校了解多少?”陛下含笑问道。

    “回陛下,微臣在临江的时候,还没有临江学校。”这个时候,郑尚书可不会糊里糊涂的就贪这点功劳:“当初,临江百废待兴,力保百姓已经十分艰难,臣无暇分心这些事情。”

    郑尚书说的很温婉,比起百姓的生死来说,办学校什么的,都是不足为道的。没有百姓,办了学校,到底什么人去上?

    “临江的教育,是在郑大人考评之后方才发展起来的。”衡清也没戳穿郑尚书:“如今,京城也有个与学生设想中一般的书院,若是各位大人不相信,自可去松下书院,亲自体会一次。”

    任何嘴上说说的东西,都比不上事实来得有说服力。

    这下,没人再怀疑衡清。京城的松下书院,可是出名很久了。首先,它的规模,是整个京城最大的。其次,它的实力也非常大。单单一个图书馆,便能说明一切,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没有学生。尤记得松下书院开门的那一天,几十个马车,排成一行,缓缓驶进书院的场景可是吓呆了不少人。

    陛下又问了一些书院的细节,以及各种各样的规划,衡清婉婉道来。到后面,整个朝堂上,只有衡清与陛下的你问我答。就算是这样,也没有一个官员敢打断,甚至还有人听得如痴如醉。

    “如今看来,这第一名,也实至名归。”问题讨论告一段落,陛下站起身感慨:“衡清,朕曾说过,你若是三元及第,那朕便许你入朝为官。如今,你三元及第,朕也兑现诺言,如今吏部侍郎空缺,你顶了这个缺。”

    “谢主隆恩。”衡清俯首,姿态严谨。

    说完,看着另外两位:“赵铭,你的眼力极好,有见地,却少思绪,朕封你为韩林编撰,多看看古今典籍,看看圣人与凡人之间的差距。”

    “谢主隆恩。”赵铭叩首,姿态极其恭敬。

    “阳舒,你这想法,着实纸上谈兵,不了解百姓生活,朕便封你为巡按使,好好为朕看看百姓是怎么生活的,不游历天下,不准归来!”

    “谢陛下!”傅元开开心心的拜倒在地。

    三人的名词,看陛下的封赏便可知晓。

    分卷阅读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