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他参加了考试,昨天刚出考场,今天便来拜访故主,一来禀报考试情况,二来秋蕙去冬生了个大胖小子,如今将满百日,由他亲自来送儿子百日宴的请柬。
    柳竹秋去到外书房,柳尧章正在看柳丹呈交的考卷副本,本来笑呵呵的,见她来了登时不悦:“你怎么出来了?快回去!”
    女眷不能出二门,更不能见男客,柳竹秋平时在家很守规矩,今天违禁只因理由充分。
    “温如①并非外人,孩儿与他从小玩到大,见一见又何妨?”
    她爽朗地叫出躲到屏风后的柳丹,问他本次参考的感受。
    柳丹与柳竹秋熟稔,当着老主人不敢表露,行礼后拘谨道:“小的运气好,题目都是以前做过的,但自己的文章不知好坏,今日带来请老爷审度。”
    柳竹秋向父亲讨要柳丹的考卷,一篇篇看过去,不住欢欣点头,通读后赞许:“沉博绝丽,舂容大雅,我看这次你是必中的。”
    柳丹欢喜,腼腆道:“老爷刚才也说能中,得二位吉言,小的心里也有底了。”
    柳邦彦没拿柳丹当外人,不排斥女儿同他接触,对柳竹秋说:“你要问话就带温如到园子里去,杵在这儿让外人来看了不像样。”
    柳竹秋邀请柳丹去花园的水榭里吃茶,离开他人视线,柳丹便站定向她作揖道谢。
    “大小姐,这次全托您的福,小的才能参加乡试。前阵子小的和秋蕙在乡下听说府上出事,本想跟随父亲来探望。奈何当时病势沉重,秋蕙又产后虚弱,只能先写信问候,心里着实抱愧。”
    柳竹秋扮温霄寒时秋蕙还未出嫁,也是此事的知情者。
    她婚后柳竹秋有几次办事需要帮手,便教她拉柳丹入伙。
    这小两口为人忠诚做事仔细,很得她信赖,之前一直托他们代为关照苏韵的姐姐文小青。
    周坎子庄离京城数十里地,柳邦彦和柳尧章公务在身,范慧娘不愿出远门,就让柳竹秋和白秀英替家人去吃柳丹儿子的百日酒。
    姑嫂提前一天到达柳家庄园,秋蕙将柳竹秋请进她的卧房,扶她在炕上坐好,跪地磕头谢恩。
    柳竹秋忙让春梨搀起来,嗔怪:“你如今已不是奴才了,何故这般多礼。”
    秋蕙感激道:“大小姐开恩将我们放出来,做奴婢的怎敢忘本?我爹妈去得早,小时候在伯父家受了不少罪,幸好被卖到了好人家,又遇上您这样的好主子,待我如同亲姐妹一般,又给我配了门好亲事。秋蕙能有今日靠得都是您的恩典,正该磕头行礼。”
    柳竹秋拉她坐下,亲热地握住她的双手说:“你在成都老家时就跟着我,我其实从没拿你当丫鬟看待,如今见你成家立业,更打心眼里为你高兴。温如这次乡试是必中的,紧跟着就能参加会试,若金榜题名,你就是现成的官太太,今后还要做诰命夫人,同那些贵妇小姐打交道。可不能再有奴才气了。”
    秋蕙含泪微笑:“我就是做了宰相夫人,也照样是您的奴婢,伺候您这样的主子是秋蕙前世修来的福气。”
    她将儿子抱来给客人们瞧,小家伙虎头虎脑像个年画娃娃,十分可爱。
    秋蕙央求柳竹秋给孩子起名,还说这是跟公爹丈夫商量好的。
    “他们都说大小姐才智过人,想求您分一点聪明给这小子。”
    柳竹秋仔细端详婴儿,笑言:“那就叫他柳顺吧。宋人陈雄飞说‘处顺心恒逸,无求道乃高。’,任何事只要得了这个顺字再没有不成的。”
    秋蕙去报给柳世忠和柳丹,父子都说好,柳竹秋便依老家习俗摘下金手镯套在顺儿的胳膊上,众人欢声笑语,乐乐酡酡。
    快到傍晚时秋蕙来报。
    “那文娘子听说大小姐要来,这两天都派人来打探,刚才又来了,想请您去她家吃晚饭。”
    柳竹秋也想当面向文小青询问苏韵的事,便领着蒋妈去赴约。
    文小青家离庄园只六里地,乘车须臾便至。
    马车在骆家院门前停住,蒋少芬先下车,掀开帘子扶小姐下车。
    柳竹秋双脚落地,等候多时的文小青已兴冲冲迎上来,身边还跟着一位清丽俊逸的美少年,正是苏韵。
    作者有话说:
    ①温如:柳丹的表字。
    第五十五章
    看到他柳竹秋很惊喜,文小青解释:“奴家听说大小姐要来周坎子庄,叫人通知了舍弟,他昨天就在这儿候着了。”
    苏韵略带羞赧地向柳竹秋行礼,说:“平日里也没机会向小姐请安,冒昧拜见还望恕罪。”
    柳竹秋笑道:“你何罪之有啊,上次在张镇抚使家你帮了我大忙,我也正想找机会道谢呢。”
    文小青请客人进屋,献上精心准备的名茶细点。
    柳竹秋夸她上次送的点心别致美味,她忙说:“大小姐爱吃,奴家今晚多做些给您带回去。”
    柳竹秋忙说不用劳神,她诚恳道:“奴家母子的命都是大小姐救下的,听舍弟说您对他也有莫大的恩惠,我们全家都拿您当大恩人,就怕报恩无门呢。”
    说完邀苏韵一道行正式行跪谢礼。
    柳竹秋忙起身拦阻,握住文小青的手说:“文娘子,我跟令弟已是肝胆之交,相互照应,不分彼此,他的姐姐也是我的姐姐,咱们之间就再别多礼了。”
    说得文小青愈加感动,流泪道:“大小姐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吩咐,奴家虽是女流,也愿为您两肋插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