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丈夫非无泪

      第二天,虽然赵夫人一再挽留,可是秦良玉并没有在赵士祯家里继续住下去。
    一大清早,秦良玉便跟四个丫头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去义乌了。
    门口,四个丫头活蹦乱跳的跟赵士祯玩闹着。
    虽然他们才刚刚结识半天多,但是通过一起吃糖,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临行前又看了一眼恬淡如水的赵士祯,秦良玉挥动马鞭,驱赶着马车逐渐远去。
    走了一会儿,丁白缨从马车的车篷里钻了出来,坐在秦良玉身侧。
    “我觉得这个赵叔叔挺好的。”
    “是啊,跟你们一起吃糖一起玩游戏,当然好了。”秦良玉笑呵呵的说道。
    “不是。”丁白缨小嘴撅得老高,“我觉得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一点儿不糊涂。”
    秦良玉顿了一下:“哦,你为什么这么说?”
    丁白缨却跟秦良玉卖起了关子,“秘密,这是我的小秘密。”
    秦良玉非常利落的回道:“好吧,既然是你的秘密,那师傅我就不探究了。毕竟每个人都有秘密,保护好你的秘密,可千万别让别人知道喽。”
    完全没有要追问下去的意思。
    丁白缨被秦良玉的这一番话说的哑口无言,小脸通红,委屈万分。
    秦良玉看她憋得难受,没忍住笑,感觉再逗下去就要把她逗哭了:“想说就说吧,师傅听着呢。”
    丁白缨又保持了片刻的矜持,最终还是肚子里藏不住话,笑眯眯的跟秦良玉道:
    “他跟我们玩的时候,一听到师傅你提到图纸啊,火器啊,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丁白缨得意的说道,“其他三个丫头都没发现,就我一个人发现了。”
    说完,她有煞有介事的补充了一句:“真的就我一个人发现了。”
    “哦,是么?看来你真的很棒棒哦,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秘密。”秦良玉笑着说道,“说不定你赵叔叔不想再掺和这些凡尘琐事,打算清静一下,安心的生活,咱们要体谅他的苦衷,尊重他的选择。”
    丁白缨乖巧的点点头,“嗯,我就跟师傅你一个人说了。这可是咱们俩的秘密。”
    牵着马车的秦良玉腾出一只手,冲丁白缨伸出小拇指,“拉勾吧,师傅保证不说。”
    “好呀。”丁白缨也勾住秦良玉的小指,“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师徒几人一路上说说笑笑,过了没几天,他们一行人便抵达了义乌。
    这里是戚家军起源的地方,目前仍旧驻扎着一小支戚家军的队伍。
    不过秦良玉并不想打扰他们,一来是并不熟悉,二来也没有必要,只会徒增伤感。
    在义乌住下之后,秦良玉和她的四个徒弟四散开来,到处打听戚金的消息。
    接连打探了两天的消息,秦良玉终于有了一些收获。
    说是有一户人家里,住着一个人,他是从蓟州回来的。
    秦良玉欣喜不已,带着礼物找了过去。
    到了那里才发现村民们描述的‘从蓟州回来的人’并非戚金,而是在兵变之中死里逃生的一个普通士兵。
    在兵变之时,这人因为在朝鲜冻伤了腿脚,旧疾复发,难以站立,因此正在军营里看大夫,极其幸运的躲过了一劫。
    一个五尺三粗的汉子面对着秦参将,像个三岁的孩童一样,泣不成声,他废了好大的劲才断断续续的讲完了当时发生的事情。
    这还是秦良玉第一次听到有人给自己讲述当时的惨烈情形。
    她的眼前仿佛能够看到无辜遇害的将士们,能听到他们的愤怒,能理解他们的不解。
    秦良玉禁不住浑身颤抖着,泪如雨下,连旁边的丫头们都有些慌乱,不知道师傅为什么如此难过。
    讲完了自己的经历,这个士兵给秦良玉带来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好消息。
    戚金还活着。
    蓟州事变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了一通,给定的结论是士兵因为军饷问题而私自哗变了。
    虽然他们把戚金的一切功名都革除了,但是并没有进一步给他定罪。
    朝代给出了最后结论之后,这名士兵说道,自己就跟着戚金一起南下回乡了。
    两个人相互扶持着抵达了义乌,戚金也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但是过了没几个月,他便动身回到定远去了。
    知道戚金还活着,而且似乎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还可以,秦良玉长长地出了口气。
    听着这个士兵的讲述,她也回忆了起来,戚金好像曾经提到过他是安徽定远人,那里也是戚继光的祖籍之一。
    明初的时候,戚继光的祖上从定远参军,最终成为了朱元璋的亲兵之一。
    大明定国之后,戚继光的祖上便被分到了蓬莱,做了世袭的军官,一代一代一直传到了戚继光这里。
    而在安徽定远一带,始终有一只规模不小的戚氏家族。
    重重握着那名戚家军士兵粗粝的双手,秦良玉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良久之后,她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嘱咐丁白缨留下一些钱财,劝他找义乌最好的大夫治疗一下腿疾。
    既然戚金并不在义乌了,秦良玉等人自然也没有继续呆在这儿的必要。
    她们收拾了行李,很快便重新北上。
    一路向北,过了长江,来到了定远。
    戚氏一族在定远颇有威名,秦良玉没费多少口舌就打听到了他们的居住地。
    又过了一天,秦良玉驱赶着马车来到了一个有些破旧的宅院门前。
    还没走进大门,秦良玉就感觉这座宅院有些熟悉,让她不自觉的想起了蓬莱的戚家小院。
    围绕着这座规模不是太大的宅院走了一圈,秦良玉蓦地定在原地,如同石化了一般。
    此时,隔着高高的院墙,从里面传出了一个男人的声音。
    这嗓音,秦良玉无比熟悉。
    她曾与这声音的主人曾经并肩作战,以少胜多攻下了釜山,一举歼灭侵朝倭军的第五军团。
    秦良玉手扶院墙,静静听着戚金的声音。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