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我去抓几个花姑娘送给你

      此时的明朝尚且没有崩坏,张居正推行下的一条鞭法实行多年,也积攒了一些家底儿,国库里尚有盈余,再加上万历自己也拿出了一些内库的银子补贴军用。
    俗话说,钱到位,人到位。
    作为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样的,钱有了,皇帝也拍了板做了决定,剩下的人就都忙活起来了。
    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一旦开足马力运转了起来,效率也还是很高的。
    很快的,更详细的安排经过内阁审议发布了出来。
    这支4万人的军队主要构成如下:辽东出铁骑1万,宣府和大同这两个边镇各选精骑8千人,蓟州和保定则是各选精锐步兵5千人,从浙江选调浙军3千人。
    此外,又安排四川副总兵刘铤率领5千川军北上,做为后备部队同时向朝鲜进发。
    李如松的正式任命仪式结束之后,他抽空又去了一趟秦良玉住的客栈。
    “四万大军以及粮草军马的调动起码要两到三个月,我需要坐镇京师,盯着兵部和户部他们,别给我出岔子,所以我打算先一步派你和李宁去辽东。你的伤势不碍事了吧?”
    “早就恢复利索了。末将随时听候调遣。”一面说着,秦良玉还收敛了笑容,毕恭毕敬的抱拳行礼。
    她越是正式,倒是让李如松越拘谨了,看的是直摇头。
    干咳一声,李如松继续道:“嗯,你先去了之后,我还有个任务委派给你。”
    “啥事儿?”秦良玉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不过听到李如松有特殊任务,便竖起了耳朵,仔细听着。
    “我完全信不过朝鲜那边的情报,你到了辽东之后,能不能想点办法,带几个人,偷摸去朝鲜一趟,试一下能不能抓几个俘虏回来。”
    秦良玉嘿嘿一笑:“这个木得问题,包在我身上!去了之后,我再想办法抓几个岛国的花姑娘献给李将军。”
    不知怎的,李如松听见这话面露尴尬表情,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换了个话题:“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哈哈,听到花姑娘心急了?”秦良玉对李如松的窘态浑然不觉,她估摸了一下,说道:“多给我一日吧,我先跟几位老朋友告个别。”
    “这个不碍事,你看着自己安排,便宜行事就是了。”说完,李如松取出了一个提前封好的书信。
    “去了之后把信件给我弟如柏,他是此次入朝的副总兵官,他会给你提供必要协助的。”
    “行,多谢你考虑的这么周到。”秦良玉收起信件,两个人又闲谈了几句。
    直到天色渐晦,李如松想起自己还有一些事物要忙,方才离开客栈,又返回了兵部。
    第二天清晨,秦良玉第一步便是又跑了一趟王恭厂附近,很遗憾,赵士祯现在吃住在鸿胪寺里,已经十几日没回过家了。
    没辙,秦良玉只能在他家里留下了几页资料。
    这是秦良玉在宁夏之战的一些思考。
    尤其是对于大炮的一些想法。
    此时的明军火炮,虽然种类不少,大小各异,但是跟秦良玉印象中的后世火炮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炮弹乃是实心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时候大炮的原理很简单。
    就是一个火药版的投石器,又或者说是一个超大号的鸟铳。
    对于击杀个体目标的鸟铳来说是足够了,可秦良玉期望的大炮是能够实现火力压制的,这样目前的大炮差的就有点远了。
    所以这时代的火炮,基本没有野战的能力,除了运输不便外,就是抛出去一个大铅弹,只是攻城的时候破城墙用的,无法有效杀伤敌人。
    留在赵士祯家里的这封信中,秦良玉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需求,同时也希望赵士祯能抽空研究一下能爆炸开的炮弹。
    核心原理应该是炮弹打出去,然后二次引燃,爆炸。
    类似于在手里点着一个鞭炮,然后把鞭炮扔出去,boom!这个顺序。
    当然了,这其实相当有难度,炮弹出了炮筒之后才点燃里面的引信,需要比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设计水平。
    反正慢慢研究就是了,她也不急在一时。
    秦良玉把这些年所有的积蓄和赏赐,合计三千多两白银,都存在京城的票号里,银票也塞到了信封之中。
    从王恭厂赵士祯家回到客栈,远远的就瞅见了一大一小两个熟悉的身影。
    竟然是孙承宗领着毛文龙来了。
    孙承宗有些害羞的摸了摸后脑勺:“京城里都传遍了,你们要出征了,这孩子听说你又要走了,非缠着让我带他来看看你。”
    毛文龙神色古怪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扭过脸来道:“孙先生说你其实应该是大姐姐……”
    秦良玉哈哈一笑,心想果然还是个小孩子,最关心的竟然是这个。
    “你还是叫我大哥哥吧,我不介意,听着还挺顺耳的。”
    孙承宗从身后掏出一个小袋子,“我找遍了京城,只找到这些红薯,你喜欢吃,就带着吧。”
    “太感谢了。”秦良玉两眼冒光,紧接着她又念叨了一句:“你也还没娶媳妇呢吧,到时候我去朝鲜,看看抓几个朝鲜花姑娘送你吧。”
    告别了这些故交好友,第二日一早,秦良玉便返回了京郊的通州。
    跟一直驻扎在那儿的一百人汇合,然后众人即刻启程,北上辽东。
    辽东平虏堡,几年过去了,这里变化不大,秦良玉是熟门熟路的,找到了她当年借宿过的小院。
    离着好几米远,秦良玉便看到了一个乖巧的小男孩坐在院子的门口,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
    这个男孩脸蛋儿红红的,看上去也就四五岁的样子。
    秦良玉拎着礼物,牵着马走上前去,附身笑道:“小朋友,请问一下,这里是丁振邦的家么?”
    小男孩一言不发,他整个人都愣住了,鼻涕都顺着人中溜到了嘴里,却丝毫没有察觉。
    很明显,一个容资秀丽威风凛凛的女将军上门来找自己的爹,这样的剧情让小男孩的脑子有点混乱。
    秦良玉已经猜到了这孩子应该就是当年襁褓中的那个孩子,长大了,不过看来还是有点认生。
    “我在你这么大小的时候,就认识你了。你姐姐是叫丁白缨么?”一面说着,她双手跟着比划了一下三十厘米左右。
    “嗯,我姐是叫丁白缨,你找我爹?你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