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赤子之心

      听闻戚继光提及有件事需要大家一起想办法,所有人都把耳朵竖了起来,仔细听着。
    戚继光背负着双手,徐徐道来:“你们三个大老远从浙江赶来看我,这虽非我愿,但也是很感激的。既然都进了山东地界,我也肯定要略尽地主之谊。”
    “只不过,最近有些苍蝇蚊子之类的在我戚府周围作响,所以我便约了在这儿见面,就是希望避开那些干扰。毕竟我已老矣,你们还都年轻,朝廷有一日会需要你们的。若是此刻为了来探访,而被人参上一道,那实在是没有必要。”
    “我担心的是,即便咱们来到龙口县,也争取不了太久的时间。早晚还是会被盯上。你们有什么想法么?”
    吴惟忠、戚金还有童仲揆都有些惊诧。
    都是在朝为官的人,他们自然清楚戚继光所说的戚府周围的苍蝇蚊子是什么意思。
    没想到……戚帅都已经被解职回乡了,皇帝仍旧是不放心啊。
    怎么可以既躲避开这些密探的眼线,又顺顺利利的聚会,这倒确实是个新难题。
    三人正各自低头琢磨的时候,秦良玉早已眼珠滴溜转了几圈,心中有了一个主意。
    “师傅,徒弟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哦?”戚继光嘴角一扬,挥手笑道:“什么办法?”
    三个副将闻言也都是眼前一亮,向这亭亭玉立的少女投来恳切期盼的目光。
    他们刚才只见识了戚帅这徒弟的武艺,还不知道她除了功夫好,脑袋瓜子也机灵着呢。
    若非是文武全才,又怎么能做戚继光的弟子呢?
    指了指大海的方向,秦良玉眉开眼笑的说道:“师傅,咱们雇一条船,然后让你和这几位叔伯们乘船回蓬莱,在船上备好酒菜,这样可以一面出海游船,一边叙旧畅饮,而且还不用担心有苍蝇蚊子来骚扰,这个主意怎么样?”
    她记得在某部电影里演过类似的情节,一些革命志士为了躲避反派的跟踪,就是像这样,找了条船去湖面上开会的。
    众人面前就是一望无际的渤海,从龙口乘船,走海路回蓬莱,确实是一举两得。
    只要船一离开码头,任谁也不可能猜到他们的行踪。
    “这个法子好!秦姑娘你好伶俐。”直性子的吴惟忠当下就赞了一句,喊出声来。
    戚继光微一沉吟,做了决定道:
    “丫头你这主意确实不错。这样……今天就各自回客栈歇息吧。明日一早,咱们龙口码头处见。”
    三将闻言立刻行了一个军礼,转身领着自己的仆从走了。
    目送他们一行人离开,戚继光又嘱咐道:
    “玉丫头,你跟你师娘去码头订一艘船只。最好能干净一些,方便在船上饮酒说事的,明天一早启程,从海上回蓬莱。”
    “好嘞。”
    回到客栈,戚继光等人把来时所骑的马匹交给了三个副将的下属们,让他们把马送回戚府。
    为了避人耳目,吴惟忠等三人没有跟戚继光住在同一个客栈中,而是进了龙口县城之中,找了码头附近的一间客栈潦草住下了。
    …………………………
    第二日清晨。
    初秋的天气不冷不热,最是宜人,所谓秋高气爽,便是如此了。
    渤海海面上,一阵阵嘹亮高亢的歌声从一艘福船上传了出来。
    嗓门之大,甚至都盖过了船只周围飞翔着的海鸟的嘶鸣声。
    而且不止声音大,仔细听着,这歌词也写的是豪气万丈,让人心潮澎湃。
    只听那歌中唱着: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赏。
    声音响彻海天之间,震耳欲聋。
    除了这歌声,还时不时的从船舱之中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船舱之中,正是戚继光还有戚家军的副将们在引吭高歌。
    “戚帅你写的这首《凯歌》,咱兄弟们不论什么时候唱出来,都是一样的痛快,哈哈哈。”
    说话的正是吴惟忠,他最爱这首歌,刚才也是他起的头,开始唱的。
    说完,他端起一大碗酒,直接咕嘟咕嘟下了肚。喝完抹了抹嘴,大口大口的吃着桌上的饭菜。
    戚金则是文质彬彬的样子,跟他使得兵器一样,浅饮小酌,谈笑有度,儒将风范。
    秦良玉并没有上桌,毕竟她是这里唯一的晚辈,而且又不饮酒,跟这些长辈们坐一起也没必要。
    此刻她正安静的坐在一个船舱角落里,饶有兴致的听着他们讲述以前杀倭寇的往事。
    这时,童仲揆终于按耐不住好奇心了,他打断了仍在滔滔不绝说话的吴惟忠。
    “戚帅,能给大家伙说说,您这徒弟是从哪儿来的?”
    秦良玉一听话题转到自己身上了,有点尴尬,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离开船舱,避避嫌。
    戚继光捋了捋胡子,嘴角一扬:“要说这徒弟怎么来的。你们都问错人了。”
    “哦?”
    三人都是一愣,心说你自己的徒弟,不问你问谁?
    “这徒弟,是夫人做主收下的,你们应该先请教夫人。”
    戚继光接着又向着夫人拱了拱手,“说起来,戚某也还一直没来得及感谢夫人,多谢夫人给戚某人收了这么一个聪颖过人的徒弟。”
    看到这幅场面,这三个跟随戚继光多年的副将都是强忍住了脸上的表情波动。
    虽然没用言语交流,三人心中想的却都是一样的。
    戚帅终究是戚帅,不管做了多大的官,到了什么年纪,都是唯夫人马首是瞻啊。
    然后便同时将目光投向了戚夫人。
    王婆婆也不跟他们见外,眼角含笑的讲述起了她跟戚帅返乡途中,在重庆府忠州县发生的一个小小意外。
    默默走出船舱,来到甲板上,倚着护栏,看着翻滚着的浪花,秦良玉若有所思。
    戚继光还有这些戚家的部将们的情义和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他们的这……
    一片赤子之心。
    一腔报国热血。
    希望这大明王朝,不要辜负他们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