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李进忠觉得最近应该是被扫把星附体了,简直是倒霉透了。
    摊上这么个苦差事和不着调的上司,杀人的心都有了。
    本来是河北沧州人氏的他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日子也算过得去,起码娶上了个媳妇,还有一个女儿。
    比起众多单身狗们来说,还是强不少的。
    然而,日子这么一天天的过下去,他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自己既想过上等人的生活,但是又很懒,不想出力。
    老实本分的赚钱方式实在太慢,李进忠并没有那个历史耐心。
    再说这种方式也跟自己的能力是不太匹配的。
    本着人有多大胆,钱有多好赚的信条,他毅然决然的找了另外一个,自认为是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赌博。
    只可惜运气不好,手气不佳,没多久就把本钱赔光了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那个时代还没有天台可以去,而且他也没有那种责任心去承担后果。
    追债的人都凶狠异常,李进忠估摸着自己要是被抓住了,小命都难保。
    实在没辙,他只能病急乱投医,到处找活路。
    最终还真让他找到了一条,那就是进宫当太监。
    那时候的人们消息也都闭塞,对于大部分老百姓,交流的方式还是口口相传。
    所以很多事情会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比如有明一代,河北的特产除了驴肉火烧之外,就是太监。
    既有好太监,也有坏太监。
    像是知名太监王振,河北蔚县人。
    又比如当下的第一权宦王安,河北雄县人。
    就连带李进忠进宫的伯乐,魏朝,也是河北沧州人。
    两个人不仅是老乡还是同姓本家。
    只不过这李进忠进宫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害怕保留原来的姓辱没了祖宗呢,还是别的原因,反正他给自己改了个姓名,丢掉了原本的姓氏魏,换了现在的名字。
    撇下老婆和女儿跑京城的左安门外,一门心思进宫谋富贵。
    这时候他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很顺利的就进了宫,光荣的成为了一个大明朝太监。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半年多,不知道给魏朝磨破了多少嘴皮子,终于换来了一个机会。
    让自己在能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面前露脸。
    可是现如今,来到蓬莱查了半个多月了,鬼都没查出来。
    照这样下去,这机遇也许就会变成个一个炸弹。
    这是第一个让他觉得倒霉的事儿。
    再加上临行前,王安特意还单独见了自己一次,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什么“戚少保杀敌有功”啊,“要自己明辨是非”啊之类的。
    李进忠进宫时间还短,以前对于这些朝廷里的事儿也都是听说书的和看戏知道的。
    你说真要是有功之臣,那为什么还拍我们来暗查?
    要是罪臣?那为什么又单独找我谈话说这些?
    李进忠搞不懂,这具体是什么情况?
    这是第二个。
    而第三个,也就是最让李进忠心烦的事儿,就是他此行的顶头上司,东厂资深番子赵丹。
    这赵丹虽然是这趟差事的主管,但却没能得着面见王安。
    只被魏朝传授了几句,打发了事。
    这怎么能让赵丹心里服气?
    而且这个赵丹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不是河北人,而是河南人。
    原产地不同,性格癖好自然也就有差距,两个人相处起来,嫌隙众多也就不奇怪了。
    李进忠每天都是瞪大了眼盯着戚府的大门。
    除了二天前的下午进去一辆马车,就没见过外人过去过。
    进进出出的都是一些家仆,买个菜,处理个垃圾什么的。
    这样的结果,怎么回京跟王公公交代呢?
    “前几天进去的那个马车,里面的人是谁,你弄清楚了么?”赵丹半躺在客栈的床上,一副颐指气使的架势。
    “回赵公公的话,小的还没查清楚。”趴在窗户边上的李进忠恭恭敬敬的答道。
    戚府周围没什么很高的建筑,基本可以说是孤零零的杵在一片平地上,虽然不远处就是蓬莱码头,来往的人不少,可从戚府进出的人极少。
    平时李进忠和赵丹就住在隔着戚府50多米远的一个小客栈里盯梢。
    正在李进忠暗自叹息,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会塞牙,戚府的大门开了道缝。
    “有人从里面出来了。”
    李进忠有些激动,压着嗓子说了一句。
    赵丹闻声,倒是反应挺快,立刻屁颠屁颠的从床上下来,也趴到了窗户边上。
    只见从戚府里走出来了三个人。
    一个是戚继光,这个他们早就熟悉了的。
    又出来一个白须老者,精瘦,眼眶发黑,脸颊泛红,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大清早就喝过酒了,还是昨夜喝多了还没醒酒,眼睛本就不算大,而且还眯缝着眼。
    第三个人则最是奇怪,年纪看着不大,十来岁出头,可是却分不清男女。
    说是男人吧,但这个人面白无须,皮肤细嫩,剑眉星目,唇红齿白,长得也太俊了一点。
    说是女人吧,这人的身高有点高,1米7多的样子,很是扎眼,而且作为一个女人,眉目间的英气未免太盛。
    连赵丹这做久了东厂番子的人都拿捏不准这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也算是一桩怪事了。
    不过,眼下还不着急想这个奇怪的“少年”。
    只见这三人从戚府出了门,二位老者在前,“少年”在后,一路向北行去。
    李进忠看了看远处,猜测道:“看这个方向,小的以为他们是要去蓬莱阁游玩一番。”
    “哦……”赵丹不置可否的回了一句。
    李进忠恨不得脱下鞋来打这个人一顿,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又请示道。
    “需要小的跟上去看个究竟么?”
    “你什么都知道了,还请示我做什么?咱家还能给你拿主意?”
    听着这阴阳怪气的声调,再辅以赵丹那阴柔的模样。
    李进忠额头冒汗,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才好。
    不过,这种尴尬没持续太久。
    赵丹估计看着李进忠也烦,兰花指一翘:“滚吧,好好盯着他们点。”
    ………………
    王世贞远道而来的第三天,终于决定出去走走了。
    毕竟大老远的来一趟了,蓬莱阁,八仙过海处这些古迹还是要走一圈的。
    戚继光自然也是尽地主之谊,亲自领着王世贞去游玩。
    临要出门的时候,又想了自打回到蓬莱,其实也从来没带徒弟去过这些地方。
    便又叫上了秦良玉。
    戚府距离蓬莱码头,还有蓬莱阁等景点都不太远,步行即可。
    多云的天气,微风拂面,可以说是天高气爽,这三个人也不讲究,踱着步子就朝着海边走去。
    两位老先生打头阵。
    秦良玉低着头跟在后面,一会儿琢磨着昨天师傅教授过的兵家四势的区别。
    一会儿又冲着空气挥舞了几下手臂,反正就是闲不住。
    大概走了半炷香的工夫,三人来到了蓬莱阁所在的丹崖山脚下。
    正要沿着台阶上山的时候。
    秦良玉突然间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