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三章 十年

      转瞬之间,十年时间过去。
    在这十年里,整个大乾的变化十分巨大。
    虽说在变法初期,遇到了很多问题,甚至有人直接扯旗造反。
    但在绝对的武力和出色的调度下,那些反抗者通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其中,袁伯章、邓子重拥刘继世为帝,公然与朝廷作对,反对变法,拉拢了不少家族过去。
    不过没有顶尖高手支撑,手底下的大军又不如姜尚的精锐,所以没闹腾到三个月,刘继世、袁伯章、邓子重就纷纷被族灭。
    这一批平叛的人中,黄飞虎为主帅,因此被封为齐侯。
    其余将士,同样各有封赏。
    吴地,吴中郡。
    姜尚身旁跟着柏鉴、黄天化,重新回到了他们当初起家的地方。
    “十年没回来,变化挺大的!”
    姜尚他们走在吴中郡郡城的街道上,看着干干净净的街道上,锦袍华服穿梭于其中,叫卖的人也是穿着干干净净的布衣,没有一点补丁,心中甚喜。
    他虽然越来越有权欲了,但看到治下的百姓能够生活得如此美好,至少说明他做得气势不算差。
    “柏鉴,还记得当初的山神庙么?”
    姜尚看完了这郡城后,突然想起了他们刚刚降临此方世界时的那座山神庙。
    在那山神庙里,姜尚遇到了狐妖,而且是一只不成气候的小妖。
    但那是的他,更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
    若非那山神庙中的山神残余神性激活封神榜,让柏鉴能够在关键时候召唤出来救主,恐怕他姜尚已经魂飞魄散了。
    又哪有机会,一步步登上了丞相的宝座,而且修为还足以令世人称道。
    “主公是想回那山神庙看看么?”
    柏鉴想起来,同样唏嘘。
    那时候封神榜本源已经快要耗尽,就连他这个清福正神的修为,当时也只是练神返虚的地步。
    如今他的修为也到了天仙地步,虽然不再如刚到此世那般得姜尚倚重,但论起来,姜尚最相信的,还是他。
    “不错,既然是专门出来,测一测那小子的反应,不如就回三元县一趟。
    看看千松山,看看寒潭,也看看山神庙。
    以后也许就再也没机会回那里看看了。”
    姜尚有些感慨,不过显然他们这次游览,为的不仅仅是观察治政十年后的成果,也是在引诱小乾帝露出破绽。
    “主公,这么麻烦干什么,直接废了他不就好了?”
    黄天化的解决方式简单直接。
    “主公若是怕麻烦,到时候我直接用法力截断他的命脉,让他看上去突发恶疾而死。”
    “若真要用这种手段,孤直接让吕岳动手效果难道不会更好么?”
    姜尚摇了摇头,有些事虽然以武力为尊,但心畏却不是心服。
    他要得是名正言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就有很多牛鬼蛇神跳出来,搅乱世间秩序!
    他不想再花更多时间来荡平各处叛乱势力,所以一步步让小乾帝倒行逆施,想杀功高震主的功臣为引,换取天下人的支持。
    到时候接受禅让,他再从容治理天下,顺利过度到下一个政权,难道不好么?
    “炳灵公,这些事还是交给闻阁老他们头疼去吧。
    你我陪着主公,回那三元县好好看看。
    记得当初你也在三元县出世,创下了赫赫威名。
    现在回去,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你。”
    柏鉴笑着说道。
    从吴中郡城到三元县城,姜尚他们走得很慢。
    不过现在这路倒是修得平整,沿途百姓面带菜色的已经很少了。
    从吴中郡城走到偏僻的山道时,看着山边的那些百姓,才有当初倪克阳叛乱时的模样。
    “让他们劝当初逃入深山的百姓回归,看来还没有彻底落到实处。”
    苛政猛于虎!
    当初有不少庄户放弃田地,躲避战乱,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躲避在与世隔绝的地方生存。
    而今大乾在姜尚的治理下,越发繁荣起来,对人口的需求量大增,所以在两年前,姜尚就下达了一条命令。
    凡是能够劝当初庄户回归,重新登记造册为民的,都算作当年官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也许是当地官员忙于其他事情,也许是庄户早就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不愿下山呢,主公,水至清则无鱼啊。”
    柏鉴劝解道。
    当了都事院的院长后,柏鉴手里捏着一大堆黑材料。
    如果真的把那些有黑材料的官吏全都办了,恐怕天下连治理一个郡的人数都凑不齐。
    因此,现在柏鉴这都事院院长,一般挑的是那些性质恶劣的典型,拿来树立朝廷的威信。
    姜尚不再多说什么,他难道就没有妥协过么?
    一路走了十来天,姜尚他们才走到了三元县。
    现在三元县已经不叫三元县了,改名为魁元县。
    魁乃魁首之意,元乃最初之意,这天下到底谁说了算,天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不过姜尚毕竟没有登基,所以三元县也只能隐晦地改了一个名字。
    真问起来,魁元其实也有状元的意思。
    故地重游,让姜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特别是他走到自己当初落脚的那小院时,却看到那小院被县兵护卫着。
    “走,我们去看看司马家那位司马明月。”
    姜尚还记得当初那位三元及第的状元牌坊下的司马家,还记得那位司马家的二少爷司马明月。
    “主公,不用去了。
    当初司马家那位状元爷从逆刘继世,最终连累了整个司马家。
    听说司马二少爷已经自尽,整个司马府被查封,其余仆人要么被遣散,要么也被处理了。”
    柏鉴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有些唏嘘。
    “原来如此!当初整个三元县以司马家为荣,同时畏司马家如虎。
    孤拜方鸣大儒为师后,混了个江淮十府,无出其右的名声,那司马明月还来挑衅过。
    可惜转眼间风流尽去,物是人非啊!”
    姜尚沿着记忆中的路线,果然看到那座司马府上贴着的封条。
    还有当初那座巍峨的三元及第牌坊,也被敲碎了,还留了些残渣躺在地上。
    姜尚愣了半晌,最终还是摇了摇头,离开了这座凋零的司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