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后重生纪事_分节阅读_137

      一旁的苏绣梦则显得分外不安,一双眼睛时不时悄悄地看一眼谢瑶光,不知是不是担心她将刚刚的事情告诉给萧景泽。
    滋味各异的一顿饭毕,华月郡主揉揉肚子出宫回家,萧景泽则进了偏殿去看儿子,苏绣梦原地站了半晌,从怀中掏出一个布袋来,一股脑将里头的东西全都倒在了桌面上,基本上都是纸状物,有一张轻飘飘地被风吹到了地上,落在了俏丽少妇的脚边。
    谢瑶光顺手弯腰捡起来,看到上边红色的手印有些迟疑,问道:“这……这是你爹留给你的证据?你一直随身带着?”
    苏绣梦被问得面色发窘,嗫嚅道:“我不知道放在哪里安全,又怕丢了,所以便放在身上。”
    谢瑶光嗯了一声,扫了一眼口供,供述人的名字没听过,供纸里面的内容大约是说宁王萧承和指使他与朝中大小官员接触,并且在文士之中招纳幕僚。
    接触官员和招纳幕僚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不过如果接触时送了银钱或者一同狎妓却又是另一种问题了,更何况这供纸上还附上了官员名单,包括他们的官职大小,收受的财物数目,去过哪几家妓院,花费了多少银钱,堪称事无巨细。
    “你爹是个审犯人的好手。”谢瑶光感慨了一句,除了廷尉司的周廷之,她还从未见过如此详细的供述。
    将那供纸递回给苏绣梦,不料她并没有接,谢瑶光不由问道:“你把这些东西放在这儿?是要给我?”
    “嗯。”苏绣梦点头。
    “我可没有答应你的要求。”谢瑶光笑,这丫头方才还那样恳求自己,怎么这一会儿就改了主意?
    苏绣梦认真地说道,“娘娘答应了的,我问娘娘可不可以留下来用膳,娘娘同意了。”
    谢瑶光哭笑不得,问道:“那你先前所求之事……”
    “我爹信里也说了,活着的人比较重要,那些灾民从南北上,活下来不容易,为了这样的事儿丢了性命不值得。”说服了自己之后,苏绣梦显得轻松了许多,她笑着道:“娘娘还是先看看这些证据,能不能直接给宁王定罪?”
    “证据?定罪?你们在说什么?”
    两人身后传来疑惑的声音,能够旁若无人地走进这里来的,除了萧景泽别无他人。
    ☆、第168章 人证
    第170章人证
    待到萧景泽完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他让内侍送苏绣梦出宫回家,顺道去廷尉府传召周廷之。
    当初苏豫一死,暴民案不得不了解,廷尉大人心中也憋着一口气,如今有了新的证据,还有其他事情涉及其中,萧景泽要让萧承和从此永无翻身之地,就必须确保这些东西是铁证,而周廷之熟读律法,先询问他的意见方是正道。
    “小梦儿手里怎么会有这些东西?”萧承和揉了揉酸痛的肩,疑惑地问道。
    “是苏豫留给她的。”谢瑶光拿了块帕子,帮他擦了擦手和脸,又将自己对苏豫的看法说了一通,这才道:“苏豫当真是聪明,这计策一环接着一环,若不是小梦儿无意中发现了这封信,这个秘密恐怕要等到萧承和起事之后才会揭开。”
    萧景泽低头咬了咬她的耳垂,笑道:“不许夸别的人。”
    谢瑶光觉得痒,双手推着他的胸膛,低下头道:“我就是随口说说,苏豫都死了,就是没死,也是长辈,这种干醋有什么好吃的,莫名其妙。”
    “我乐意。”
    皇帝陛下要是不讲理了,谁也拿他没办法,谢瑶光无奈地笑了笑,转移话题道:“小梦儿本想求我帮她爹恢复名誉,再请你下令解除对定国公府后嗣子孙的惩处,我没答应。”
    萧景泽想了想,说道:“恢复苏豫的名誉并不难,他的事儿本来也没对外声张,不过定国公府的惩令是先皇下的,我若是直接取消,恐怕不行。”
    “你想帮她吗?”谢瑶光问了句,“这是朝中之事,如果对你不利,也就罢了,毕竟苏豫和定国公府都是实打实犯下错的,现在这情形也不算冤枉了他。”
    “过是过,功是功,如果不是多年前定国公犯了错,也就没有后来苏豫的错了,事不及后人,父皇的这个诏令确实严苛了些。”萧景泽摸了摸下巴,“不过现在萧承和还未伏法受诛,谈论功过为时尚早,且再看看吧。”
    苏绣梦拿出来的那一堆证据是如何让廷尉大人惊掉了下巴,又是如何与皇帝陛下逐条分析,商议怎样给萧承和定罪的事儿暂且不提。在看完了这一番证据之后,周廷之摸了摸胡子,脸色严肃地说道:“证据虽多,但像暴民案的夏应持,贪赃枉法的许敏仪,结党营私的李太常,不是死了,就是被贬,或者辞官归去,许多证据链都断了,死无对证,想要让宁王认罪有些难啊。”
    萧景泽也知道证据的重要性,否则不会等到现在还让萧承和逍遥法外,他蹙眉道:“只怕到时候让他认罪不成,还反咬一句说朝廷诬陷于他。”
    “要是有合适的人证就好了。”周廷之说道:“有了这些物证,再有人证相互佐证,宁王谋反的事情便是板上钉钉,有那些闻风而动的人在一旁拖后腿,还怕其他案子不水落石出吗?”
    话虽如此,但想要找到指证萧承和的人几乎是千难万难。
    谋反是杀头的大罪,萧承和行事小心,不会给不相干的人留下破绽,知晓内情的人却都已经身涉其中,他们更不会自毁前途,周廷之想了想,“要不然皇上派人潜到萧承和的身边查找证据?”
    自从知道萧承和的为人之后,萧景泽就在他身边安插了几个眼线,都是暗卫出身的好手,但效果并不理想,皇帝陛下也不瞒着,说道:“萧承和疑心重,不肯轻易相信人,总要百般试探才肯露出一丝缝儿来,朕已经派了好几个人,只有一个能在他身边做事,可惜也只是找到了不紧要的东西。”
    周廷之倒也没觉得有什么,没有几个皇帝不往朝臣身边安插人的,只要自己行得正立得端,便没有人能揪住自己的把柄,只是他还是有些失望地说道:“如此一来,臣只能回去将这些证据一一核查,深究内里,看能不能找出什么人证来。”
    萧景泽何尝不知道这样做,无异于大海捞针,但仔细想想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点头道,“那就劳烦众爱卿了。”
    晨光微醺之时,皇帝陛下才回到椒房殿中更换朝服,准备上朝。
    睡得迷迷糊糊的谢瑶光睁开眼,看着一夜未睡,面露疲惫的萧景泽,她坐起身,揉了揉眼睛,然后伸手扯过外衫,披着下了床。
    “你昨儿一晚没睡,跟周大人聊得怎么样?有把握给他定罪吗?”谢瑶光一边替萧景泽整了整衣衫,一边打着哈欠问道。
    萧景泽摇了摇头,却又不想让她失望,便说道,“现在就等着人证了。”
    谢瑶光忽然想起自己偶然在宫外看到的戏班子,那穿着官袍的钦差大臣常常是将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问道:“现在人证物证俱全,本官且看你如何抵赖。”便也没有往心里去只当是三五天的事情。
    出乎萧承和意料的是,三五天之后,真的有了人证。
    这还要从五天之前虎子娘领着虎子从守卫森严的丘山中逃出来说起。
    人在遇到危及性命的事情的时候,通常会爆发出无限的潜力,为了让自己和儿子都能活下去,虎子娘一路带着儿子东躲西藏,一边找吃的,一边按照原路返回,路上躲过了无数次的卫兵巡逻,也幸好是夏天,即便是入了夜也冷不到哪儿去,只是免不了被蚊虫叮了一身包。
    衣衫褴褛的母子俩趁着夜色从山上逃了出来,等到他们回到城外难民聚居的地方时,才发现当初分给他们的房子已经被别人占了。
    “娘,郑叔叔。”虎子抱着他娘的腿,指了指不远处的文弱男人。
    虎子娘犹豫了一番,连滚带爬地扯着儿子走了过去,她搓了搓手,颇为不好意思地说道:“郑小弟。”
    郑文渊是第一次见到从丘山出来的人,瞧她们母子俩狼狈的模样,问道:“刘嫂子,你这是……是不是去了山里头的人欺负你们孤儿寡母了?”
    刘嫂子摇了摇头,欲言又止地看了郑文渊一眼,郑文渊被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说道:“你回来了是要重新去官爷那里登记的,不然没有睡觉的地方,他们也会给你派点活儿做,好让你有饭吃,我领你们去吧。”
    说罢伸手要抱虎子,不料刘嫂子拉着儿子后退了一步,一双眼睛里满是惊惧,她这些天着实被吓怕了。
    虎子倒还好,记得眼前这人是平素会给他吃的,教他道理的郑叔叔,松开他娘的手扑了上去,呜呜哇哇地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说道:“郑叔叔,山里好可怕,到处都是穿着盔甲的人,他们还杀人,虎子和娘差一点就死了。”
    郑文渊诧异,看向妇人,问道:“刘嫂子,到底是怎么了?先前去的那些人呢,没有在山里见到他们吗?”
    答话的是虎子,“见到了李三哥,还有大山叔叔,他们都躺在地上,脖子上有血,娘说他们死了。”
    他说一句抽噎一下,虽然声音稚嫩,但郑文渊还是听明白了,他面色凝重地看向虎子娘,问道:“刘嫂子,虎子说得都是真的吗?”
    虎子娘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郑文渊当初不愿意去丘山,就是因为心中有不安的预感,如今得知这样的消息,也大抵猜出了一些什么,但他还是需要确认一下,便让虎子娘将这些天在丘山里的见闻说给他听。
    “有约么几百人在巡山,都穿着厚重的铠甲,面容凶恶。”
    “我带着虎子到了靠近行宫的地方,也有很多人,从咱们这儿进去的人基本上都在那儿,他们拿着武器,像是在练武。”
    “后山上还有特别大的一处地方,堆积了许多武器,我偷了把刀,才能在山里过活这么久,对了,那儿还有一些密封的箱子,闻上去有硝石的味道,我猜是花炮。”
    如果说先前郑文渊还只是猜想,那么现在他已经确认无疑,宁王萧承和这是预备造反,那箱子里有硝石味道的东西,根本不是花炮,而是火药。
    他踌躇了一会儿,道:“你们在这儿等一下我,我去拿个东西,带你们进城。”
    进城?虎子娘看了这文弱的青年一眼,又想到他之前帮着灾民做了许多的事,心里不由得腾升起一股儿信任来。
    郑文渊回到自己住的小木屋中,在一个破布包裹里摸了半晌,终于找出一块玉佩和一锭银子来。
    他这些天跟负责管理灾民的小官吏已经混熟了,借口自己要进城去找亲戚,又将那银子塞给了他,这才获得了准允,甚至那小官吏还送佛送到西地让人将他们送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