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当一把杀人的刀 4千字

      “小格格和小阿哥还什么都不知道,用膳和作息跟往日无异,倒是福晋没什么胃口……”
    “福晋一直担心着您,一天三膳,还不如往前一餐。”
    九爷听着,面色更焦灼了,愠怒道“那你们就不知道劝着点儿!?”
    小太监很是无辜,“奴才们都劝了,可福晋就是吃不下……”
    九爷大步流星,面容焦急“去请府医来!”
    “嗻。”
    ……
    九爷比报信的小太监来得还快,董鄂瑾见到他的时候,先是愕然,而后便呆愣的看着他,流下了眼泪。
    九爷瞧着心疼不已,将她紧紧的抱在怀里。
    他从没见过他媳妇儿流泪,这是第一次。
    低低的嗓音有些哑“是爷不好,让你担心了。”
    “爷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夫妻俩温存片刻,董鄂瑾便让九爷说如今的局势。
    那天隆科多突然派人在府外把守,她心里一沉,唯恐九爷出了事。
    想着他很忙,定会被更多人盯着,更不敢再派人跟他取得联系。
    后来通过暗中联系曹尼玛才知,如今各府都是这样,连十三爷府都如此,她这才松了口气。
    “皇上如今才刚继位,还没登基,登基要等到二十号了。”
    “现在他什么人都没动呢,但照爷摸他的脾气,三年之内,必有大事发生。”
    “刚才爷想跑去西宁呢,被他识破拒绝了。”九爷笑道,略有些挫败。
    在四爷面前,耍无赖装乖都没用。
    董鄂瑾提醒他“如今他可是皇上了,你要多加注意。”
    九爷握着媳妇儿的手,轻轻把玩,缓解心中事多的烦闷,突然想到一件事儿。
    嘴角一扬,赞赏的看着她“媳妇儿你倒是慧眼识珠,在爷之前就压中了四爷。”
    “还什么四爷!要叫皇上了!你可要谨慎些,注意点儿,别到时候在御前出了错。”
    九爷嘿嘿一笑“放心吧,爷机灵着呢!”
    董鄂瑾无奈笑笑。
    “其实你心里也是倾向皇上的,只是当时被感情所累,我看出来了,就尽量的引导你。”
    “希望你能做不后悔的正确抉择。”
    媳妇儿这么解释,倒在预料之中,但九爷还是轻嗤了一声,甩了媳妇儿的手“拉倒吧!爷记得你第一次见到皇上的时候就有好感,各种对他特殊待遇!”
    九爷愤愤不平。
    董鄂瑾囧。
    那还不是系统君的事儿。
    想到系统君,董鄂瑾又有些担心了。
    她之前疯狂败家,跟系统君获取了能延续到雍正登基的时间,不知现在……
    也许没过几天,她就要走了。
    也不知会是个什么情形。
    要是突然原地消失,那就太恐怖了吧?
    九爷见媳妇儿不说话了,也不再问下去。
    事情过去就是过去了,何况,如今一直跟她手牵着手的,是他。
    但还是忍不住黑一下情敌“皇上可是比爷狡猾多了,话说得委婉的很,瞧着也大度,可还不是让爷去查!”
    “让爷查不是太明显了吗?整个大清,也就爷办差果决不糊弄,这就是一定要有个结果呗。”
    董鄂瑾疑惑,九爷把单子给媳妇儿看。
    字儿很小,很密集,董鄂瑾一行行扫下去。
    【第一,先皇任用胤祯做为西征统帅,掌握军权,并在密折上嘱咐他要获取人心,是为了让他树立威信服众和对他的加意培养和考验,是属意他为储君的表现,而胤祯西征中的表现从奏折中来看,综合上是十分令先皇满意的,也就是说他是通过了考验的。
    如今却突然冒出雍亲王继承大统,于理不合。】
    【第二,是隆科多一人承诏,实在不可信。】
    这段历史,在史学上也是个迷,第一条,确有其事,但第二条,董鄂瑾就不清楚了,问了九爷
    “所以宣召那天真的只有隆科多一人吗?难道是先皇驾崩以后,你们才到吗?”
    如果是那样……那雍正登基可能真用了些手段。
    “不是!”九爷喝了口茶,这几天真是把他累坏了,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当时是七个皇子和隆科多一起听皇考说的遗言,大臣们在外候着,而真正宣召的时候,大家都在场。”
    “哦,”董鄂瑾懂了“那就是故意诽谤了。”
    “皇上把这东西给你的时候,什么表情?”
    “还能什么表情?”九爷撇撇嘴“他什么时候不都是一副面无表情吗!”
    董鄂瑾笑了。
    是,四爷是个面瘫脸。
    再仔细的看下去,看看万一九爷处理这事儿遇到什么问题,她能不能帮上忙。
    【第三,宫中有不少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在信件和著作里提及过不少先皇去世,雍正继位的或正确或错误的细节,有人提起隆科多一人承诏。尤其在皇十四子奉召进京后,提出要看先帝遗嘱,企图剥夺皇四子的统治权。他对九门提督言词训斥,因为他是先帝遗诏‘唯一的、可疑的见证人’。】
    董鄂瑾甚为惊讶。
    “老十四进京了?还跟皇上吵起来了?他想夺位?”
    她可真没看出来十四爷还有这心思。
    即使八爷极力拉拢十四爷,各种推举他,想要让他登基,但十四爷的经历还是都放在了军事上,真没看出来他对大位有想法啊。
    九爷想了想,道“我觉得没有。”
    “但皇上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董鄂瑾疑惑“皇上这么睿智的人,会看不出?”
    九子夺嫡中,几乎所有皇子都很浮躁,想要显露才能,想要急躁冒进,唯有四爷沉淀。
    沉淀下来的人,躲在暗处,会更看清事实吧?
    九爷知道媳妇儿所想,“可现在就不一样了……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允许被人当众顶撞。尤其老十四那态度……”
    “爷也有些摸不清了呦!!”
    董鄂瑾挑眉。
    索性,九爷与这些都无关,也都没那么重要了。
    【第四,自新皇继位起,官方史料上关于先皇逝世的描述前后矛盾,不合情理。
    比如说官方记载宣称圣祖爷病危前,召众皇子及隆科多速至宣布遗诏,却只将传位遗诏告知三皇子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对要继位的新皇仅告以‘病势日臻之故’;圣祖爷逝世后,新皇方得知由自己继位。在圣祖爷死前十个小时内,新皇曾三次入寝宫问安,圣祖爷为何不将传位诏书告诉他呢?须知,要使新皇继位名正言顺,在皇位继承问题争夺异常激烈时,让继位人心中有数,预作准备,避免临时出现异常乃至流血是十分必要的;若新皇不知自己将继位,就很可能出现对他十分不利的情况。】
    这分析的倒挺在情在理的,也难怪皇上会直接让九爷查此事了。
    【第五,新皇自己也说过一些与八人受谕相矛盾的话。】
    这就是随口污蔑了吧?无凭无证的。
    【第六,大将军王回京奔丧时,新皇曾密令在路上拦截收缴他与圣祖爷往来的所有奏折密信,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新皇如此心急的收缴大将军王与圣祖爷的奏折,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可能是为了销毁圣祖爷有可能传位于大将军王的证据。】
    董鄂瑾挑眉,得,又把皇上按死了。
    【第七,圣祖爷常常亲手书写谕旨,在两处地方留下关于身后妃嫔去向安排的谕旨,圣祖爷去世后谕旨被新皇找到,并按照安排执行,既然连妃嫔圣祖爷都如此细心的书写了谕旨放于不同地方,那么更为重大的皇位继承人问题,圣祖爷为什么没留下任何书面谕?】
    这点确实很值得人怀疑。
    董鄂瑾问了九爷。
    九爷叹息道“皇阿玛几个月前就觉得身体不适了,一个月前更是觉得大限将至,这一个月都是额娘时常陪伴。皇阿玛疼宠额娘,许是怕她将来受人欺负,所以才早早的留下了旨意。”
    “可很多人都在催皇阿玛立储,皇阿玛怕事情出现变故,虽心中有人选,却不愿意那些阴谋腹黑之人像毁了废太子一般提前安排的毁了新皇,便从未透露。最后没有留下书面旨意……是因为皇阿玛手抖到已经写不了字了,且他苍白虚弱,连说话都费劲,实在是……唉。”
    董鄂瑾指出“可新皇没按谕旨执行,到底是给人诟病。”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皇上每天奏折堆积如山,初继位,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了。我这两天都忙得脚朝天,像这种安排嫔妃住处和待遇的事情,除了太后跟先皇要同步,其他肯定是往后放的,估计会等到登基大典以后吧。现在军政上的事儿都处理不完呢。”
    董鄂瑾挺着也是,顿感当皇帝太难。
    还好系统君只让她收服九爷。
    收服皇上可就……啧啧,历史资料记载,雍正爷可是清朝最不近女l色的皇帝,完全的工作狂。
    这任务怕是更难完成。
    还好九爷是只傲娇哈士奇,容易太多。
    继续往下看,甚是惊人。
    【第八,新皇生母德妃娘娘的表现有悖常理,新皇即位后,她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而且要以身殉康熙帝,被新皇阻止。接着又拒绝受封为皇太后,拒绝移居到太后应住的宫殿慈宁宫。】
    “德妃娘娘,不是,太后。”董鄂瑾觉得匪夷所思,一直以为史料是假的呢“太后真这么做了?”
    “嗯呐~”九爷也十分不解,但也猜出来了“她向来偏心老十四,皇上在年幼时曾被送出去养,与她感情不深。”
    “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许是太后觉得老十四迟迟没回来,是因为四爷继位,要杀他吧。所以才做出这么极端的行为。”九爷轻嗤一声“到底是妇人之见,把皇上想得太浅薄了,这才这么不顾体面的当众给皇上甩脸子,啧啧……蠢起来真是害死人。她就没想想,皇上万一被气得真杀了老十四怎么办?”
    还是他额娘好啊。
    人美心善且不傻。
    董鄂瑾点点头,觉得他说的这话在理。
    【第九,新皇年纪偏大,且体质偏弱,相比之下,十四皇子不仅年纪合适,他长期奔波在外,武力惊人,也说明身体相当健康。】
    董鄂瑾“……”
    哭笑不得。
    喷子要想污蔑人的话,什么理由都找得出来。
    “这事儿可不好办,皇上给你期限了吗?你打算怎么办此事?”
    “没给期限,这种事情,自然是越快越好。既然皇上会让我处理此事,估计……还不论手段。最好私下能处理干净,彻底把传闻压下去。”
    九爷话说的冷静,微微透着丝寒气。
    董鄂瑾心中一窒。
    皇上这是要把九爷当成一把刀了啊。
    想活着,就要替他杀人。
    不想杀人,怕是这把刀就要架在九爷脖子上了。
    人心难测。
    ……
    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改翌年为雍正元年。
    诚亲王胤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多罗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
    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
    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
    八爷先是被授为理藩院尚书,后又命办理工部事务。
    连八福晋都看出问题来,更是对此时的形势看得非常透彻。
    首次来到九爷府串门子,想要拉拢。
    看到现在,倒是九爷这冲动的性情中人最精明,早早的奔了四爷,如今前途无量。
    九爷府外面看着与其他府无异,一进门却让人惊叹了。
    欧式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处处充满童心。
    真想不到这会是杀伐果决、冷艳机敏的九爷的府邸。
    她从未来过九爷府,一直都觉得九爷府定是奢华却没八爷府雅气大方呢,没想到会是这样……
    “福晋?”
    小奴才在旁边提醒,八福晋这才回了神,跟着走进去。
    越走越惊讶。
    倒是验证了传闻不假,九爷的确喜欢孩子,且宠女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