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财迷贾瑚_分节阅读_85

      贾瑚笑道,“无妨的,瑜哥儿并不重。”

    林诚讪讪的放下手,打起精神,带着贾瑚和卫姜往停车的地方走去。

    贾瑚晃晃脑袋,吸了吸鼻子,“这南方的天气,还是这么的湿冷啊!阿欠。”

    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想当年,他在金陵住了几年,已经适应了这种天气,回其是自从去年起开始使用的供暖系统出现后,再到江南来,当真是不能适应了。

    一件厚实的披风立即被披到了他的身上,卫姜温厚的声音传来,“早让你披件披风再下来,忘了江南湿冷的气候了吧?”语气里满是无奈,还有一种难以言语的宠溺。

    林诚恭敬的说,“瑚大爷,卫世子,先上福车吧,上头有火盆和汤婆子,再用点热茶热汤,暖一下身子。”

    贾瑚点头,一个跨步上了车,迎面扑来一阵热气,熏得他的鼻头又痒了,好悬没再打个大喷嚏出来。

    “您二位先忍忍,等回了府,便有暖房休息了。”林诚给两人倒了杯热茶,亲自奉给两人。

    福车的内部空间挺大,坐上六个人不成问题,清风和怀青自然也是跟着上了这车的。

    怀青接过茶水,试了试温度,这才放到卫姜和贾瑚的面前。

    “嗯?那暖房的技术也传到扬州了吗?这可真是够快的。”贾瑚好奇了。

    自从在翰林院里掀起了一股新的装修房子的热潮后,贾瑚就只在一边安心的等着收钱了。

    随着冬天的来临,玻璃窗和暖气的好处立即显现,之前就装修好的人家欢天喜地的窝在家里猫冬,没有装上的人家,这下子也不敢嫌东嫌西了,只求元丰商行的装修队能够立即上他们家去,帮他们把温暖的屋子弄出来。甚至不惜加钱。

    元丰商行的装修队,也是越来越多,直至面向整个大齐辐射开去。

    林诚笑道,“正是,如今江南各州,但凡家中过得去的人家,都在忙活着装暖房呢。这一年冬天,大伙儿可是过了个温暖的冬天呢。”抬头看了一下贾瑚,又说,“先前商行先在各个乡镇建的过冬所,可是帮了许多穷苦的百姓了,如今百姓无不传颂着当今的仁德。”

    贾瑚看了一眼卫姜。在大齐,上层的人家,八成以上都已经知道了元丰商行其中的两位东家是谁,近三成的人家知道,第三位,也是最大的东家是哪一个,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去那些先前被他们嗤之以鼻的过冬所做什么手脚。

    开玩笑,商行最大的那位东家,正在金銮殿上端坐着呢。

    至于普通的百姓为什么会颂扬当今,那就是卫王爷一手促成的了,民间声望什么的,对申屠潜来说是件好东西,对他们两个来说,那就有可能成为催命刀了。

    运河码头距离扬州巡盐御史府有一段不短的距离,福车走在新铺就的水泥路上,平稳极了,行驶的速度也快。掀开车窗上的帘子往外看去,春寒料峭,街上的行人并没有几个。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福车总算是停了下来,林诚先下车,立即有小厮搬来脚凳,服侍几人下车。

    贾瑚摆摆手,身手敏捷的跳了下来,抬头看头这座威严的府邸。看了一阵,贾瑚的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起来,这大门,似乎有些逾矩了呢。

    林诚引着两大一小进了正院,林海听到声音,连忙亲自出厅相迎。

    贾瑚见了,当然知道这并不是自己脸有那么大,让林海亲自出门来迎,人家这面子是给的卫姜的,于是,他十分识趣的落后了卫姜半步。

    至于林瑜,因着自出生之后便没见过林海,父子之间生疏之极,见到林海时,这个三头身除了有板有眼的给林海请了安之外,一手抓着贾瑚的衣摆,怯生生的站在一旁。

    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林海,无意中萌化了一众大人。

    林海的心都化了。

    而林诚,更是顾不得林海在场,上前一把抱住小主人,狠命的眨着眼睛,把眼眶里的湿意给眨了去。

    “老爷,老奴先带着大爷去老太太那里请安吧,莫让老太太等急了。”

    林诚是林海的奶哥哥,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对林海来说,对林诚的信任,更在贾敏之上。

    林海的眼中也是泛红一片,那孩子三岁了,他还不曾仔细的看过呢。此时一见,或许是父子天性,心里对这孩子产生了一股怜爱之情。

    然而,那孩子看着他的眼神,却有如看着一个陌生人的样子,林海只觉得心如刀绞,有心想要和这孩子亲香亲香,却碍于贾瑚和卫姜在场,最后也只能点头同意了林诚的意见。

    林诚乐呵呵的抱起林瑜,就要往林老夫人所住的院子去。

    林瑜小脸上闪过一丝惊慌,不由自主的往贾瑚身边靠过去,对他来说,不管是林诚还是林海,都是陌生人,倒是贾瑚,经过这十来天的接触和他的关系反而亲近些。

    贾瑚抬手摸了摸他那头毛绒绒的头,轻声安慰他,“去吧,这儿也是你家呢。”

    林瑜看了看贾瑚,又看了看卫姜,这才慢慢的放下手,乖乖的被被林诚带着往后院去了。

    这边三人进了正厅,正如林诚说的,南方各大城镇都用上了暖气,并不是夸大其辞,一进屋,扑面而来的热气,将两人身上的冷意消去了许多。

    第89章

    贾瑚拉着卫姜上前,齐齐给林海行了个晚辈礼。

    林海含笑点头,心下去是暗自思量,京城传言,贾家的瑚大爷,不仅和忠勇郡王交好,和当今也是有着过命的交情的。如今看来,传言不假。

    看来,这些日子要让林诚多观察一下贾瑚的为人了,若当真一如今日,他心中的那个计划倒是可以实施了。

    简单的见过,贾瑚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林海。

    林海接过一看,却是当今的一封亲笔信。

    看过信里的内容,林海的心头咯噔一下子,“这是……”

    贾瑚叹气,“想必朝中颁布新税法的消息,您已经知道了吧?这次的税法,将在三月初一日那日正式施行,当今怕地方上执行不来,特地派出几路的钦差。可巧侄儿要下扬州,就领了这扬州城的新税法观察员之职。”

    新税法的事,林海是知道的,只是他不明白的是,以贾瑚的官职品阶,居然直接成了扬州的钦差,似乎不合规矩啊。换成卫王爷才正常吧。

    贾瑚苦笑了一声,“姑父有所不知,这新税法,乃是侄儿一时的戏作,本来是我家大师父留给侄儿的一份作业罢了。谁知道碰巧被当今看到了,当今却觉得侄儿的主意极好,与几位阁老商议,再做了些改动后,年初开笔,直接就颁布了,唉……”

    至于是不是那么的碰巧,谁能说得清呢?天地良心,他当时真没想到这份策论居然能被申屠潜看到啊。

    林海若有所思。

    要说贾瑚这新税法的思想,在这个时代来说,的确是极是前卫了,“轻农税,重商税。”他甚至还提出,向僧道尼,以及海外传教士们收税!这在后世是个成熟的税收制度了,可是在如今提出来,却是太过惊世骇俗了。

    毕竟,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农民种田交税,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是他的前世,也是建国几十年后,才全部免除了农业税。

    而重商税这一条,大概是触动了上层社会的一些利益,这个新税法一出,除了几个真正的有识之人外,其他人全都或明或暗的阻挠着。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一次,当今的决心居然这么大。

    自从和贾瑚开展了合作后,申屠四爷就再没有为钱的事情操心过。

    说到钱,贾瑚那一堆的金银的确是很多,可是,和申屠潜比起来,还是差了点。甚至,那位爷的私库之丰,比之大齐国库都多。

    有了钱,他这个皇帝当得,腰板无比的硬实……

    而且他还取得了老圣人的支持,朝中许多人没办法了,有些人认命了,有些人,却还在做垂死挣扎,这就是他们这些新税法观察员的由来了。

    林海也很是无奈,江南盛产食盐,光巡盐御史就有好几个,盐商巨富,关系又遍布朝野内外,想要从这些人的碗里虎口夺食,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

    贾瑚看出了林海的意思,笑道,“姑父但请放心,咱们已经有了应对的措施了。”

    林海这才放下心来,对贾瑚这个大侄子,他可不敢以平常少年来看待,这孩子,精着呢。

    “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三人叙了一回旧,就有小丫头子过来回话,“太太说,多年未见表少爷,甚是记挂京中亲人,想请表少爷到后院去相见,叙叙旧。”

    贾瑚皱眉,和卫姜对视了一眼,果然见他的神情也有些不快。他都十七岁了,就这么大大咧咧的把他叫到后院去,真的没问题吗?

    林海却是支持的,“都是一家子骨肉,又非外人,后院也没有其他人,你去倒是无妨。”

    正主儿都开口了,贾瑚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略一行礼,就随着那个小丫头往后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