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景泰

      果然,李子没有令人失望,对周秦川的问题,也没有丝毫起疑,很痛快得,就把他的所知一五一十都交待了。

    从他口中,周秦川总算得知当下乃是大明景泰年间。

    不过具体是哪一年,李子也有些拿不准。

    只记得医馆里不少人说过,约四五年前,有胡虏在塞北崛起。

    竟然在边关生俘御驾亲征的当今太上皇,一度兵临京师。

    幸得于少保挺身而出,果断立新帝,断了鞑虏挟制皇帝,要挟大明的念想。

    痛斥急欲迁都,意图偏安江南的臣子,誓死与蒙人周旋。

    随后京师城下一场大战,鞑虏最终大败亏输,狼狈退回草原,并在一年后,放回了太上皇。

    原来是大明景泰年间啊,周秦川暗呼侥幸。

    关于这个时代,他还算有些了解,多少能占些先机。

    这也拜他之前去不了西湖游玩,除了在网上看看图片视频外,还把与西湖相关的事宜查了个底掉。

    其中就包括和岳飞一同在杭州西湖立庙的于谦。

    此于谦可不是那个同郭德纲说相声的于谦,而是写出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于谦。

    李子所说的那场让大明丢尽颜面的大战,必是“土木堡之变”无疑。

    而他口中的于少保,就是周秦川所了解的那个于谦,续大明国运,挽狂澜于既倒的于谦。

    说起来,这个年号持续时间不长不短,但是一头一尾的两件大事,却异常有名。

    数年后,当今太上皇成功复辟,史称“南宫之变”。

    除此之外,整个景泰年间平静无波,几无大事发生。

    不知是史官有所忌讳,还是文献资料被人为毁去,就不得而知了。

    能让后世之人留念的,是以该年号命名的瓷器景泰蓝。

    宫廷朝堂之上虽然混乱,但民间却算得上太平。

    此时的大明,立国不足百年。

    历经洪武、永乐期间的积极拓土开边后,仁宣之治开始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在造就仁宣盛世的同时,军事上开始主动回撤。

    但于百姓而言,却是好事。

    数年前的土木之变,虽是明廷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分水岭和转折点。

    但帝国百姓却没受多大影响,此际的民间生机勃勃,乃明代中后期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派繁盛之象的肇始。

    总之,此时不是明末乱世,难以趁乱而起,封侯拜将,甚至进窥大宝。

    但太平盛世,却也不必担忧性命安危,只要肯用心,愿出力,做个富家翁是不成问题的。

    要是能吃苦,静下心来苦读四书五经,走科举之路,当个小官也不是没有可能。

    穿越的时间地点既已清楚,接下来的事,就是安心养伤。

    保证右腿不瘸不废,才能在这异界大展身手。

    只是这药嘛,周秦川有些拿不定主意。

    不是不放心李子他们医馆的疗伤水平,而是他自己有一个经过验证的偏方。

    之前的两次骨折,都是用此方,才得以在体质极差的状况下,迅速痊愈的。

    如今身体大有改观,用这个方子肯定效果更好,没有必要亲身去体验其他疗效未知的药方。

    刚才李子一番好心,说是当了狼皮之后就去抓药,周秦川不知该不该把秘方告诉他,让其按方抓药。

    不是周秦川敝帚自珍,而是他知道所处的历史节点与地点之后,不知方中主药此地有没有。

    也罢,先问问再说,要是没有,可以参照提供此方之人的建议,用其他常用药代替。

    怎么着,也要比这乡野郎中靠谱一些吧,周秦川可不希望自己狠心打断的腿被接好了,却坏在用药上。

    “李子,你既在医馆,想必对药很熟咯?”

    “那还用说,周大哥,一进医馆,先是干苦力,然后就是跟着采药,帮着制药、碾药、打下手,人多的时候还得帮忙抓药,可以说医馆里的用药,就没有我不认识的。”

    一提起药,李子颇有些自豪,说话神采都不一样,眉飞色舞的。

    “那...三七这味药,你知不知道?”周秦川稍稍犹豫了下,还是问了出来。

    “三七?”

    李子眼珠向上,努力回想,不一会儿,缓缓摇头:

    “没听说过,周大哥,这味药有何功效?”

    周秦川暗道不妙,不甘心中又追问:

    “你再好好想想,李子,这药又名山漆,乃是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治疗外伤骨伤的良药。”

    一旁的小济见周秦川神色严肃,也敦促李子好好想想。

    怎奈没有就是没有,李子皱眉苦思半饷,最后颓然摇头:

    “周大哥,真没听说过这味药。”

    周秦川有些懊丧,在那道方子里,三七就是“君臣佐使”里的君药,虽说能用其他药替代,可是之前没有试过,不知疗效如何。

    他老家在滇南,要找三七那真是方便得很。

    说起来,这就是周秦川对历史,特别是对三七这味药的历史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了。

    此乃大明景泰年间,若欲用三七,在滇南一带不用发愁,不过这里是中原鲁东,尚未有人听闻。

    要等近百年后,正德嘉靖年间,才逐渐传入中原。

    “周大哥,你这骨伤,是不是用这山漆疗效上佳?”

    李子于医药一途甚是精明,见周秦川听说没有三七,神色颓然,那还不明白其中秘奥。

    “没错。”周秦川点头,顺带着讲解了一下三七的功效。

    正要形容一番三七的模样,好让李子今后采药的时候,若能碰巧遇上,千万不可放过。

    这玩意儿他不但见过成品,还在人家的栽培基地里见过幼苗。

    他心中还有侥幸,万一三七不是滇南独产,只是此地之人不会用呢。

    这里山虽不高,但此时林却密,说不定会有收获。

    没想到却被李子给打断了话头:

    “周大哥,此等秘辛,你就不必说与我们听了。”

    说完还偷偷瞄了吴大三人一眼,见他们吃得正欢,完全没有理会周秦川同他的交谈,这才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