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刘启晖这时出去,考场时间已经了三分之二,倒也不算太突然,因此有些考生,只是随便看了一眼,也不理会,他们就算已经写成了,也要仔细推敲,生怕最后交卷,有字句和字迹上地毛病。

    刘启晖却是一身轻松,入得了休息间,见里面已经有两个考生,也不多话,只是就着茶,喝上一口。

    等考试完毕之后三千当试举子,都似放下了千斤重担,什么也不多想,整日结伴在帝都中游玩,就连平时哪怕再认真,再不苟言笑的举子,也是如此。

    而这时,贡院也不再管他们了,甲士基本上撤离,只留五十人维持秩序。

    不过,这样的狂欢很像临死的挣扎,毕竟考取贡士,其实就等于是考取进士,毕竟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所以没有任何区别——三千人中,只取六十人都不到,何等惨烈?

    这种三千人大考,五日读卷论文,五日定名放榜,是以十天后就是放榜日。

    别说到放榜日那天了,就是第九日,已经是人人游玩,却都心不在焉了。及至正日子,更是人人无声,空气中都笼罩着紧张、焦躁,甚至恐惧的情绪,三千人中,能表面保持镇定者,不过三百,而真心能镇定者,不过三十。

    且说此中贡院之中,按照朝廷法度,会试时,礼部郎官和朝廷派遣的主考官是相互监督的,而对上订的主考官主评卷,礼部郎官则主监督。另有官员主持糊名弥封,并且抄录,抄录的考卷,才可以送到主考官那里,这是以防从考生笔迹中泄露考生的身份。而在贡院之中,考官正在紧张一份份挑选出卷子来,此时卷子优中选优已是一不多。

    先看抄录后的卷子,按照文章地水平来选拔,这选拔也不是一手遮天,是三份一模一样的卷子,由三组考官来选,本省这次恩试的举人名额是五十人,因此一榜十人,两榜二十人,三榜三十人。

    选拔出的卷子,却定为七十份,这样就有些余地,当然,大家选出卷子,至少有一半是相同的,一般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是不同的,然后集起来,也有一百份左右卷子。

    这一百份卷子,又集体观看,先评出了一榜两榜三榜以及补充卷。

    就在这评中,其实刘启晖的卷子已经被发觉了:“这本卷子,了无错误,文才通辩,策论甚明,可以入选一榜!”

    考官拿着这份考卷评价着,当然,好的卷子,也不仅仅这份,还有其它数份也在其中,经过讨论,暂定为第九名。

    而等一切整理完毕,名次已定,不但考官到场,甚至当地学政的官员都已到场,进行拆开弥封。

    这主要是查看笔迹,以及是不是有错格。

    一般来说,如是笔迹的问题,不会导致名次相差太大,但是一旦有错格,那就完了,哪怕写地再好,也只有淘汰。

    第一名打开,相互检查,字迹工整,没有错格,因此就还放在首页,但是第二名,看了下去,这字圆润有神,胜于前者,可惜就有着一个错别字。

    “这人可惜,有错字,只有在两榜中安身了。”这也是朝廷规矩,如有错字,三字之内,移到下一榜,三字之外,就不给予录取。

    到第三名时,字也不错,也无错别字,但是却抬错了格,这个没有话说,直接就落榜,在场的考官也非常可惜。

    “看来此人命运不济啊,等下次罢!”主考官赵阳斌说着,就此定言。

    一下子淘汰了两个,开到了第四第五名时,也没有出多少差错,开到了第六名时,打开卷轴,顿时,主考官杨霖就赞了一声:“好字,真正好字!”

    见他如此称赞,所有的考官都非常惊讶,也拿来看看,一看之下,却再无话说。

    “字迹工整之中又见纵意,转折之中见性情,真是好字,我看通场之中,此子书法可为第一!这卷可再前一名。”杨霖说着。

    看过之后,查查并无错别字和错格,考官们再没有话说,把刘启晖的卷子定为第六。

    以后名次,自然就按照这个进行,又有七人有错字,以及三人错格,因此或者跌了下去,或者直接落榜,而后面的名次自然添补空缺。

    六十个人满了,又查了查考生地年纪,虽然有些残酷,但是考生过四十者,如果名次还好,就跌下几名,还算中了举,如果名次在三榜的,就直接落榜,后面本来没有机会的,自然就填了上去,到了最后六十名,又有三卷差不多的,一时没有定,主考官杨霖也不细看,随手拿起一卷,说着:“就他罢!”

    这名字,竟然就是吴华。

    然后就向韩德显为礼:“韩大人,你看怎么样?”

    韩德显一直没有说话,他来也是评卷,但主要责任是监督,见这程序很正常,笑地说着:“赵大人所行甚好,那就抄录黄榜吧!”

    这个帝国,也是以黄为贵,等闲不可用黄色,特别是明黄,但是这榜却是例外,所谓金榜者,就是黄纸之榜。

    当下,考官中有书法好地,就磨上了墨,然后在一个同僚唱名之中,一个又一个名字写上,主考官杨霖和韩德显,就此听着。一榜写完十个,又写两榜三榜,全部写完,查看无误,这考官就奉上:“还请两位大人用印。”

    主考官杨霖仔细打量着这三榜,久久没有说话,而其它人也没有催促。

    在没有上印前,这名次还可调整,上印了,就成定局了。

    片刻之后,杨霖突然问:“刘启晖年十六,着实太小,且放二榜第一罢。”因是往下放,且刘启晖也只是个第六名,当不当正不正,压了也便压了。作为一方主考,这点面子还是有的,且少年得志,压一下也是主考官一点心意,是以韩德显并未反对,但也暗暗记下。下面就有官员重新抄录榜单,此时,杨霖下了决心,隆重的捧出一印,这是朝廷主持考试时,临时发下地,考完后就必须上交,上了印泥,重重的印了上去。

    而韩德显,也启用大印,上了印泥,却是先没有上去,而是四对众人苦笑的说着:“这印上去,就定了命运了。”

    在场的人,都是经过这个关卡的,也都苦笑,说着:“是啊,一国,三千举子,多少希望,就在于此,而只能取六十,进者青云直上,不进者堕落在泥,正是太悬殊了。”

    两印一下,命运就定。“开门放榜——”有小吏喊起。而贡院外头,冯浩、陈赞、刘启晖、禇兴,蒋铭等都在等侯。

    沿途就看见大批举人涌了过去。

    诸人都没有说话,只是沿着道路而上,离贡院不远,就看见一些举子沿来路返回,个个神情沮丧,无精打采,一看便知就已经落榜了。

    见到这样的情况,除了刘启晖外,其它人等都面色苍白。

    刘启晖没有说话,已经见得了就算一直性情宽和的冯浩,都将手指握得发白。心中不由已是一叹,一登榜上,天下闻名,以后前途广大,如是不中,又有何面目面对家人和家族的希望和等待?也难怪他们脸色发白。

    到了贡院门口,这时。已经没有那种森严的甲士连队了,只有十人一小队,但是门口多了几个小吏,每人只要拿着铜牌就进去,但是铜牌也随之收回。

    贡院内部,总共有四副一模一样的榜单,因此随便选一个就可以看,虽然有三千举人,分出来,也不过数百一张。而且,落榜的人。却也无颜在那里,自然会出去,因此,刘启晖几人。选了最近的东墙而看。那时也不过二百多举子。

    人并不算多,刘启晖也无需费力挤入,他在外面,就扫过了一眼。

    贡生榜单,和举人榜单一样

    第一榜十人,第二榜二十人,第三榜三十人,刘启晖第一扫过,第一榜就看见第二是沈昱。其它几人都很陌生,十个名字扫过,竟然没有他,刘启晖就是心中一紧。

    他自觉得,自己写的文章。几是把现代和古代最精华的东西融合一起,又有着几个月时间逐字逐句,日日精抠。第一榜竟然没有他?刘启晖定了定神,不理会周围众举子的咒骂和叹气声。继续看向第二榜,这一眼,第一个名就是自己,泉州府刘启晖。

    刘启晖也不由舒了一口气,再打量,却没有发觉第二榜中,有其它三人的名字,等扫到了第三榜,在二十一名,终于看见了冯浩的名字。而他之后,却是自己的大哥,刘启阳。认出名字后,刘启晖心中了然,自己考的还是比他好。估计等回家,他这大哥不定又怎么发泄呢。

    再扫了片刻,还是没有陈赞和禇兴的名字,知道两人已经没有中得贡士,不过,泉州府有两人中贡士,已经算不错了,而且,说不定还有不熟悉的泉州府举子中了呢?

    当下,不再看榜,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