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宗女出降

      竹华引着顾决兄妹三人进寿宁宫偏殿时,帝太后苏氏正半躺在窗下的卧炕上,身后垫着一个织锦攒花的大迎枕,看向西洋玻璃窗外,目光悠远。

    “太后,”秋年轻声唤她,“三位殿下到了。”

    苏太后回转过来,见着炕下站着的兄妹三人急忙道:“站着做什么,快上来坐着,”一面又吩咐秋年、竹华等人,“去给他们兄妹拿几个垫子来。”

    秋年和竹华拿来了垫子,扑在炕沿边上,翎璇和灵漪姊妹俩分别坐了苏太后两侧,顾决则选了炕沿下首一溜儿的椅子,搭了半新的秋烟色弹墨绫子椅搭。

    苏太后招呼他:“耀庭,你上来炕上坐,那里多冷。”

    顾决笑道:“还好,有椅搭,您宫里又是烧的足足的银丝炭,很暖和。”

    灵漪抱了苏太后手臂笑道:“您就别担心了,哥哥这样大的人,总不至于傻的不知冷热。”

    苏太后拍了拍灵漪的手:“哀家今日找了你们来,是为了衡州高氏女的事。”

    兄妹三人都收敛了笑意,静静听着下文。

    苏太后道:“哀家今日看了衡州秀女大选的册子,阿瑾身边的宫女也和哀家说了高氏秀女的事,是太过分了些。”

    顾翎璇双手交叠放在小腹处,低眉道:“衡州高氏,早年间便图谋从龙之功。从龙不得,现下,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谋一个高氏宠妃了。”

    苏太后声音如同无波古井,深沉的很:“他们这些念想,也是看着昔时左荣候府因着高氏封侯,得享荣光,说来说去,还是哀家纵了她。”

    这一个“她”,众人不用想,也知晓,指的就是清宁宫那位先帝君在位时荣宠多年的宁太妃了。

    苏太后道:“听阿瑾身边的宫女来说,衡州高氏的秀女,你们已经有主意了?”

    灵漪看向自家姐姐,翎璇略微低了头,清浅的笑:“是,璇和阿瑾商量,打算将衡州高氏长房的嫡女,许给颖川王叔为侧妃。”

    “嗯?”

    翎璇道:“颖川王叔的孟侧妃,就是孟侍郎家的二小姐,没了有些日子,侧妃之位,就空了出来。”

    苏太后沉眉思索:“孟侍郎,可是兵部侍郎的孟家?”

    翎璇道:“是兵部左侍郎。”

    苏太后细思了一阵道:“他家的女儿,就是前些日子指给江城王为侧妃的那个吧?你还给她改了名字。”

    顾徊受封摄政王,是不能世袭的爵位,他身上江城王的王爵就由原本的江城王世子顾沛承袭,只不过顾沛仍没有搬离摄政王府,另立江城王府,是以如今也有人称他为“世子”,也有人称他为“小王爷”。

    翎璇道:“是孟府的三小姐。”她细细地与苏太后解释,“孟府有三个女儿,大小姐进了凛哥哥府上,封了良媛;二女儿进了颍川王府做侧妃,早些时候没了;三女儿指给了顾沛做侧妃。”

    苏太后向后仰着,靠着身后的大迎枕,略微点了点头:“衡州高氏大选的秀女不少,除了长房的这个,其他的人你们可有主意?”

    翎璇和灵漪对视一眼:“尚且没有打算。”

    苏太后道:“高家的二房,有个女儿,假借了镇州都指挥使之女的身份?”

    “认真来说,却也算不上,”翎璇笑道,“镇州都指挥使与衡州高氏,私交甚密。高家二房这个嫡女,认了镇州都指挥使为义父,说是镇州的秀女,倒也不算是错。”

    苏太后道:“镇州蛮荒之地,这个镇州都指挥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帝祖母问及衡州高氏女之事,可是有什么打算?”顾决道。

    苏太后半阖了眼:“哀家想着,北地寒风侵骨,帝族宗室也该表示体恤才好,”手中的念珠一颗挨着一颗,挤在一起,“高家既然敢号称‘第四大世家’,想必高氏女儿的教养也是不错的,北地十三州不是动乱了么?”

    翎璇道:“是,北地苦寒,加之昔年北地王庭的北漠人战败后并未迁居他处,而是留居原地,这几年他们的野心越发的重了,五日前,北地传回消息,有北漠遗民举旗谋反,扬言‘恢复黄金家族的血脉荣光’。”

    苏太后冷哼:“朝堂上那些家伙怎么说?”

    翎璇微微欠了身:“王师围剿。”

    “可有必胜之算?”

    “可。”少女的气息平稳,声音空灵,但是却自有一种韵味,令人心安,“然王师精锐尽在西南,西南未稳,不可轻易撤军。”

    “京中可有可用之师?”

    少女顿了一息:“唯有宫卫。”

    苏太后道:“宫闱乃帝族重地,宫卫自然要守护帝族安危,不可轻易挪用。”

    翎璇道:“如此,只有从别处调兵。”

    苏太后道:“诸藩王府卫或许可用。”

    翎璇清浅的笑起来,欠身俯首:“是,璇谨遵祖母教诲。”

    苏太后闭着眼睛,似是倦怠之色:“实在不行,可选宗室女出降。”

    云宸的女儿尊贵,云宸帝姬选驸马,称下嫁;云宸的公主选驸马,称为出降。而宗室女不比帝姬和公主,只称出嫁。

    云宸帝君顾行已薨逝,膝下唯有二女,皆是帝后蒋氏所出,长女顾翎璇,称长曦帝姬,幼女顾翊瑾,称灵漪帝姬。

    而顾行一生,唯有蒋后一人,没有后妃,是以,也就没有妃嫔所出的公主。

    苏太后所言,可选宗室女出降,便是从适龄的宗室女之中挑选一人,册为公主,出降北漠。

    ——至于长曦和灵漪姊妹,长曦身为帝族的第一帝姬,她的婚事,可不是任凭谁都能做得了主的;而灵漪,贵为帝姬,帝后嫡出,又有顾翎璇和顾凛几人这样护短的兄长长姐在,凭谁想要求娶,都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退一万步讲,长曦和灵漪的身份摆在那里,这世上有多少有资格向她们求娶的人,实在是双手便数的过来。

    翎璇在心里暗暗将宗室女过一遍。

    若论帝族血脉尊贵,首屈一指的当然应当是颖川王府,只是颖川王年届三十,膝下只得一子一女,女儿尚在垂髫年纪,又是庶出,自然不合适。

    其次便该是摄政王府里,顾徊的女儿着实不少,长女灵昌郡主顾离,同昌郡主顾妍,其余的女儿如虞氏所出的顾惜等人,都年纪尚小。

    顾离年岁正好,因为婚事一直捏在嫡母摄政王妃手中,尚且没有定下亲事——并不是摄政王妃郑氏为人刻薄,不肯为庶女操心,寻一门好婚事,却是顾徊曾言,自己的女儿,尤其是第一个女儿,虽然不是嫡出,却也是千娇百宠的养大,阖该是尊贵的,总有一日,要乘着公主的銮驾出嫁才算的风光。

    翎璇轻声嗤笑,似乎是满心满眼都是为自己女儿着想的做派。若是真心为了灵昌着想,又怎么会四处搜罗慕氏皇子们的喜好,吩咐人将灵昌按照如此培养引教?

    慕延庭到达云京的第一日,顾徊在府中大摆筵席,宴请慕延庭这位慕氏皇子,其间就曾经派了人去,引了灵昌与慕延庭见面。

    翎璇暗暗叹息,灵昌称得上是好姐姐,她兄长顾流也是云京里数得上的清隽英才,与顾徊和顾沛父子全然不同,便是他们的母亲温氏,看着锦衣卫上报的消息,似乎也是个有些智慧的妇人,与王妃郑氏的怯懦和慕氏明夏的鄙薄全然不同,很是有分寸。

    若是认真从宗室女中挑选,灵昌出降的概率,会很大。

    “未免可惜。”少女略带惋惜的声音乍然响起,惊了一室沉默的众人。

    “什么可惜?”灵漪道。

    顾决看着翎璇:“大约是为了宗室女出降。”

    “阿璇有什么好人选?”苏太后道。

    翎璇道:“璇并没有想好人选。”

    顾决道:“论身份、论年纪,都是摄政王府的灵昌和同昌最为出众。”

    苏太后蹙眉道:“虽然那一府的人,哀家都不怎么喜欢。只是北漠蛮人,若真是选了最尊贵的宗室女去出降,也实在丢了云宸帝族的脸面。”

    灵漪道:“最尊贵的当是颖川王叔之女,只是颖川王叔只得一个女儿,年纪又实在太小。其次便是摄政王府的灵昌姐姐和同昌郡主,算是一众宗室女里顶顶出挑的了。再则,就要数裕王府的几位郡主了……”

    灵漪知晓裕亲王府的老王妃与帝祖母是自小的手帕交,一面说,一面小心觑着帝祖母的神色。

    苏太后疲倦的揉了眉心:“帝族里闹得再不像样,宗室女也不能出降了去由人作践。”

    翎璇一双清凌凌的眼看过去:“帝祖母的意思是?”

    苏太后道:“都指挥使之女,也配得上一个侧妃之位,高氏的女儿,若是个出挑的,就封了宗女,降去北地吧。”

    翎璇低了头,唇角抿出一丝魅极的笑:“是,璇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