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华仪归宫

      云京城分为外城和内城。

    内城即皇城,包括议政的皇极宫,又称前皇城,以及君王的乾极宫,另外就是后宫。

    长曦乘肩舆回宫,走的是云京的正街,沿着这条街直走,尽头就是云宸皇城,继续直走,就是皇极宫、乾极宫。

    这一条直线是云京的中轴线,贯穿整个云京。

    长曦回宫,走皇城正门,即乾安门,然后避过乾极宫,在凤华门前下肩舆,另乘凤舆过凤华门,进入内宫,也就是后宫。

    凤华门前早已守了几个人,领头的穿着暗色的宫装,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身边还跟着两个小宫女,看得出是在主子面前有几分体面的嬷嬷。

    那妇人见了顾翎璇的肩舆就行了大礼,吐字清晰言语和缓:“奴婢寿宁宫竹华,见过长曦帝姬,给帝姬殿下请安。”

    行的是实打实的大礼。

    顾翎璇听她自报是寿宁宫人,再看服色,就已经猜到这个竹华应该是太后身边的嬷嬷。

    帝太后是顾行生母,即翎璇的祖母。

    从前翎璇在云宫里时,对祖母也是十分亲近的。她面上带了温和笑意:“原来是祖母身边的嬷嬷,嬷嬷快请起。”

    竹华起了身,恭恭敬敬道:“太后思念帝姬,特命奴婢在此等候帝姬銮驾。请帝姬下肩舆,另乘凤舆。”

    十二名抬肩舆的侍监缓缓蹲下身,苧姑扶了翎璇下了肩舆。竹华也上前扶着翎璇另一边手臂,上了凤舆。

    凤舆依旧是由十二人抬着,先至寿宁宫拜见太后。

    寿宁宫是历代云宸太后居所,另有清宁宫是安置历代太妃的。

    如今顾行虽已驾崩,然而帝族并没有迎立新君,所以云宸帝后依然是蒋后。顾行的母亲也依然是帝族的帝太后。

    十二人抬着凤舆走得平稳。

    正是九月底近十月的时候,御花园里景色极好,顾翎璇高坐凤舆之上,姿仪端庄,眉眼微垂,看不清她的神色。

    苧姑和青箢一左一右地跟在凤舆边,略微退后了两步,朝灵几人跟在后面,关嬷嬷和刘让走在最前,在翎璇身边的则是帝太后派来的竹华。

    顾翎璇记得太后身边的心腹名叫秋年,是当年太后的陪嫁丫鬟,至于这个竹华,却是没有什么印象。

    不过能让祖母派来接自己,想来也是祖母信任的人。

    竹华看着年纪大约五十上下,从眉眼轮廓能看得出年轻时必然是极端庄的。她说话时也不是寻常婢子的讨好,而是恭敬有礼的,看的出她的礼仪极好。

    竹华道:“殿下此番回来,一路辛苦,太后知道了消息,欣喜地几日都没睡好。”

    翎璇道:“祖母身体如何?”

    竹华道:“殿下放心,太后凤体康泰。”她顿了顿,“此刻,太后正请了清宁宫几位太妃,一起等着殿下呢。”

    顾翎璇眉尾微动:“哦?”

    竹华道:“奴婢前来迎殿下的时候周太妃和宋太妃都已经到了,不知这会儿宁太妃到了没有。”

    她又道:“太后前些年凤体有些不大好,后宫的事务一分为三。”她的声音轻了几分,“周太妃掌着刑罚,宁太妃掌着内务,宋太妃则掌管教化宫禁。”

    顾翎璇深深地看了竹华一眼,转动着手里的琉璃嵌珐琅的串珠,唇边带了两分薄凉笑意。

    怪不得祖母将迎自己的差事交给了这个竹华。

    她这几句话看似没什么,可是却是透露出一个不小的信息——宁太妃不安分了。

    她微微笑着,帝姬回宫,太后召众位太妃,唯有宁太妃不至;这些年宁太妃又掌握着宫里的内务,也就是财政大权,宁太妃,这是想要做什么?

    她一颗一颗地拨弄着手中琉璃串珠的珠子。

    这位宁太妃,当年在先帝后宫里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呢。

    唇角微勾,顾翎璇并没说什么,竹华也不再多言。

    宫里的侍监脚力不错,抬着凤舆也只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寿宁宫前。

    凤舆落下,众人搀了顾翎璇下来。门口的侍监早已一叠声地跑进去通传:“长曦帝姬到!长曦帝姬到!”

    声音一层一层地传进去。顾翎璇和众人立在寿宁宫门前,不一会儿,就有小太监跑出来欢天喜地道:“太后娘娘请帝姬殿下进去。”

    苧姑青箢扶着她,穿堂入户,绕过正门前的紫金泥绘的龙凤呈祥大影壁,进了寿宁宫。

    寿宁宫地方宽敞阔气,富丽奢华,一众侍监宫人屏息凝神,各自忙着。

    竹华引着顾翎璇进去,领到帝太后面前。

    寿宁宫的正殿名曰临华,此刻已是乌压压的一片人,门口小太监高声禀报完“长曦帝姬到”,一众太妃太嫔都扭头看去,不知第一帝姬过了四年,究竟长成什么模样。

    顾翎璇一身帝姬华妆,缓缓走进去。只见临华殿正上方端坐一人,已是满鬓斑白,正是帝太后苏氏。只是瞧着面容,却是比四年前衰老了许多。

    苏太后一见进来的少女,悲喜交加,止不住泪水涟涟。

    顾翎璇亦是心头一酸,行至她面前,双膝跪下:“长曦拜见帝祖母,愿帝祖母福寿宁康,凤体安泰。”

    苏太后连连吩咐:“好,好,快起来,快起来……”又吩咐身边的人道:“快,快去把阿璇扶起来。”

    秋年嬷嬷亲自来扶起顾翎璇,苏太后忙招手道:“阿璇快来祖母这儿。”

    顾翎璇欠身在太后身边坐了。

    苏太后握着少女的手,忍不住擦眼泪道:“真好,祖母的阿璇,生的越来越好看。”

    老人苍老的手拂过小姑娘粉嫩的脸颊:“若是你父王还在,你回来了,他一定欣喜。”

    一边坐着的周太妃道:“长曦长得这模样,真是越来越像帝君,这眼睛若是仔细打量,还有几分王后娘娘的影子。”

    宋太妃也道:“长曦回来是好事,太后也别伤心了,长曦这一路回来,必然是疲累的。”

    翎璇借着看周太妃与宋太妃的机会看了一眼众人,右手第一把椅子空着,宁太妃还没到。

    苏太后擦了眼泪,又握了她手道:“宋妹妹说的是。阿璇这一路回来,奴才们伺候的可还尽心?吃的用的可还好?你如今回来,哀家已命人修整了你的青雩宫,你还喜欢什么,只管跟祖母开口。”

    话音刚落,门前的小太监高声道:“宁太妃到。”

    翎璇与众人都看过去。这位宁太妃果然不安分,才到门口就笑着道:“哎呦呦,太后娘娘还可别见怪,妹妹今日合了一上午的账册,故而来迟了一些。”

    身子微微一福,还不待苏太后和翎璇说什么,就已经径自起身,坐在那空着的右手第一把檀木圈椅上。

    有寿宁宫的小宫女给她上了茶。

    宁太妃端了茶,轻轻一嗅,抿了一口笑道:“六安瓜片,倒是好茶,只是这水却不好,宣化窑的瓷器也和它不配。妹妹那里有一套上好的临溪紫砂茶具,一会妹妹就差人送来。”

    她放下茶盏,仿佛才看到苏太后身边坐着的翎璇似的,一脸惊喜:“哟,这是阿璇吧?离京这四年,倒是出落的更好看了。不过跟先帝可不像,倒像是韶安王后年轻时的模样。”

    众人悚然一惊。

    这可真真是大不敬了。

    顾行虽死,只是新帝尚未确立,顾行自然不能称为先帝。

    更何况众人都记着现在仍是顾行孝里,虽然没有新帝颁旨,到底顾行也是刚驾崩没三个月,宁太妃就这样一身大红大紫的鲜艳颜色,只怕长曦帝姬的脾气,未必会轻饶了她。

    翎璇打量她一眼,宁太妃也不算年轻了,只是平日里保养得宜,比起其他太妃来显得倒是年轻几分。

    她穿着打扮的极好,一身藕紫的慧锦衣裳,不是寻常太妃穿的福寿连绵那般老气的图案,而是云京城里才流行起来的缠枝莲花纹。这样的图案色泽搭配在一起就显得整个人都年轻了许多。

    发间满头珠翠,其间一只簪子也极为显眼,中间是鸽卵大的南域蓝宝,外面镶了一圈细碎的红钻,下首垂着流苏,末端缀着一颗色泽圆润指肚大小的金珍珠,旁边是几颗细小圆润的小珍珠。

    养护的白嫩的双手,尾指上各带着华贵鲜艳的护甲,此刻双手叠放在腿上,整个人艳丽的像是一只要开屏的孔雀。

    翎璇唇边依旧是得宜的微笑,却仿佛没听到宁太妃说话似的,对苏太后柔声道:“帝祖母,璇这一路尚且适应,倒也见识了不少我云宸的河山胜景。”

    她顿了顿:“只是,怎么不见阿瑾?”

    苏太后一怔,刚开始笑着应和的众位太妃也噤了声,众人面面相觑。

    顾翎璇口中的“阿瑾”,自然是她的妹妹,云宸帝君顾行与蒋后的幼女,灵漪帝姬顾翊瑾。

    顾翊瑾比顾翎璇小三岁,如今年方十一。

    当年朔阳峰下四帝会盟,因着阿瑾年幼,便留在了云京陪伴帝太后苏氏。

    阿瑾自幼就十分喜欢这位长姐,然而如今翎璇回宫,却没有见到顾翊瑾。

    众人都鸦雀无声的时候,宁太妃笑道:“果然是至亲姐妹,长曦一回来就念叨着阿瑾。”

    她扬了扬手里的帕子,仔细描画过的眼尾微挑:“长曦离京多年,难免对宫里的事情不清楚。太后娘娘这些年身子不好,难以分出心思照顾阿瑾,承国公夫人又思念灵漪帝姬,就将阿瑾接到承国公府照顾了。”

    众人尴尬了一瞬,这个宁太妃,这是越来越口无遮拦了,这是当面讽刺长曦和灵漪帝姬不知尽孝呢。

    ——太后有恙,反而搬出去住了。

    众人脸色都有些变化,挨着宁太妃坐着的宋太妃往后挪了挪身体,尽量与宁太妃拉开距离,唯有宁太妃依旧一脸张扬。

    众人还没想好开口接什么,外面的小太监就已经跑进来,打了个千儿道:“给太后娘娘请安,给帝姬殿下请安,给众位娘娘请安。”

    不知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