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年轻军官

      韦皋道:“她比你更狠,也更冷。”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出来:也比你更强势。

    一个够狠,够冷,又十分强势的女人,内心必定坚定沉着,不会轻易流露出那种飘忽而迷惘的眼神——他不止一次从唐子清眼中看到那种眼神,哪怕只有瞬间。

    唐子清沉默了许久,然后斟酌用词:“有人说,三个月前曾在剑阁莲花峰见过我,是净众寺一个叫无想的和尚。”她可以顿了顿,“所以这次去剑川,我会到那里走一趟,或者能查出‘我’,或者是‘她’的身份。”

    她既然韦皋与“她”也有莫大关系,那么自己去追查“她”的身份就不能算是假公济私了。

    韦皋眼中露出惊诧,数年来他多方追查“她”的消息未果,想不到却从唐子清口中听到了“她”的信息,他的内心如慢慢涌起的潮水,夹杂着一丝难以名言的兴奋:“既然如此,你去查吧!此番去剑川,符载也是另有任务,至于宋时月的下落,最好有,就算没有,也不影响大局。”

    他是个果断的人,一句话交了底,然后凝视着唐子清那张与记忆中一模一样的脸:“这一次,你可需要什么帮助?”

    “没有必要,以连帅的身份与资源,花了数年时间追查却一无所获,可见她本身就是个深藏不露的秘密,我想人多并没有用。”

    韦皋叹了一口气:“确实如此。”

    他手上有张芬这样的人才,各种密报上至君国朝堂,下至江湖隐秘,但却从来没有人听说过那样的一个女人。

    唐子清突然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连帅可有听过‘枯叶大师’这个名字?”

    韦皋摇头,唐子清只好换了一种问法:“或者说,那个有关连帅满月时遇到碧眼胡僧的故事是真的吗?”

    “原来你是说那个碧眼胡僧?”韦皋又极有风度地笑了,“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母亲确实向我提过这么一回事,不过,我一向只当它是一个故事而已。”

    言下之意,他并未将那故事真正放在心上。

    唐子清却对这个问题有些执着:“敢问连帅于仙佛一道有何看法?”

    “男人立于天地,自有其担当与责任,就算那故事是真的吧……若我上一世是修仙,那么这一世便先入世,再谈出世,若我上一世是修佛,那么这便一世便先做人,后成佛。”看着唐唐子清认真的眼神,他也认真起来,“我答应过她,也答应过九郎,好好守护大唐,若神佛佑我,那自是最好,否则便是遇魔杀魔,遇神杀神,遇佛杀佛!”韦皋端着茶杯,笑容淡然,“子清若真的见到那位枯叶大师,请代我问候他,同时也不妨转告我的说话。”

    好一个遇魔杀魔,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经过几番战场的洗礼,一个晕血的书生也会变成一名杀伐果断的将帅。

    唐子清心中生起敬意,大唐已过了最鼎盛的时期,自安史之乱后便国运多舛,从玄宗奔蜀开始,曾经被逼得狼狈逃出长安的皇帝就已经有四位,若非危难时刻总会有人舍身取义,逆流而上,李唐时代只怕早已终结。

    “连帅心系天下,胸襟广阔,神佛不佑,何德有之?我敬连帅一杯!”

    韦皋却微笑道:“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你过来。”

    他起身将唐子清领到那幅尚结赞的画像前,唐子清才留意到旁边已多了一幅金执吾的画像,当然就是自己画的那一幅。

    韦皋凝视着画像,画中青年直鼻深目,容貌深沉俊美,一双眼睛却亮如星辰:“其实我也曾经见过此人,就在建中四年。”

    “哦!”唐子清惊讶地扬起眉毛。

    “梅园艺面后,我按那白衣女子的计谋一边部署兵力,一边派出使者邀尚结赞助战,尚结赞满口答应,并且马上派了一个吐蕃使臣随使者来到陇州,名为商议军机,实是刺探陇州的军情与其他唐军动向,我记得那名使臣的随从,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军官。”

    当时他身穿戎衣,带着冬天时遮挡风沙的貂帽,帽沿压得极低,脸落在帽沿的阴影中,是以一般人对他的长相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但韦皋却留意过他,因为每次吐蕃使臣在回答他提出的关键问题时,都会下意识地望向这个军官,似乎要征询他的意见。

    “这个人,绝不会是一个普通随护,我甚至假装无意地向使者问过他的名字,叫论莽罗。”韦皋伸手在画像前,遮挡着鼻梁以下的地方,“他的脸在我记忆中确实很模糊,所以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画像时,只感到似曾相识,但现在再仔细看这双眼睛,却一定不会错。”

    唐子清又是万万想不到,原来四年前,金执吾便以吐蕃人的身份出现过。

    他心机深沉,身手又如此高强,以随护的身份来陇州刺探军情还真是合适不过。

    “陇州军防井然有条,我又故意渲染了各镇王师勤王的声势,陇州一探后,尚结赞倒是暂且收敛了趁火打劫的野心,派出五千骑兵助剿朱沘。”韦皋顿了顿,“当然,那时圣上也已经答应了一旦圣驾返回长安,便向吐蕃割让安西北庭的条件。”

    “这支五千人的骑兵倒是骁勇善战,在平判的路上可说是战绩斐然,功劳不容小觑。后来奉天解围后,朱沘退守长安,这支军队与浑瑊一起一直打到武亭川之战,此战王师数师汇合,气势如虹,斩杀了叛军万余人,眼看就要收复长安,但却因为当时炎夏已至,那些久居雪域高原上的吐蕃士兵忍受不了这酷热的气候,导致军中疫病传染,士兵痛苦不堪,居然在攻入长安的前夕撤兵西去,正因为如此,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朝廷以吐蕃未助唐军攻入长安为由,没有兑现割让安西北庭的承诺,据说尚结赞因此怀恨在心,决心报复大唐,隐忍数年,后来便谋划了震惊朝野的平凉劫盟。”

    平凉劫盟不但令大唐威严扫地,更重要的是导致唐军三大名将中的浑瑊失宠于德宗,马燧军权被释,李晟去镇入朝,可说均远离了大唐与吐蕃对战的战场,可谓一石数鸟。

    至于李适终于一改此前的退缩与犹豫,下定决心对付吐蕃,在韦皋看来,那倒是因祸得福了。

    “不过,我想对你说的是,四年前带领吐蕃骑兵助唐平叛的,便是一个叫‘论莽罗’的年轻将领。”看着唐子清更加惊讶的目光,韦皋并不觉得意外,“虽然自陇州一会后,我便再无机会与此人会面,不过我也听人描述过论莽罗,此人不但俊美异常,而且刀法极高,在战场上令人印象深刻,我想这个人应该就是他。”

    用目光描摹着画中人的轮廓,就像他曾无数次端详过尚结赞那阴鹫的眼神:“既然他已来了松洲,我想,我们还会在西川见面。”

    唐子清微微吸了一口气,这金执吾的身份,也真是太复杂!

    山西茶商,吐蕃贵族,曾经的友军将领,现在的敌人!

    “他为什么要去劫薛校书?可有具体的理由?”

    “洪度在我身边三年,知道的事情不少,包括我在西南的军事部署,得到她,强过派遣百千斥候。”韦皋停了停,带着歉意,“我一向信任她,但确实想不到对方会向女人下手。”

    唐子清转过脸来看着他:“万一薛校书真的被劫去,吐蕃以此要挟或勒索连帅,连帅会不会想办法救她?”

    这一句话,她是替薛涛问的,问得很直接。

    韦皋苦笑道:“你不相信我?还是她不相信我?”

    唐子清道:“薛校书待我情同姐妹,我理应关心她。”她才不傻,会直接去回答韦皋的问题。

    “我曾经答应过‘她’,要守护大唐,这件事我正在努力着。”韦皋迎着她的目光,“那么现在我也答应你,只要洪度在我身边一日,我便会尽力照顾她,你可放心?”

    唐子清心里放下一块石头,这个男人的承诺,还是值得相信的。

    但外敌可防,牵涉到女人之间与感情纠结,却……

    唐子清望向靠近摩诃池的一扇窗子:“我当然相信连帅,但我也听说过,曾有一名随伺连帅身边的女子,是从万机楼的一扇窗户失踪的。”

    她没有提到韦夫人,更没有提到韦夫人为难自己的事情,却提起了玉箫的死。

    韦皋踱到窗边,看向波光粼粼的摩诃池,万机楼在摩诃池的东边,韦夫人的庭院在西侧,天气好的时候远远望去,依稀可见那里的红墙黛瓦,他微微叹了一口气:“你们对我,还有对恩慈,都有些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