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章 摊开

      “呯”的一声脆响,接着一个尖锐的声音刺破众人的耳膜,“就算我儿子真死了,也轮不到你这狐狸精的名下,你以为你是谁啊?不过就是一个妾而已,你还真以为你能变凤凰飞上高枝了?”

    骂完小妾,她接着又开始嚎:“你个杀千刀的老杀才,没事你造什么反啊,吴家的钱财还不够你花的,你定要做皇帝才舒服?白害了我儿性命啊,我的儿啊,是娘对不起你啊,怎么就把你生到吴家了。”

    她的声音实在是太过尖利,外面侍立的下人虽然不敢拿手掩耳,却都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大家都稍微离正房远了点儿。

    一个花白头发的嬷嬷自里面出来,低声对一个小丫头道:“快,快派人去五华山请寂静大师来。”

    那小丫头子躬身应了,撇下那正房中的一片混乱不提,忙忙的出去传话去了。

    ……

    林海脸上带着玩味的微笑,“就这么些?”

    长安垂手道:“少主,目前暂时就这么些。”

    推开面前一迭密报,林海站起身来打开房门,一缕初升的阳光顿时涌入房中,照得人浑身暖洋洋的,林海仰起头眯上眼,颇为沮丧的长叹道:“怎么我的父亲就不能像别人父亲那样志向远大一点儿呢?”

    长安心头明白,只怕自家这位爷又跟老爷起冲突了。要说他就不明白了,这小皇帝摆明了就是要老爷的命,老爷何必再对他忠心耿耿呢?就如少主说的,老爷替朝廷镇守这三湘大地这么多年,将这里治理得路不拾遗,大家都安居乐业,就已经很对得起朝廷,对得起老百姓了,咱们可不欠他们什么。

    既然竖起反旗咱们就可以不受人辖制,老爷为什么不同意呢?以少主之能,绝不会比远在西边小皇帝差吧?难道咱们非给那满洲鞑子做奴才才好么?

    林海出神良久,方道:“算了,去枫桦居吧。”

    长安拉长声音不满的道:“少主。”去那里干什么?现在老爷子见了少主不是打就是骂,就跟少主不是他儿子反倒是仇人一般。

    林海没有理他,背着手慢悠悠的往枫桦居走了过去。他不是不知道林侯在担心什么,林侯所担心的也不过就自家也如吴三桂一般得个三姓奴才的骂名,青史上沦为笑柄罢了。若是没有经历后世的那一切,林海估计打死自己也做不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来。

    可是经历了后世的那一切,林海早就已经心冷了,再忠心,做孤臣又如何,到最后还是不是被人弃如敝履,这样的命运,他已经经历了一次,实在是不想再重新来过了。

    这一世,林家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布置了那么久,投入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不可能因为林侯一人的反对就让自己的一腔心血付诸东流。

    长安见林海意思十分坚定,知道无法阻拦,只得叹了口气,跑到前面去通报。

    及至林海一到,就听里面林侯冷冷的道:“逆子,你还有脸来见我?”

    林夫人在一旁想要劝,可惜连嘴都还没来得及张,就被林侯劈头盖脸的骂了回来:“你还要护着他,都说慈母多败儿,他能有今日,还不是你惯出来的。”

    林母张了张嘴,颓然坐下,现在这两父子剑拔弩张,哪里是自己一介妇道人家劝得了的?要说她现在心里也很矛盾,嫁入林家,她回娘家的时候,不是没有注意到那些乡亲仇视的眼光,在他们眼里,自己也算得上是朝廷的帮凶,帮着他们鱼肉乡里。尤其是,满清入关后大肆屠戮,这是血仇,那些死难的人,都是自己的同胞,每每想到这些,林夫人都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可是若帮了儿子,那又置自己的丈夫于何地?那岂非是说林家的老祖宗当日的所作所为都是错的,他是民族的罪人?那自己的丈夫又算是什么?

    林夫人越想越头疼,只得干脆撂开手,由着他们父子二人去闹。

    林海看着林侯也是一阵心酸,之前保养得当,林侯虽然夙夜操劳,可也还是风度翩翩,算是个帅大叔吧,如今才多久,不过短短数月,便已煎熬得满头白发,那衣衫下更是瘦骨嶙峋,肩膀上的骨头看着都快戳破衣衫了。

    林侯只看了林海一眼,便转过头去,不肯理他。

    林海再是心肠冷硬,可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父亲啊,喉间一硬,一股酸涩冲上眼睛,含泪道:“父亲大人何至于此?若是父亲大人因此损毁身体,海实在是万死莫赎。”

    “何至于此?!”林侯抖着手转身指着林海,“你还有脸问我?若非你这孽障,我何至于此。”

    林海道:“儿子竟不知犯了何错,引得父亲大人如此愤怒?”

    林侯真的都快被他给气死了,“这还不叫错,你这是要造反,造反啊,那是要诛连九族,遗臭万年的。”

    林海抗声道:“孩儿觉得儿子现在所为,算不上是造反,只不过是夺回我汉人的江山而已,难道父亲大人喜欢对着人口口声声称‘奴才’?”

    听得林海如此说,林侯也是一噎,半日方勉强道:“陛下对我说满汉一家,现在不过是因为陛下才刚掌权,来不及改罢了。”

    林海冷笑,改,就算是后来清廷灭绝,这种情况也没有改过来,反倒引出了那句著名的“宁与友邦,莫与家奴。”事实证明,所谓的满汉一家亲,不过是个骗人的幌子罢了。你见过有谁放弃自己已经到手的权益的,满洲八旗贵族除非脑子被门夹了,他们才会同意这满汉一家亲,在他们的心目中,汉人是奴才,是敌人,需要的是严加防范,而不是亲如一家。

    长叹一声,林海不得不提醒林侯,“父亲,咱们是异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亲兄弟尚且萧墙,更何况是两个天差地别的民族。”

    林侯对着屋外的苍天一拱手,“正因如此,才可见陛下心胸宽广,雄才大略。”

    林海忍耐着勉强道:“那么父亲你可想过,满人是否容忍汉人跟他们平起平坐,父亲,你且算算,咱们汉人是多少?满人又是多少?面对占绝大多数汉人,满人真的能放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一大家子人,被几个强盗抢了精光,然后那强盗还占了那家人的家产,让他们做奴才,然后他们还亲如一家,那可能吗?”对那丢了家产的人来说,只怕是恨不得将那些强盗食其肉饮其血啃其骨寝其皮才恰当吧。

    拿后人的话来说,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种情况说得好听点儿文艺点儿叫蹂躏,这要说得不好听就叫强、奸好不好,你说作为被强、奸的那一方,他是觉得强、奸的时间长点儿好还是短点儿好呢?这个就算是白痴都知道该如何选择,怎么自己这老爹学富五车,却独独就看不透这一点儿呢?

    不管林海怎么分说,林侯冷冷的道:“陛下是我的学生,我是看着陛下长大的,我知道陛下的心性,他乃是一代雄主,假以时日,陛下定然能解决这个难题。”

    林海被气乐了,“那么我就告诉父亲,你的这位一代雄主终其一生都没有解决这个难题,别说是他了,就是他的儿子孙子,重孙玄孙,直到这个王朝覆灭,都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老爷你没忘吧,他是满族,他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满洲八旗子弟,不是汉人,他很聪明,他知道汉人恨他们,所谓什么满汉一家亲,不过是权宜之计嘴巴上说得好听罢了,如果不是因为满族人少且不善耕种,我想他宁可将汉人通通都杀光,便如当年的蒙古人一般。”

    林海的话都还没说完,只听得“噼啪”一声,一只茶杯在自己脚下被摔的粉碎。

    一旁的林母被吓了一跳,连忙站起身来,“老爷子,你快息息怒啊,别气坏了身子。”其实她也觉得自家儿子说的不错,要是他们能乐意把抢的东西都拿回来,他们当初又何必打仗呢?而且当年清廷入关之时人家是怎么说的来着,说的是帮前朝镇压农民起义军,结果呢,来了别人就赖着不走了,不但不走了,还杀了无数的汉人,夺了汉人的江山。

    沈氏不同于林家,他们没有闯过关东,对他们而言,跟满清是半点儿情分皆无,甚至还充满了仇恨了,当年死在江南的那么多人,其中可也有她的兄弟姐妹。

    林侯扶着桌子站起身来,指着林海颤微微的道:“竖子安敢狂言。”

    林海道:“老爷,不是我狂妄无知。你且易地而处替汉人想想,人家杀了你的亲人,抢了你的土地,夺了你的妻女,你还要笑嘻嘻的驯服去给他们做奴才,为他们创造财富,还要说什么满汉一家亲,你觉得这可能吗?这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不可调和,现在汉人势弱,不得不隐忍,不得不退让,可是一旦得到合适的时机,汉人必然会奋起反抗,驱逐鞑虏,到了那个时候,咱们的后辈儿孙怎么处,被人骂是引狼入室的汉奸。到了那个时候,老爷,你说他们会怎么想,怎么来看咱们这些祖辈?”这个才真的叫遗臭万年吧。

    文人好名,林侯也不例外,他之所以想坚持,就是想得个精忠报国的名声,且小皇帝是他教出来的,能教出这样的一代雄主,他实在是与有荣焉。

    可是现在被林海如此一说,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助纣为虐了。

    这个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林侯的身子晃了两晃,一下子什么精神都没了,喃喃的道:“这不可能。”他的玄烨如此的聪慧,怎么可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林海见林侯心志动摇,马上再接再厉的道:“咱们再来说满人的态度,父亲,你觉得他们可能将手中的良田美地,金银珠宝,还有那些劫掠来的美妾艳婢都吐出来,退还给咱们汉人吗?”

    林侯道:“那怎么可能。”若当真要如此,他们当初辛辛苦苦的打仗干嘛。

    林海冷笑道:“既然不可能,那何必说什么满汉一家亲,这不摆明了是在骗人吗?”也正因为这所谓的满汉一体是个口号,是个骗局,所以满洲统治者才会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忽悠汉人一番,但那执行力度你就别指望了,是以这满汉一体实施了两百多年,到了满清覆亡也没有真的让汉人的政治地位真的跟满人看齐。真的是忽悠到死啊。

    其实要林海说,满汉一体,那可能吗?满人打仗,抢了汉人的财产,然后拿回来,又再分给汉人,死了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的无用功,那他不是脑袋被驴踢了么?满人是不会去做这样的蠢事的。既然他们不会做,却又天天将什么满汉一体挂在嘴边,那么说明这是什么问题?自然是清廷在骗人了。

    自家这个爹也不笨,不会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出来,只不过因为当朝皇帝是他的学生,所以就掩耳盗铃,不想直面这个问题吧,终究一个“名”字害人啊。

    再说了,便是你满人真想满汉一家亲,将汉人一视同仁,只怕汉人也未必肯放下自己的仇恨,毕竟当初什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那叫一个惨啊,那死的可都是汉人,都是现在这些幸存者的至亲骨肉,但凡稍有血性者,不会不图谋为他们报仇。

    这样的仇都不报,估计他们的祖先才真的会半夜三更的在祠堂里哭吧,自己生的这都是些什么不孝子孙啊。

    林侯面色死灰,颓然落座,“我竟是错了么?”照这样说来,那自己将康熙教的愈好,岂非是对汉人愈加不利。

    林海躬身道:“父亲不过是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人家请你做先生,你既然应承了,拿了人家的束脩,那自然是该尽心竭力的做好。但这并不代表你就要因此出卖你自己的立场,出卖你的良心。就为了区区一个帝师的名头,连自己属性都忘了。

    要知道,古今中外,那些民主人士给专制帝王做教师可不少,最著名的就是俄罗斯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了,直接被瑞士的拉加尔普给教成了精分,到最后连皇帝都不做了,假死溜号。

    林海倒也不指望他爹能有如此高瞻远瞩,事先搞残了康熙给大家省事。他现在的要求很低,只求自家老爹不要再绝食自残拖自己的后腿就够了。要知道,林侯这几日绝食闹得他焦头烂额,虽然暗地将辟谷丹养元丹化在水里给林侯服下,可是林侯终究是一介凡人,服食量太大对林侯的身体肯定不好,作为凡人,应该有正常且合理的饮食。

    看到林侯的态度明显软化,林海再接再厉:“我们说句最现实的话,父亲在这湖南当差,皇帝陛下可是任由汉人当政?还是派了满员来的吧,尤其是那军权,更是牢牢的握在八旗子弟手中,给父亲添了不少的麻烦,父亲有无向朝廷申述,皇帝陛下又是怎么处置的?”你便是帝师又怎么了,人家信你吗?不过就是哄着你给他们卖命罢了。既然连你是帝师他都不能信,你还指望他真能信任其他的汉人?

    林侯分辨道:“那是因为陛下年纪还小,且刚刚亲政未久,迫于满洲亲贵的压力,自然是力不从心。”他的话中连自己都没发觉的带了丝软弱。

    林海笑道:“呵呵,亲贵们的压力!既然父亲也都知道,咱们还争什么争,便是孩儿方才所说,谁都不会放弃已经到手的好处,亲贵们对陛下施加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随着江山日稳,他们还会给自己谋取更大的好处,需知道,自古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到时候咱们汉人还有的活路么?父亲难道你真的想做那千古罪人?让咱们林氏一族遗臭万年。”

    林侯紧了紧自己的手,缓缓的道:“那么海哥儿你的意思?”

    林海断然道:“此次三藩之乱正是咱们的机会,可以借机施纵横之术,让江南划江而治。”

    林侯默然良久,“那北方呢?他们难道不是汉人?”

    林海嗤笑:“父亲,有句俗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现在是借三藩的势,人家想的就只是划江而治,你要孩儿我有什么办法?咱们有兵吗?有武器吗?没有兵马你老人家要我拿什么去跟人打?再说了,三藩的实力也就这么点儿,从他们上疏撤藩的时间来看,他们之间并不默契,大家各怀鬼胎,到时候能坚持打到长江就算不错了,还想他们平定北方,痴人说梦吧。”

    不得不说历朝历代的朝廷警惕性都蛮高的,严管盐铁,盐咱们就不说了,铁是干什么的,造武器的,你老百姓连铁都摸不着,拿什么来造反啊。

    当年元朝为了防止汉人造反,将铁器没收,规定4户人家才能拥有一把菜刀。而到了明末崇祯帝的时候,因为吏治黑暗,各地都有农民起义,朝廷为了平叛,也为断义军后路,竟然也下令没收百姓手中的铁器。

    不然的话,何至于后来清军入关时如入无人之境,直接就长驱直入?盖因官军不抵抗反带路不说,当时的老百姓手中真的可以说是手无寸铁,想反抗都反抗不了,你拿着木头门杠去跟人的真刀真枪拼,你拼得过吗?只能任人鱼肉,到得最后,汉人是真的只能用血肉之躯硬拼鞑子的刀枪,不然汉人怎么会死哪么多,实在是没人喜欢做亡国奴啊。

    现在的普通老百姓手中拥有的铁也不多,不过就是菜刀锅铲之类,这些玩意儿用来打仗,真是不太可能啊。

    林侯似也想到这些,脸色暗了暗,却仍长吁道:“分而治之,于我天朝而言,恐非幸事。”

    林海慢吞吞的道:“可是总比在异族的奴役下苟延残喘来得好些。”

    林侯喟然长叹,再无话来反驳林海的话。

    见林侯松口,林海总算也松了一口气,终于解决掉了这个最大的麻烦,他可不想自己忙着纵横捭阖的时候,后院起火。

    ------题外话------

    昨天人才市场跑了一天,越跑越失望,看样子想要在近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是有点儿悬。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