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家闺秀

      宁氏之美,不光体现在眉眼上,更在高华的气质上。
    这种气质,隐约与太子爷有几分相像,叫傅遥不觉间就心生亲近。
    多年未见,今日重逢,亲人之间少不了要寒暄几句。
    傅遥站在太子爷身后,虽然并未融入其中,却也能深深感觉到众人的喜悦。
    与亲人久别重逢,心里怎么能不欢喜。
    傅遥并不是个心性软弱之人,可一见到这种场面,就难免想起她那一家子再也不可能重逢的亲人。
    周佳木心细,轻轻扯了扯傅遥的衣袖,意在安慰她。
    傅遥偏头,冲周佳木笑笑,表示她没事。
    “这便是忠勇侯家的小公子吧。”宁氏笑盈盈的往前两步,和气的打量着周佳木,啧啧赞道,“果然如传言中一般,长得是一表人材。”
    傅遥敢肯定,从方才他们站下到如今,太子爷并未向宁氏引荐过周佳木,可宁氏却一眼就将人给认了出来,还认对了。
    可见太子爷与周家小公子“要好”的事,不光京都上下人尽皆知,也传到了锦州来。
    傅遥不禁暗叹,这可真是流言猛于虎。
    这厢,傅遥正琢磨着宁氏会不会也与那起子糊涂人一样,认为太子爷与周佳木真是断袖,忽然就闻到一阵馨香扑面而来,紧接着手就被宁氏挽入了手心里。
    “呀,好标致的姑娘,殿下怎么也不给姨母引荐引荐。”
    宁氏突如其来的亲热,叫傅遥略微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循着礼多人不怪的传统,她立马冲宁氏乖巧的一拜,“夫人万安。”
    崔景沉顺势介绍说:“这是周卿的表妹,唤作阿遥,此番是要去京都走亲戚的。”
    “原来是表姑娘,怨不得如此伶俐可人。”宁氏望着傅遥,神情和蔼亲切,“表姑娘今年多大了。”
    傅遥福身,“回夫人,小女今年十四了。”
    宁氏闻言,面露喜色,“可巧了,我家芸熙今年也是十四,表姑娘是几月的生辰?”
    “回夫人,小女生在十一月,十一月初十。”
    “我家芸熙生在腊月,要小表姑娘一个月呢。”宁氏说着,回身摆手,“芸熙快来,见过你阿遥姐姐。”
    宁氏话音未落,就见一身着粉红色绫缎花袄,下穿银丝彩绣棉裙,外罩粉红色云锦斗篷的少女施施然上前,“阿遥姐姐安好。”这嗓音脆生生的,十分清润动听。
    傅遥赶忙回礼,“芸熙妹妹安好。”
    赵芸熙笑笑,一脸的娇怯。
    若说宁氏的美是如夏花般娇媚冶艳,赵芸熙的美便是如秋叶般温柔宁静,不张扬,却足以打动人心。
    在傅遥的印象中,真正的大家闺秀就该是这样的。
    “芸熙,再来见过你表兄。”宁氏边说边有意将赵芸熙往前推了一把,谁知赵芸熙头都没抬,只是匆匆称呼了太子爷一声“表兄”,就缩着身子躲到了宁氏身后,像是怕着太子爷似的。
    崔景沉也只是口气淡淡的应了声,“表妹。”
    如此,气氛就难免变的有些尴尬。
    但宁氏的脸上却未见半分的不自在,依旧笑盈盈的说,“殿下知道,姨母就你表妹一个女儿,这孩子打小叫我和你姨丈娇养惯了,难免有些娇怯认生,往后熟悉了就好。”宁氏说着,偏头望向赵芸熙,满眼都是疼惜,可见平日里有多宠爱这个女儿了。
    崔景沉不善言辞,听了这话,只是微微点头,并未应声。
    锦州牧赵赋也是个有眼力界的,立马招呼着迎太子爷进屋说话。
    一行便浩浩荡荡的进了州牧府。
    一行才走出去没多远,崔景沉就忽然停住脚步,回身望着傅遥说,“你大病初愈,还需得静心休养,就别随去正厅说话了。”
    得了这话,还没等傅遥说什么,宁氏就率先反应过来,立刻唤了丫鬟上前,“赶紧的去把西院倚春阁拾掇好,迎表姑娘住进去。”
    丫鬟得令,小跑着就下去张罗了。
    宁氏又转过身来,亲热的握住傅遥的手,“好孩子,你只当这儿是你自个的家,若缺什么,尽管吩咐下人去办。刘妈妈,月婵,你俩来。”
    闻言,一三十出头的妇人,便携了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躬身上前。
    “好孩子,刘妈妈和月婵是我身边最得力的人,你尽管使唤。若是觉得用着不合心意,只管告诉我,我再给你另换了好的。”
    傅遥不管宁氏对她是真体贴,或者只是在做样子给太子爷看,她心里都领了人家这份情。
    “劳夫人费心了。”傅遥识礼,边说边冲宁氏福身一拜。
    宁氏笑笑,转脸吩咐那婆子和丫鬟,“还不好生伺候表姑娘下去歇息。”
    傅遥闻言,望了崔景沉一眼。
    见崔景沉点头,傅遥才冲众人施礼道别,随婆子和丫鬟退下了。
    崔景沉望着傅遥离去的背影,眼光平静,但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点,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
    大约是因为收拾屋院尚需时辰,傅遥能察觉到,引路的婆子和丫鬟是特意带她绕远。
    一行上了抄手游廊,又绕着花园转了一圈,傅遥也算把州牧府的地形了解了个大概。
    州牧府是座三进三出的宅子,从布局和屋院的形制上不难看出,这是座有年头的老宅了。
    尽管亭台楼阁的样式稍稍有些陈旧,却自有一股古朴雅致之美。
    府上各处都栽种了不少叫不上名字的长青矮树,倒是为这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不少生机。
    因为腿伤初痊,这一路走下来,傅遥难免觉得腿酸脚痛。
    但比起规规矩矩的坐在正厅里,听着太子爷与姨母一家寒暄,傅遥倒是喜欢出来走走。
    估么着准备的差不多了,引路的婆子和丫鬟才终于将傅遥领进了一间小院。
    小院的位置并不算偏僻,一下游廊就是,尽管如此,却足够清净。
    院中一间正屋,左右两间耳房,屋后似乎还有个小院,宽敞又整洁,傅遥很是喜欢。
    一进屋,暖烘烘的热气就直往脸上扑,傅遥四下瞧瞧,见屋内足足点了五个炭盆,真是想不暖和都难。
    丫鬟也是体贴,立马上前伺候傅遥将斗篷脱下,便将人迎进了里屋。
    没成想,里屋还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