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信步得妙人

      下朝后,水无痕来到养性殿里歇着,满脑子都是使臣临去前挑衅的眼神。真是国家不幸啊,没想到自己竟然生出了那么一个无能的儿子!

    可是这样一来,也有一桩好处,若是大皇子能够重返中原,那么他争位的野心恐怕是没有了。即使心存不轨,也没有朝臣们敢支持这么一个无能丧师的人了。

    说到底,大皇子再怎么昏庸无能,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想起他小的时候儿,皇后还在,一家子三口其乐融融地,那是何其地幸福!

    如今他在那个不毛之地,吃苦受罪,他这个当父亲的心里又怎么能受得了。水无痕绞尽脑汁,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解救他。

    水无痕没有办法,只好依着茜香国的要求,再挑一位女子送过去。只是这名女子难挑,不仅样貌才华俱佳,还要琴棋书画俱通。这些大家子的姑娘,个个都会点这个东西的,可是要说到通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水无痕还真的犯了愁,如今谁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往不毛之地?即使有他这个皇帝,那南安郡王不还是偷梁换柱,找来别的人家的女孩儿替换了吗?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再硬逼着哪位王公大臣,恐怕还是会像南安郡王那样,以假充真。到时候,若是再让人家揭露出来,他这个皇帝可就没辙了。

    想了一夜,水无痕也没有头绪。黎明时分,他揉了揉疲惫的眼圈,想到御花园里透口气,于是只带了一个小太监,就信着步子去了。

    路经一片幽静的宫殿,水无痕不由好奇地住了脚,看那宫殿时,只见没有其他宫殿的轩敞伟岸,倒有一种江南建筑的韵味,小巧玲珑。水无痕驻足观看,来回地打量。

    小太监在一边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陪笑道:“皇上,这是先头太妃们静修的地方。”

    “哦,怪道呢,朕觉得有一种宁静的感觉,原来是一片佛堂啊。”话音刚落,就听里头的晨钟响起,一阵不紧不慢的木鱼声传入耳中,对于此刻焦头烂额的水无痕来说,内心里竟然起了莫大的安慰。

    随着那阵阵木鱼声,水无痕的脚步不由踏进了门槛,进入到这静谧的地方。

    里头古树参天,一条石子甬路通向后堂。院里不见人影,想是尼姑们才刚起来,都在后堂里参禅念佛吧。

    水无痕沿着石子甬路往前走着,心里的愁绪似乎一扫而空,不觉来到后堂西厢的一处屋子门口。木鱼声正是从这儿发出来的,一阵如同天籁般的梵音从里头传出,看来这清修之人正在念着佛经。

    水无痕知道这里头的人身份地位非同一般,可是他还是不避讳地闯了进来,为的就是想求一个内心的平静。

    屋内的这位清修者似乎与众不同,一大早上就开始念经拜佛的,没想到心灵虔诚到这个份儿上。

    水无痕不知道这是哪位老太妃,希望能进去和她谈一谈,化解他心里的困惑。于是他的双手在门上轻叩了几下,里头就传来一声莺声燕语:“进来吧,门没有闩上。”

    水无痕只听闻那声音,似乎都要陶醉了。移步跨进了门内,他却愣在了当场。那个尼姑虽然盘腿端坐在蒲团上,可是一头齐腰的青丝正覆在一顶尼姑帽子的下面,分明是一位带发修行的人!

    这宫里,带发修行的也没有几位,那几个老太妃都是真正的出家人,这里头伺候的小尼姑们也都是剃了头的宫女。只有前些日子因为忤逆了他而被他一气之下罚到这儿的黛玉,才是带发修行的。

    眼前的这个背影纤弱秀气,即使穿着一身灰色的尼姑衣裳,也透露出万种风情。

    黛玉以为是这里的小尼姑来请吃早膳的,听到后头没了动静,她连头都没回,只是嘴里说道:“你先去吧,我念完了这段佛经,就前去用膳。”

    也没听见小尼姑回去的声音,门也没有响动,黛玉不由纳闷:这小尼姑今儿怎么倔上了?

    回头待要说她两句,在看清眼前那个伟岸的身影时,却愣住了。水无痕也没想到黛玉在这个地方竟然过得与世无争、平静无波的。看到她有些惊讶的眼神,水无痕自失地一笑,说道:“朕打扰你的晨课了。”

    黛玉从蒲团上款款站起了身子,跪地叩头道:“贫尼见过皇上。”

    “什么贫尼?”水无痕脸上的笑意深了,“朕没说过让你出家,只不过是带发修行,怎么就自称起贫尼来了?”

    黛玉低头回道:“皇上,既然带发修行,臣女情愿这辈子都不再还俗,只想求得内心的一片宁静!”

    “是吗?”水无痕有些嘲讽,“你当真宁愿出家,也不愿从了朕?”

    黛玉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不善,可是为了坚持自己的意念,还是决绝地回道:“皇上不要再问了,再问一百遍,臣女还是这个话。臣女这一生孤苦伶仃,幼时丧母,前时又丧父,是个不祥之身。愿常伴青灯古佛,为天下的苍生祈福!”

    “你好大的口气!”水无痕不知怎么,一听她这个话,心里都要冒出火来,“你一个小小的女子,能为苍生做些什么?况且你也说了,你是个不祥之身,天下的苍生用不着你这样的人祈福!”

    顿了顿,水无痕上前逼视一步:“你说你宁愿一辈子出家,也不从朕,朕不信,这里头你一点儿私心都没有?说不准你看上了朕哪位皇子了吧?只是朕不是一个怜香惜玉的皇帝,眼不见为净,若是你真的存了这样的心,让我们父子为了一个女子不和,朕宁愿舍弃你这朵解语花了。”

    黛玉见他比出这话来,心里一震,看来自己更不能入这皇宫了,到时候,说不得,自己无心之举,倒真的成了红颜祸水了。看三皇子水溶那情形,对自己好似有情。可是这样的深宫大院,到处都埋伏着陷阱,自己若是进来了,一不小心真的要陷进去了。

    想毕,黛玉叩了一个头,执着地说道:“不管皇上怎么说,臣女之心,天地可鉴!”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