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夜阑珊,灯未缀。 二

      看他面上不甚欢快,我便指了一只花灯埋怨,“我寻来寻去,也未曾见得有什么出彩的,可见得这等会也都是骗人的玩意儿,哪有什么做工精良的物什。”

    他顺着我指的看了,笑骂道,“哪叫你来看灯的做工了?这灯节是叫你猜灯谜的,个个都怀着你的心思,谁还要过这个节了?”

    我应了一声,眼角瞟见一间没有什么生意的铺子,连忙拽着冬郎的手就要跑过去。

    冬郎拽住我道,“急什么?看着路,再要摔倒看还有谁能救得了你!”

    我朝他做了个鬼脸,趁他还没敲我脑门之前就跑向那铺子,“哈哈,再有谁不救我,你也是要救的,哪里能轻易饶了你!”

    站在这小铺子前,我看它收拾得也算是清新可人,只是铺子里花灯没有什么不一样的,花色又过于淡雅,恐怕那些凑热闹的并不喜欢罢。

    “跑什么?”

    冬郎半喘着气,又要抬手来敲我,我连忙拿手一挡,亟亟道,“我看那盏素纸灯不错的,便想来瞧瞧嘛。”

    冬郎闻言,果然仔细打量了下我说的那盏素纸灯,点头笑道,“你倒是还算有眼光的,要教旁的人早就不理不睬的过去了,哪像你还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看。”

    那小店铺真还是算不得是个铺子,只能当作小摊子罢了。摊主是个十八九岁的清秀姑娘,鹅蛋脸,柳叶眉,明眸皓齿,朱唇瑶鼻。见我和冬郎过来,也只是浅浅笑了却不招呼。

    我心里犯嘀咕,只见过人家没生意还要招揽生意临门的,却不见她这样客人都来了却还不待见的。不过,又打量了这姑娘一会儿,我笑着想,这样冷淡的姑娘要是和那些铜臭满身的生意人一样大呼小叫的,我倒也不会来了。

    “姐姐,给我摘下那盏素纸灯来瞧瞧可好?”

    那姑娘闻言笑道,“小公子为何别的花灯都不要,只独独相中了那一盏?”

    我只笑答,“姐姐这般问我,一下子教我没了头脑。只是心里喜欢,就遂了心意跑来看了,哪有什么不得了的因由,只是应了眼缘。”

    她一笑,便伸手摘了那盏素纸灯递来给我。我伸手接了,果然是好灯。虽说只是一盏用素纸糊的,我也看不出这素纸是什么来历,可是触手温润,定是难得之物。

    “姐姐,这盏素纸灯是要多少钱银的,可否卖给我?”

    那姑娘听我这样一说,捂着嘴巴“嗤嗤”的笑了,“何必问我呢,只是小公子身上带了几分钱银也拿来现现。”

    我伸手就想拿钱银,可手只碰了衣料就想起自己今日本就没取钱出来的,原先不过打算四处看看就回了,哪里想得到要用钱的地方儿。这下子,脸上一阵臊热,转头去看冬郎,他也是尴尬的杵在那里。

    见我看他,他疾走几步上前,靠在我耳朵边悄声道,“我的钱银都放在小厮身上了,这下你也别看我了,哪里给你找钱去。”

    不得法,纵是喜欢这灯,没钱却也没脸再说要买的话了。

    只伸手又要把灯递回去给那姑娘,一面苦笑,“姐姐可算得是个明白人,便是算得我们二人身上是没有银子的了。”

    那姑娘听了又要笑,看我要还了素纸灯,只是推了回来也不肯接,“小公子可是真真的喜欢这灯的?”

    我笑道,“只是对了我的眼缘,便是想留着看的罢。既然没有钱银,哪里再敢丢人现眼的,姐姐还是收回去找了另一个稀罕这灯的,卖了罢。”

    她提溜着这灯,转了转眼珠子,掩唇道,“你们二位可有会吹箫的?”

    我摇头叹息,“姐姐可算得难为我了,我虽也对音律稍有了解,却不曾吹过箫的。”

    “我会的。”

    我转头,看着出声的冬郎,惊讶道,“你会吹箫?”

    冬郎点点头,站在我右手边,抬头对那姑娘笑道,“只是不知姑娘问这些,是要我们做什么?”

    那姑娘不答话,转身取了纸笔,又拿了一只玉箫,递来给我们。

    “这样罢,你们一人吹箫,一人写词,我看了欢喜,这灯便是送与你们了。”

    “写词?”冬郎笑道,“可是定了什么词牌?还是有什么别的规矩?”

    我惊道,“还有规矩的?”

    那姑娘轻声打趣儿,“小公子看着将来也是金榜题名的位分,今日应时应景,便拟一首《踏莎行》罢。只是,一人吹箫,便由另一人写词,可不兴取巧儿的。”

    “如此,且试一试罢。”

    冬郎伸手接了玉箫,横在唇边,冲着我笑了笑便吹奏起来。我也接了纸笔,转身看着远处灯火阑珊,这一处却静谧极甚,心里疑似一场幻梦,不觉凄楚起来。

    箫声骤歇,我一首词也已填好。

    那姑娘只接了我的词,却不接冬郎的玉箫。我心里正是奇怪,那姑娘却是笑开来。

    “这灯,送与你们了;那玉箫,随了我这么久,也找见真正的主人了。小公子,且善待这两件,别糟践了。”

    我连忙摇摇手道,“姐姐哪里话,我珍爱还来不及,哪里会有糟践一词来。”

    冬郎也上前拱了拱手,辞谢道,“姑娘好意,在下便却之不恭了。天时也晚了,恐家里人来寻,先告辞了。”

    那姑娘只是淡笑着,也顺着话头别了我们二人,“两位公子慢走。”

    看着冬郎手里握着的玉箫,我仔细瞧了一会儿还是弄不清它的来历,只问道,“冬郎,这玉箫有什么不得了的来历么?看你的样子,好像是很稀罕它的。”

    冬郎笑道,“南朝梁时陶弘景有云:‘玉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如今我无忧,独独得了这和我神的玉箫,岂不快活。更何况,在这背光处,你哪里看得出它的好来。”

    说罢,举了玉箫放在灯下与我看。我再一细看,竟不是普通的玉箫!这玉箫周身赤红,晶莹剔透。我伸手摸了摸,竟似是温热的,也不知是被冬郎握着久了,还是它竟是个活物。

    冬郎放下手来,抚着箫身赞道,“《晋书》中说,‘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箫。’而我虽没有其他三样,可只得这一赤玉箫便已然是天大的宝贝了。”

    我看了看天时,已然是入夜的样子,心想不能久留。

    “冬郎,我还认得回去的路径,你可晓得?”

    他正要答话,却听到一个小厮亟亟奔来,急道,“大爷方才是去哪里了,教奴才好找。”

    我见他家里已有人来找,心里也放下了。只辞说要先走,他要送我,我也亟亟辞了,只说是一人回去就好。

    如此一番下来,他也不再痴缠,只嘱咐我路上当心,听我应了才放我走了。

    正要走,他却又问道,“你方才作的那首词,先念来我听听。”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