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帝——人类的故事,起源于知善知恶之后

      《圣经》让我不禁想,这个上帝实在是因为无聊才创造世界和人类出来。然而,他又要绝对地控制人类,同时对人有种不为人知的担心。

    人可以拥有神的能力,只要他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和生命树的果子。上帝告诫人千万不能吃禁果,其实是因为害怕人得到智慧与永生后,最为人类控的他不好控制。

    圣经的各种故事在基督教神学中被解释为隐喻,个人认为,亚当夏娃未吃知识树之果前不知善恶,吃了后,上帝说那人已经知道善恶了,这个故事有点像王阳明四句教的隐喻。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圣经》还提到“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这是很值得注意的话。“水”是什么?怎么来的?在基督教神学中,这里的“水”是“无质大水”。在现代物理学中,希格斯玻色子被称为“上帝粒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结合两者,“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的隐喻就呼之欲出了:上帝使最初没有质量的物质获得质量。

    上帝在把人赶出伊甸园后,“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基路伯是最高级的天使之一的智天使,可见上帝对人类的警戒程度如此之高。上帝在人建设巴别塔的时候,再次透露出他对人的担心,“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后来,堂堂的创世神竟然去管人类鸡毛蒜皮的事,再次证实了这种担心,当然,还有无聊。

    语言,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基础及特征,人类文明使上帝担心,所以上帝让人类“言语彼此不通”,近代语言分析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对,也可以解释上帝对语言的重视。这个故事,也算是描述不同种族各自发展出自己的语言的历史,故事告诉各民族各国家经过彼此不能沟通的许多世代后应该相互理解、团结合作,那样以来人类“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害怕全人类都不信仰自己,所以上帝需要绝对听命于自己的一群人,这就是所谓选民。选民,被选上为上帝上演指定剧本的演员。

    《创世记》的闪光之处有几点,如“要有光,就有了光”和“神看光是好的”,既用光来代表“有序”,还暗示了视觉对意识的重要性。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又如“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这句,“形象”无疑指的是精神而不是身体,亦即是说人的精神源于上帝的精神,甚至两者没有质的大区别,而是有强弱之分。这就解释了上帝为什么对人担心,因为人的精神量子效应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话,能达到神的境界!“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半神人容易成为英雄正是因为他们的意识量子效应比普通人强几何级数之上。当然,身体对意识有制约,所以上帝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那么要“永生就要失去生命(肉体)”?

    上帝“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说明人的生命是从呼吸开始的——吸入有序之流呼出无序之物。

    无聊的上帝很容易理解亚当的寂寞,所以使其沉睡然后从他身上取出一条肋骨造出夏娃,这不是变性克隆吗?那么他们的儿子该隐和阿泊的妻子是谁呢?是他们的姐妹吧,我听说过《圣经》上的族谱和人口清点不算女性。兄妹结婚在神话常见或者说是逻辑必然,如伏羲与女娲。人类初期“罪”不太重所以基因纯洁,因而不怕近亲结婚?

    在《创世记》里已经有兄弟自相残杀的记载,证明人类历史从一开始就充满丑恶。

    “七”在《圣经》中是个神秘的数字,有时代表多。

    “蛇”本来是有脚的,西方传说中邪恶的龙是其后代吧。蛇,其实是引导人进入智慧之门的英雄。

    《出埃及记》简述上帝了怎样玩弄其干预人类事务的把戏,并塑造其选民的第一个英雄和先知——摩西。

    “在埃及营和以色列营中间有云柱,一边黑暗,一边发光,终夜两下不得相近”、“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以色列人下海中走乾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为了延缓法老的军队,上帝接连创造了三个壮观的奇迹!他为什么创造这三个奇迹?不就是为了让“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埃及人就不是人吗?上帝难道不能在不牺牲埃及人的情况下让以色列人离开?这个上帝,或许只是古以色列人的愿望罢了。

    以色列人过了红海后,上帝又一直给水与事物他们,并告诫他们要各取所需——还真有点共产主义的味道!

    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是分级管理的历史记载。“十戒”这个故事记载了先民为了族人的生存和管理而订立戒律,它被认为是法律的雏形。上帝为了使以色列人完全迷信于自己,想出许多崇拜的规矩、仪式,还和以色列人签定合同(立约)。上帝认为人对他的信仰应该是绝对的,人必须记住不可试验你的上帝。

    分为《旧约》和《新约》的《圣经》其实就是一部契约——上帝和人的契约,西方人对契约的重视就是源于《圣经》。

    “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这两句话挺值得思考一下。我想,上帝是通过死亡才能的见的奥秘。

    上帝赐人智慧是有条件有目的、有限度的,这和中国神话中无私启蒙人民的圣人有鲜明的对比。

    《利未记》讲述上帝对各种祭礼的种种烦人要求,中间又要人切记“不可露下体”。上帝更多次念经般重复晓谕以色列人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民数记》,所谓“民数”就是民族的人数之意,这一记讲述以色列人在上帝的照顾下发展壮大。当然,少不了上帝教导摩西怎样管理人民。

    《申命记》详细讲述了上帝怎样对以色列人恩威并施。上帝对以色列人的恩如“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你必蒙福胜过万民,你们的男女没有不能生养的,牲畜也没有不能生育的”等。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威主要是威胁,如“惟恐耶和华你神的怒气向你发作,就把你从地上除灭”、“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耶和华在你们面前怎样使列国的民灭亡,你们也必照样灭亡,因为你们不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话”等。

    “不可与他们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这是少数民族的特点,目的是为了本族不被别族分化、同化。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这段话无疑和禁果事件相互呼应。上帝厌恶人探究万物背后的奥秘,认为人只需知道事物的表面,听听话话就行了。

    上帝给色列人最重要的恩赐就是土地,上帝也一再重新这一点,证明土地对人民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类似的事件是政府“居者有其屋”的政策。

    《约书亚记》讲述摩西死后,他的帮手约书亚继续带领以色列人前往赐地的故事。上帝从一开始就鼓励约书亚,叫他要有勇气。“约书亚从什亭暗暗打发两个人作探子,吩咐说,你们去窥探那地和耶利哥”,“有人告诉耶利哥王说,今夜有以色列人来到这里窥探此地”,搭救两个探子脱险的竟然是一个妓女,证明神的感化是无分职业贵贱的。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约旦河的水在耶和华的约柜前断”、“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海就成了乾地”,上帝和“水”似乎有种对立关系。如果说耶和华代表精神,那么“水”代表物质?

    约书亚带领族人进攻耶利哥城,让七个祭司要拿七个羊角连续七日绕城,第七日还绕七次,祭司也要吹角,宣扬神以把城给以色列人。约书亚也知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色列人在当灭的物上犯了罪……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约书亚没有收回手里所伸出来的短枪,直到把艾城的一切居民尽行杀灭”,看来,上帝对不听话和不信仰自己的人都是心狠手辣的!

    在约书亚的英明领导下,以色列人占领了许多土地并开枝散叶,更许多外族人也信仰耶和华。当然,不能不说明“耶和华应许赐福给以色列家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都应验 了”。

    《士师记》讲述上帝通过士师审判那些不听话的人。“士师”希伯来原文是“审判官”的意思,为上帝所选派。

    《路得记》讲述一个名叫路得的寡妇再嫁的故事,虽然很短,却是《圣经》中少有用单独的篇幅来记述一个女人的事。故事说明外邦人只要信仰上帝的前提下,和“选民”相亲相爱是可能的。

    《撒母尔记》讲述以色列人建立国家政权的故事,《圣经》也是部信不信由你的历史书。看《撒母尔记》时,不禁另我纳闷,怎么好像每个篇幅都有上帝做“送子观音”的情节。撒母耳就是上帝应他的母亲所愿而得,他还深得耶和华喜爱并被立为先知。“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这是在宣扬“君权神受”。“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原来不单人会后悔,上帝也会!“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没错,看人不应该只看外表。

    大卫“就在众人面前改变了寻常的举动,在他们手下假装疯癫,在城门的门扇上胡写乱画,使唾沫流在胡子上”,因身处险境,用这一方法脱险的人不少,如孙膑。大卫“使别人的妻子拔示巴她孕,还用你借刀杀害拨示巴丈夫,在娶她为妻。这件事另上帝“不喜悦”。作为报应,大卫的两个儿子也因为女人而争斗,“红颜祸水”?

    “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灭城的时候,耶和华后悔,就不降这灾了”,这件事再次证明上帝的反复无常。

    以智慧闻名的大卫王在年老的时候也因为迷恋女色而做出上帝禁止的事情,《列王记》就是记录了多个以色列、犹大国王的主要事迹。国王因权力而腐化,上帝派新王接替的故事一再重复,证明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上帝怎么想不到来个“三权分立”。

    《列王记》下编还讲到有一名叫以利沙的先知、神人以上帝之名创造了各种奇迹,实在是耶苏的前辈。“如此这些民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他们的偶像,他们子子孙孙也都照样行,效法他们的祖宗,直到今日”,这段话含义很深:人总有所畏惧但又难以不被诱惑、利益驱使,自古以来都是一样。

    《历代志》其实是族谱,上半部份“记载”了亚当到大卫之前的历代人,后半部份“记载”了大卫王起的历代以色列国王,直到波斯人占领耶路撒冷。《历代志》重点在于表明顺耶和华者昌逆耶和华者亡。

    《以斯拉记》讲述耶路撒冷的耶和华圣殿完工后,“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的以斯拉对人们讲解神的话,寓意耶和华信仰的重新建立。暂时失去光辉的文化、信仰或民族,只要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都能经过岁月的沉淀而复兴。

    《尼希米记》讲述尼希米带领族人修筑耶路撒冷城墙的故事,象征家园的重建。是啊,个人、家庭、国家都应有自己的城墙,用来保护心中的信仰。

    《以斯帖记》讲述一个犹太女子以斯帖,如何被带到外邦人中间而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女人是种可怕的武器!

    《约伯记》讲述上帝派撒旦用各种灾祸去考验正直又信仰神的约伯的故事,以表达“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汗!面对各种灾祸,约伯虽然咒诅过,但最后都能通过考验,还比从前更幸福。《约伯记》令人想起“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