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荀彧

      上元节入夜时分,刘辩等人匆匆赶回府中,就连瑶儿都无心欣赏街边的热闹,不断催促意兴阑珊的刘辩。

    “少爷,快点啊,刚刚我在那酒馆就给您频频使眼色,可您却不管不顾,要是在这么重要的场合您要迟到了,陛下肯定会生气的。也会给在场的王公大臣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糟了,真不知道何那些江湖人士有什么好聊的。”瑶儿撇了撇自己的樱桃小口,看来她对这些草莽没有一丝好感。不过也是,自古官家中人对这些江湖中人没有一丝好感,认为他们粗鄙、野蛮甚至是不服从管教。更不用说瑶儿这种从小便在皇宫中长大的人,她们天生对江湖人有一种恶感,或许这便是两种阶级的天生对立吧。而汉武帝、汉光武帝时期为稳定时局,曾对江湖草莽展开轰轰烈烈的大屠杀,迫使各种名门大派不得不封山自保。而江湖中的底层人物要不弃剑为民,要不便倒在官府的刀下,一时间江湖凋零到了极点。也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不得不臣服在朝廷的脚下。

    而后经过几朝,朝廷放松了对江湖的控制,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江湖重新焕发了生机,而最近的桓灵两朝使得江湖成长起来,各个名门大派的子弟又献身江湖,甚至此消彼伏之下,如今的江湖已经有了和朝廷掰手腕的实力。

    “江湖人自有江湖人的用处,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便会帮上咱们的忙,快走吧。”刘辩轻笑着解释了一句。

    “每年的上元节,皇帝都会大宴群臣,而京都中王公子弟,才子名士,但凡只要有点名气的人都会受到皇室的邀请,进宫享受美食,如果运气好的话可能一睹天颜。而大臣的正妻、诰命夫人、王公贵妇都会受到皇后的邀请,齐聚一起,共同过节。而刘辩作为名副其实的皇长子每年都必须出席,尽管他从来对这些没有一丝好感。

    刘辩一身蟠龙黄袍,腰间围着一根淡黄腰带,头发整齐的梳拢在一起,因为他还没有正式行落冠之礼,所以还无法戴冠束发。当他踏出房门的那一刻,身上迸发出一股强烈的自信,不管如何反正都要参加,那就让这满朝文武好好见识见识我刘辩吧。

    “殿下,宫中的车在门外候着了。”瑶儿一袭淡粉宫装,云鬓高挽,配合那虽未长开却已有些曼妙的身段,纤细的蛮腰,秀美的玉颈,举手投足间都透漏出少女独特的青春气息。或许宫中培养的结果,举手投足间都表现的落落大方。

    “那好,咱们走吧。”说着主动牵起瑶儿的柔荑,脸色平静的向前走去。如果仔细看的话,便会发现刘辩的鼻尖已经流出了汗,他的心跳也比平时快了许多,他也不知道刚刚是怎么回事,他刚刚竟鬼使神差的牵起了她的手。虽然他已不是初试风雨的毛头小子,在前世他刚登基为帝时,他的嫔妃就有数十位,但那毕竟不是他自己的选择,所以这种感觉他是初次拥有,即使和他前世最为亲爱的唐妃也多是相濡以沫,所以他抓她的手抓的好紧,紧的他都不想松开。

    他牵我手了,还是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他是不是对我???好羞人,应该不是的,他平常都拿我当妹妹的,可是如果只是妹妹他为什么抓我这么紧,哎呀,好心乱啊。瑶儿的脸上透出丝丝殷红,低着头看着脚尖,磕磕绊绊的任由刘辩牵着向门外走去,哪还有刚刚的落落大方。

    光阴静处,眉心一隅,那延伸在指尖上的片片相思,随风,傲立成一枝疏影横斜,悄然无声立于尘陌里。任岁月风雪磨砺,这随风弥漫的女儿心事,却有谁懂呢。

    史府外,一辆淡黄色马车停在门口,柔软的车幔随风而动。两边各站着四个穿甲佩剑的御林将士,剽悍的气势配合淡漠的神色无不彰显洛都第一护卫军的实力。车前站一青年人,长相虽不是很英俊,可是脸庞的棱角分明,透着一股子坚毅的神情,标杆般笔挺的身材却透漏出一种大隐隐于朝的气息,更令刘辩震惊的是其身上丝丝浩然之气弥漫全身守护其万法不侵,头顶之上有一丝紫色,显得如此耀眼。一枚淡黄的官印牢牢将这枚紫气护在中间。紫色之上有一淡青精柱直冲霄汉,一轮红日稳稳的压在精柱之上,和天上的红日非但没有相冲,反而有种交相辉映之势。刺眼的浩然之气竟晃得刘辩睁不开眼。

    “丹心照日,竟然是丹心照日,他才多大啊,竟然达到了儒家的第五阶段,这这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和天分啊。”尤其是还有一丝紫色鸿运,只是他这鸿运比重生前刘辩的鸿运还要多,看的他眼红不已。不过一瞬间他就调整过来,此人既有实力,又有运气,他日必不是池中之物,一飞冲天在刘辩看来也是早晚的事。如此人物此时如果不收为己用,也要交好与他,结下一段善缘。

    那青年人眼神怪味的看了刘辩一眼,随即弯腰行礼“守宫令荀彧拜见殿下。”

    瑶儿在荀彧的那怪异的眼神下,急忙从刘辩的温暖的掌中将手抽出,在瑶儿的手离去的时刻,刘辩惘然若失,不过却也没再强求,毕竟以后机会多的很,何必计较一时。而和眼前的大贤打交道的机会可能就这一次,孰重孰轻他还是分的清的。

    “荀大人不必多礼,倒是孤让荀大人久等了。”刘辩紧跑两步,一把扶起想要行礼的荀彧,脸上挂起真挚的笑容。

    “殿下客气,奉陛下口谕,特让臣接殿下进宫,殿下请。”

    马车内,瑶儿自打上车后,一只低着头,脸上的红晕随已经褪去,但是她那双手自打上马车就不停翻转,可见其内心的纠结。而荀彧从一开始就闭目养神,不管马车如何颠簸都没有睁开过眼睛。一时间气氛安静到了极点,唯有车外远处的欢笑声和马儿奔跑的马蹄声。

    “先生是颍川荀家之人。”刘辩率先打破沉默,颇有兴趣的看向荀彧。

    “正是,殿下也听说荀家。”荀彧终于睁开了双眼,淡青的精光一闪而过,看着眼前这个脸上挂着真诚笑容的少年,好像他从一见面脸上就挂着笑容。想到这,他心里一寒,好深的城府,那他如今如此高调是为了什么,难道他如今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不需要隐藏下去,还是他已经准备妥当来面对这隐藏的危险,这一刻,荀彧对这位年轻的大汉皇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名鼎鼎的荀氏世家,何人不知,何人不晓,荀父有八子:荀俭、荀琨、荀靖、荀烹、荀冼、荀爽、荀肃、荀敷。人称八龙。其中以荀爽成就最高,官至司空。而如今的荀式一族的族长正是官任济南相的荀琨,也是荀侍郎的父亲。孤说的可对。”刘辩一脸微笑的看着荀彧。

    “殿下缪赞了,一切都是大家对我荀家的抬爱,当不得真。”荀彧慌忙说道,刘辩看的出来,其对他抱有深深的提防之情,不过刘辩一想也是,换做自己,肯定也不会对一个陌生之人推心置腹。

    “荀侍郎,上元佳节没有与亲人相聚。”刘辩岔开话题,不在此上过多纠缠。

    “本想回家团聚,奈何路途较远,路上有些不太平,所以就留在京城,到让殿下见笑了。”

    “是啊,外面烽火连天,战乱频繁,黄巾反贼,如过境蝗虫,寸草不留。京师还好些,人们还不觉得有什么,可外面的百姓可就受难了,想我汉家数百年的基业,难道就要断送我辈手中。

    “殿下真仁义也,黄巾贼众,不过一跳梁小丑,风光不了多久,朝廷已派众多精兵强将前去镇压,相信过不了多久,便会传来大捷。关键是黄巾之后如何治理,处理的好,政通人和,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甚至重现光武中兴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处理不当,诸侯林立,群雄割据,天下大乱不远矣。”荀彧看着刘辩逐字逐句的说道,只是语气大的有些惊人。

    就连瑶儿也抬起头来,长大樱桃小口,看着这个大逆不道的荀侍郎。

    “那先生有何指教。”刘辩收起笑容,看向荀彧真诚的问道。

    “殿下,皇宫到了。”车外传来了马夫厚重的声音。

    刘辩的脸上闪过一丝苦恼,带着一丝意犹未尽。“荀侍郎,该日刘辩当登门拜访,望先生到时不吝赐教。”

    荀彧点了点头“恭送殿下。”

    望着刘辩和瑶儿走进宫门的身影,嘴里喃喃道“潜龙出渊,雄鹰展翅,明明是一脉雄主的气象,可为什么天不主大汉,难道天意真深不可测。”

    一阵风吹来,带动其丝丝发丝,也带动他心中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