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章上元节

      日子一天天过,转眼便来到上元节那一天。刘辩等人担忧的骞硕报复迟迟没有到来,反倒是蹇伟遵循灵帝的旨意离开了京都,这是刘辩等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同时对骞硕暗暗保持警惕。

    上元节起源于西汉文帝时期,“上元”这二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八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而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而天官吸乐,故这一天,所有的人们在街上举行庆祝活动。

    史府,后院书房内,刘辩手执孔方所献的沙狼毫笔,在宣州所贡的宣纸上挥划,乳白色的毫光在整件屋子内闪烁。站在一边的瑶儿在乳白色的毫光扫在身上时,整个人好像被洗礼一般,心中所有的不快在这一刻全都消失了,整个心灵好像升华了,配合她的容颜好似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半响,刘辩停下笔来,“万寿无疆”四个大字跃然于瑶儿的眼睛中,字迹苍劲有力,笔法端正浩大,透出一股磅礴的天地正气,在纸上似乎要化为云气,震纸而出。

    “恭喜殿下,书法又有进步,过不多久你有要突破了。”

    “哎,差一点,如果能借机突破的话,将其献给母后,她一定会很开心的。”刘辩有些沮丧的说道。

    “只要是殿下送的,娘娘都会很高兴的,再说大汉王朝能在殿下这年纪就将书法练到这种地步的屈指可数,如果殿下在不知足,那让那些儒家子弟知道了,不是要羞死他们啊。”瑶儿开玩笑道。

    “也是,是我太心急了,总想着增加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境界,却从来没有重视自己的不足,一味的逼迫自己,这反而有点过犹不及,也罢今天就放松下,这些日子咱们防着骞硕的报复精神都太紧张了,正好今天是上元节,咱们去街上游玩一番。”刘辩开始神情一紧,随即随即又放松下来。

    “太好了,我这就叫徐大哥和张大哥三人去。”瑶儿脸上闪出惊喜的神情,随即向外跑去。

    整个洛阳甚至是外面发生战争的地方也全都停下来,人们都畅享在节日的喜悦之中,家家户户都发出喜悦的笑容,自发出来走上街来赏灯游玩,就连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富家小姐也一改往日的矜持,在街上奔走嬉戏,就连往日挑灯夜战的儒家子弟也不得不偷浮生半日闲,如过运气好的话,在灯会上得到美人的亲睐,即可抱得美人归,说不定还会传出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岂不一举数得。

    刘辩一身锦衣的走在街上,看到街上各种各样的花灯脸上面无表情,眉头紧锁,其实他的心神都被另一件事给吸引住了,原因就是他刚刚邀请史子渺随他一同到街上赏灯游玩,谁知后者一脸没好气的说道:“赏什么,赏那群贼秃的威风吗。”随即一脸恼怒的走了出去。此时刘辩才想起一个典故,东汉明帝时期,由于明帝崇佛,大肆提倡佛教,而且听说佛教上元节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所以就在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还要士族平民在这一天什么都不要做,就是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的盛大节日。想到这,刘辩的嘴角挂起了一丝怪笑。看来道教和佛教不是那么融洽啊,既然不和,那本公子就有机会,史子渺啊史子渺既然知道了你的弱点,我看你今世往哪跑。心情大好的刘辩终于将那紧缩的眉头松开,转头欣赏两边的风景,而跟在他身后的徐晃等人也松了一口气。

    上元夜的夜晚,是非常漂亮的,茶坊酒肆灯烛齐明,人来人往,街上鞭炮震天,灯火不绝,呼喊声、叫卖声交织成一片,嬉戏声、打闹声汇到一起,成了喜庆的海洋。街上人潮汹涌,摩肩接踵,要阁平常,早就喊骂声一片。但是这是过节,人人非觉有丝毫不耐,反而停下脚步,对着道路两旁两旁店铺的花灯、花饰等评论一番。

    在大街中央,一座高台耸立,却没有半分突兀,高台四周被红色砂纸围住,显得特别喜庆。擂台上写着“春秋武行”,四个大字,刚猛雄健,别有风味。高台旁边,一棵巨大的灯树耸立在旁边,照耀四周罔若白日。台上的人演练着拳脚,每到精彩之处,台下围观之人叫好声一片。

    刘辩瑶儿几人每人手中都拿着几个胡麻饼,胡麻饼是从西域传来的,把面和好,撒上芝麻,放到炉厢烤熟即可,类似于后世的烧饼。几人一边吃着胡麻饼,一边看台上的耍艺,时不时传出几声叫好。虽然这几人的武艺在刘辩眼中就是花拳绣腿,甚至只是花架子,可是就算是花架子,刘辩必须承认他耍的没有他好看。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得到周围百姓的围观吧。;

    “花拳绣腿、班门弄斧、亵渎武道,这便是京都洛阳武者的实力,不过如此。”忽然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声音不大,却罕见的将全场的叫好声给压了下去,使台上台下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