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山外青山楼外楼 二

      “这个卷子的主人就是刘羽?”

    旁的一名考官点了点头。

    “曾一起合写《桃花扇》戏文的那个刘羽?”

    考官只好又点了点头。

    “很好,他就是今科的状元公了。”赵措兴奋的说道。

    满屋子礼部陪阅的官员全部吓傻了。

    赵措却浑然不觉似的,他很喜欢宋君鸿和刘羽合写的那个戏文,而对于他喜欢的物什或人,他向来不吝啬给予极高昂的褒奖的。

    “太子下,儒子们苦学业,守灯窗,十年辛苦,才换来这个登一试的机会。岂可以儿戏视之!”礼部侍郎王左是出了名的死硬脾气老头子,尽管经历了不久前宫和太子府的兵祸惨案很多人还心有余悸,但他仍是挥手推开了同僚们的阻隔,站出来大声地劝阻道。

    “你以为刘羽这篇文章写的不好吗?”赵措把刘羽的考卷递了过去问道。

    王左接过后迅速浏览了一遍,禀道:“的确堪称上佳之作。但满学子,哪个不是人中俊杰?这刘羽的考卷能否评为第一,还要等太子与众位大人一起议过才能确定。”

    “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章法,太子依法行事,也可向全天下示之以公。”陆续又有几个人站出来说道。

    赵措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满脸的笑意,拍着王左的肩膀突然问道:“王老大人,请问这是会试呢?还是以试?”

    王左只好回答道:“下休要玩笑,会试三个多月前就已经结束了,今在这煌煌宫之上的,当然是试。”

    “着哇!”赵措高兴的一拍掌:“若是会试,自是你礼部说了算。可如今这是试,自应是代父皇行责的本太子说了算。”

    王左鼻子差点气歪。虽说是试的成绩由天子亲定,但哪次天子不是应该和礼部的官员们先商量一番再决定的?

    赵措却根本不理会王左和一众考官们尴尬的脸色,高声宣布道:“定刘羽为试第一名,状元及第!”

    “可下还有很多别的考生卷子没看来的及呢?”

    “不看了,就这么定下来了。”赵措决定道,他昂然的目光在礼部一众会考的官员面前扫了一遍,然后甩袖就大笑着离开了。

    大权在手的感觉真好!赵措头一回感到自己头顶的天那么高阔,旭生光。

    此事传到了韩侂胄父子耳朵中时,韩书贤不无担忧的在书房中对父亲说:“我们是不是抬起了一个狂傲自用之主?”

    “你担心他会是商纣、隋炀?”

    “为人主者,第一要务便应该是纳谏。”

    “可他不是你的好友吗,你还不了解她?”韩侂胄笑了笑问道。

    “今的太子,再也不是昔的赵措了。”韩书贤概叹了一声。以前他敢于和赵措把臂寻醉,痛骂畅笑,现在却在对方面前如履薄冰、时时刻刻都要小心翼翼了。

    “但我们现在很需要他这份狂傲与野心。”韩侂胄放下书本说道:“外面金兵虎视耽耽,已经时不我待了。我们大宋现在需要的绝不是一个中庸的守成之主,而是敢闯敢拼、敢于咆哮自己野心的帝王。这也是我们当初换下赵扩的重要原因。”

    韩侂胄满意的笑道:“现在的太子赵措像是一只终于脱离了牢笼的狮子,充满了想要挥舞爪牙的冲动。”

    在韩侂胄父子的支持下,赵措尽管短暂但能迅速的掌握了朝政,关于刘羽“状元及第”的事也顺带着便这么定了下来。

    后来琼林赐晏时,赵措笑着询问刘羽壮志得酬,可还得意?

    “谈不上得意,却是平生痴妄,今始偿;三年醉意,一朝喜泪。”刘羽离座答道。

    “这却是何意?”赵措听着这几句话云里雾里的摸不着头脑,便好奇的询问。

    刘羽于是把自己和雪香、露香两姐妹的故事说了一遍,然后长跪于下,泣泪不止。

    虽然别的官员对刘羽为一对烟花女子在这大之中痛陈求感到有些不齿或不值,但赵措却听是的津津有味。须知他自己便是一个风流种子,这时便也乐得做这个好人,立刻当场应下来。果不其然,两个月后他登基之时,一道圣旨下达,将“雪香”、“露香”两姐妹双双晋封为诰命夫了。并继而对刘羽和露香这对痴男怨女亲自赐婚。

    此事立即轰动天下。有人大摇其头,有人瞧着新鲜,但大多数读书士子们都开始对这件事津津乐道了。

    试问哪个读书人不期望“红袖添香夜读书”,有个红颜知己与自己演译一断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

    而刘羽的这件事可谓是刚刚好:有才子,有佳人,有儿女痴,有世俗阻隔,有金榜题名,有圣君护佑,最好还有个花好月圆的大团圆结局,这不就是古往今来所有才子佳人故事最完美的模板吗?

    这样一来想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都不成!

    人们在谈论着刘羽这个新科状元的奇逸闻时,便不得不顺带着提下新皇帝赵措。

    听着符公公的描述,赵措乐得哈哈大笑。

    赵措此举看似随施为,但实际上却远没有像有些人想的仅是对本科状元的一个“成人之美”那么简单。

    他赵措虽然得到了皇帝龙椅坐,如愿以偿。但关于宫庭兵变的事却已经开始慢慢的流传到民间各地去了,天下悠悠众口必竟不是他堵得了的。所以,他必须要迫切的改变自己在国民心目中的那个暴戾印象。

    刘羽的事,恰恰给了他一个机会。

    他之所以会郑重其事的加封和赐婚,向全天下人展示了自己亲民、恤苦、助善的的良好形象。

    有时你对外宣布自己一百件政绩,也远没有做这么一件能吸引老百姓注目和称道的小事来的有效。

    何况,这也是他在对仕林作出示好表示的重要信号。

    大宋朝,不管是谁当皇帝,都必须要与士大夫们共治天下、共享天下,这是强势如太祖太宗和南迁后的孝宗也都无法改变的现实。所以,他的股要想在龙椅上坐的长久,就必须要获得大多数士大夫的合作与仕林的亲切感。

    因为对李皇后一党动手的事,他已经不得不临时变更了一次试的时间,这在大宋朝是很少发生过的重要事件,自然也引起了仕林的不满,所以他必须要做出弥补。

    要让仕林相信,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好皇帝,最起码,也是一个乐于让他们亲切的君主。

    在刘羽的这件事上,他把功夫做的很足。

    必竟对他来说,这也只是轻飘飘的说几句漂亮话而已,但整个仕林都会感受到他对于读书人们的喜与重视。这么划算的买卖他干嘛不做?

    于是,赵措当着所有新科进士们的面宣布,要为刘羽和露香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天子赐婚,一时万众瞩目。礼部和的官员更是为此卯足了劲,把刘羽的婚礼准备的火朝天以取悦于新君。

    婚礼必须要在京城举行!

    所以,像宋君鸿、王玉田和李孟这三名原本还在书院中读书的好友,就获邀一起进京来参加刘羽的婚礼了。

    三个人快马加鞭的走了半个月,终于顺利的到达了京城。

    才走得几步,王玉田便听得有人唤自己,抬眼在人群中一扫,却发现是自己府上的家人。

    “小的们上特意来迎接三少爷和您的朋友们回府上的。”领头的居然是府上的二管家王全。

    王玉田思家心切,便催促着宋君鸿和李孟行进的脚步再快些。

    好不容易到得王府门前时,却见门前早已侯着数十个家丁。整齐的排作两排,恭恭敬敬的侯在门边。

    见着王、宋、李三人走的近前,便一齐躬下来,高声唤道:“恭迎三少爷和两位公子!”

    那阵势,恍若县衙升堂时一众衙役们高喝“威武”,把宋君鸿和李孟吓了一大跳,连王玉田眼中也闪出几丝疑惑之色。

    三人刚进得府门,还没来到正堂,便见一名老者大老远的迎了出来。打量过去,这名老者肚子圆圆,脑袋圆圆,一笑,脸颊两旁居然清寒有两个圆圆的小酒窝。

    明明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却有着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可的笑容,让人不能不平生亲近之感。

    “这便是家父!”王玉田上前指着这名老者介绍道。

    “世伯好!”宋君鸿和李孟连忙上前见礼。

    “不必见外,不必见外!”王父上前两宋君鸿和李孟都扶了起来,笑呵呵地说道:“都是小田的朋友嘛,那这个王府就是你们的家一般,无需有什么客的。”

    说罢回又一挥手:“少爷和客人们都回来了,还傻愣着干什么?上菜!赶紧上菜!”

    一帮家仆们赶紧忙碌了起来。

    最后宋君鸿和李孟望着那堆得像小山高的各类珍馐美味目瞪口呆。

    好不容易吃完了晚饭,宋君鸿和李孟抚着撑得溜圆的肚皮来到了各自休息的房间。

    红苏流霞,暖衾如絮,李孟吃惊的喊道:“乖乖,美池兄,见过有钱的,但还真是没见过像你家这么有钱的!”

    要是搁往,王玉田一定得意的扬扬小下巴,摆出一副不值一提的表来说:“九牛一毛尔!”可此时,他却只是简单的笑了笑,就转告辞离去了。

    离开了宋君鸿和李孟休息的客房区,他却并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小院,而是直接来到了父亲的书房。

    推开了书房的门,却见自己的父亲正盯着墙上的一幅画静静地观看着。“我知道你一定会来找我的。”他头也不回的说道。

    “知子莫若父,同样的,知父也莫若子。”王玉田返手把书房的门牢牢的关严实了,才缓步走到王父的背后,低头说道:“父亲,你今天有点反常。”

    “哦?哪里反常了。”王父依然盯着墙上的一幅看观看。

    “因为以往你根本不会对我这么!”王玉田幽幽地说道:“父亲,咱们父子之间也根本无须如此?”

    ========================================================

    作者注:科举时代称试第一名为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宋时廷试列一甲者,有时也称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