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改编不是乱编

      电视台这里,也乱成了一锅粥。
    李云这临场作诗的举动,已经完全脱离了导演乃至电视台的掌控。
    “台长...”
    “还有时间,不着急。”
    “那其他评委发表意见的时间...”
    “砍了砍了,全部砍了,让李云表演就对了。”
    杨光成当机立断决定,就连颜英都没有否认。
    时间够吗?
    当然不够。
    节目的时间是需要严格安排的,到点就必须结束,迟一秒都不行。
    对于华夏诗词大会来说,节目已经接近尾声了。
    本来走走过场,大家说两句话就该结束了,最后再放一下ed,鸣谢一下制作组人员就完事儿了。
    然而,李云的出现却是打破了这一条规律。
    不能结束,还不能结束。
    如果在这里结束的话,恐怕无论是电视机前的朋友们还是现场的选手评委们都会觉得遗憾吧,包括杨光成自己都会觉得遗憾。
    所以只能抱歉了,评委们,对不起了。
    只能剥夺你们说话的时间。
    “还是不够...”
    这时候,一直在沉默的颜英出发言了。
    “片尾曲鸣谢也砍了吧。”
    “片尾也..砍了?确定吗?”
    “嗯...确定,原本预定后面的内容全部砍了,留给李云一个人,直到他自己主动结束。”
    “行...”
    华夏诗词大会,彻底变成了一个人的个人秀...
    ...
    会场一片沉默。
    没有人敢大声呼吸,生怕惊动了李云的灵感。
    要是因为一些风吹草动而惊动某个千古名篇的诞生的话,恐怕就要当一辈子的罪人了...
    对于热爱古诗词的他们来说,这恐怕是无法谢罪的事情。
    而董卿书也接到了台里的指示。
    接下来的采访和解析内容全部取消。
    都让给李云。
    让他唱独角戏。
    李云当然还在记忆的海洋中翱翔,寻找碎片中的蛛丝马迹。
    回忆...回忆...
    找到了,那首词。
    对于这首词,李云并不是在课文上学到的...
    而是在电视机上。
    当时李云很喜欢看《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里开场最经典的一句台词便是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李云用以前三国演义电视剧的高昂腔调去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又是一首。
    这一次不是诗,而是词牌名。
    这下子大家猜突然想起来,这位李云,他擅长的其实不是写诗,而是写词牌名。
    那《水调歌头》不就是上了课本的词牌名吗?
    “又是一首经典...”
    黄丙天赶紧嗑降压药。
    这是一首经典。
    有一种英雄末路苍凉悲壮,荡气回肠的同时,又不失一种看破出尘,淡泊宁静的气质。
    如果说之前那两首诗是写意的话,这首恐怕更加写实吧。
    听着这首词,闭上双眼,便有一种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一杯老酒,坐在江边,看着浪花拍打的场景。
    沧桑,悠长。
    或许不是当作教材的最好诗词。
    但绝对是最适合以最好的书法写下,然后裱起来放到书房里的诗词,午后饮一壶茶,一杯酒,然后在阳光下望着诗词感叹半天的诗词。
    黄丙天感慨道。
    “一首经典的词牌名啊。”
    ......
    “接下来,还有一首...是关于三国的。”
    怀古诵三国的。
    这一点,大家没什么意外,相反,好像是在情理之中。
    众所周知,从唐代到现代的诗人词人,最喜欢的怀古题材是什么?那三国绝对是榜首,毕竟三国可是和战国,五代十国时代一样,群雄并征,天下割据的时代,不知道多少英雄故事从三国传唱至今。
    然而怀古诵三国的最多,也意味着最难。
    毕竟珠玉在前,那么多吟诵三国的千古名篇,你如果差那么点意思的话,会显得相当的...格格不入。
    然而大家还是期盼。
    期盼着李云要拿出什么样的怀古诗词。
    而李云准备背诵的便是那首名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在前世是被称为是千古绝唱,也是整个高中时代,李云最喜欢的诗词之一。
    也是高考语文里,唯一默写片段正确的诗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背诵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李云停顿了一下,没有继续往下背。
    本来应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但李云觉得,自己又没有老,哪来的‘早生华发’。
    要知道,一首词牌名,稍微改上一句话,整个词牌名的意思都会变得不一样,当时苏轼在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年近老迈,作出这一首词的时候,心态已经是那种‘年华易逝’感叹时光,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和自己的年龄际遇完全不适合,所以早生华发这句是要去掉的。
    想到这里,李云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李云想要皮一下。
    既然要去掉的话...那么加上个一句两句,是不是也可以呢?
    要改一下...苏轼的词。
    这个想法冒出来之后,根本挥之不去。
    如果是前世的地球,有人要去改苏轼的词,那绝对是会被人拉着婊上一万遍的。
    可这一世不同啊。
    这一世没有苏轼,也没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所以...魔改经典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既然整个诗词大会都皮成这样了。
    那么皮多一下,好像也没所谓吧。
    李云放弃了思考,既然已经决定放飞自我了,那么就放飞的彻底一点吧。
    删改苏轼的词,反正这个世界也不会有人去喷他乱编。
    改编不是乱编——但在这里可以。
    就这样!
    李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最后一句补上。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