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

      春风再美 作者:兄妹恋

    分卷阅读61

    生寒人惧冷。”李泽衍边往回走,边娓娓道来。

    “海舟哥哥,李先生好有学问哦……”郭清河捧著宝贝芡实糕,跟著龙海舟走在前头。

    “嗯,少吃点糕,上船吃饭了。”龙海舟顾著拍她头上身上的芡实粉,把落下来的发丝捋到小耳垂後边。

    “海舟,快上船!”龙绯红在船头叫。

    “海舟,帮我拿点糕。”郭倾云从後面追上来也叫。他买了十斤芡实糕,十斤糕不同於十斤面粉,二两一盒装的,十斤就是五十盒啊,捧得那个叫好不狼狈!

    两人一人捧二十盒糕,还有十盒倪阿姨拿,三个人先後上船,接著郭清河捧著两小盒也上来,李泽衍最後。

    船娘浆一顶岸上,小船一下滑进河道,走後面的小姑娘“哎哟”叫了声,歪了身子晃了晃。

    “小心!”李泽衍张手抱她。

    “清河!”“怎麽了?”“怎麽了!”前面人紧张转头大叫。

    “没事。”“糕没掉。”他放怀里的小姑娘站好,他说“没事”,小姑娘却是记挂著糕,当哥哥的大步走回来把那两盒根本算不得重量的糕盒拿过来一捏,“哥!我来拿!糕还热的!会黏在一起的!”她大叫追进舱去。

    这船是西塘河道上最大的画舫,算画舫,因为有木雕的船顶,正日中午的当口,船两边都下了竹帘。船舱里摆了张六角八仙桌,李泽衍和白厚儒、龙海舟和龙绯红、还有郭倾云和郭清河。

    龙海舟先给李泽衍和白厚儒斟了两杯碧绿新叶的龙井茶,夏日游船,当以茶代酒。

    “倾云,来,我们干一杯。”李泽衍举杯邀郭倾云。

    “说起来,你应该叫我声──大哥。”他微微笑著,看郭倾云一饮而尽。

    -----------------------------------------------------------------------------

    本周果然是非常非常地忙,实在抱歉.

    bsp;42 (上部完)

    “倾云祖父名讳可是一个‘隽’字?”李泽衍问。

    “我祖父过世时我还没出生,不过听爸爸说起,我祖父名讳上郭下隽。”郭倾云想了想,这麽回答。

    “这就是了……”李泽衍端起茶盏,轻轻说了句。

    这就是什麽?

    李泽衍端著茶,出了神……

    “李哥,您倒是接著说啊!”白厚儒就坐李泽衍旁,旁人不敢催他敢,李泽衍第一句话说“说起来你应该叫我声大表哥”他就心里一跳,接著就长了毛。

    “我的祖父和父亲一生都滞留美国,曾祖父当年回国时受周总理夫妇接见,总理答应照顾李家後代,所以我出生後,总理的养子、也就是我的养父,收养了我。我的名字,也是总理取的。”

    “我曾祖父是抗日名将,做过中华民国代总统。国共战争时曾祖父去了美国,生活一直在美情报局和国民党严密监控下,後来,曾祖父终於下定决心回国,我成年後见他回忆录里写,‘我这一生只有这最後一著棋走对了,也算善终吧……’”

    “我曾祖父姓李,名宗仁。他老人家有三位妻子,发妻就是我曾祖母,第二位妻子名叫郭德洁,生育一子,与我祖父同父异母,也不同姓。我曾祖父一生最後几十年是与第三位妻子一起度过,她名叫胡若梅,表字友松。倾云也许不晓得罢,郭德洁女士是你祖父郭隽先生的亲姑姑,而胡女士,则是郭隽先生的母亲、倾云的嫡亲曾祖母。”

    李泽衍说罢端起茶盏就喝,却没想茶盏已空了,刚才说话时,不知不觉早喝完了一盏。

    ……

    一张桌上的其他人震惊的震惊,出神的出神,各想著心事。

    “李先生,我给您倒茶。”郭清河左右看看,伸长了手去够桌子对面的茶壶。

    “还叫我李先生呀?”李泽衍笑著揉她小脑袋。

    “嗯……李……李哥哥!”郭清河早被人名弄混了,反正总归她最小,叫哥哥总没错的。

    “嗳!”李泽衍大乐,搂著小妹妹十分开怀。

    这一幕白厚儒看在眼里,下午众人喝过茶用过饭,又四处悠闲逛过古镇後,各自上车回上海,白厚儒憋得不行,一上车就来个猛禽扑击,把李泽衍压在座位上。

    “好你个──李哥──老李──好你个──还真以为你滴血认亲做好大哥呢!嘿!嘿!嘿嘿!”白厚儒好一通奸笑,他其他方面傻,这方面一点不傻,李泽衍认个表弟也没问题,认个表妹也没问题,但一认完亲搂著小表妹笑得合不拢嘴就很有问题,很有问题啊!

    “封口费!”白厚儒张手就叫。

    李泽衍但笑不语。

    “不然我回石家庄找老大姐去──噢哟──妈呀──”白厚儒当头挨李泽衍一手栗子,不是他装模作样叫,这下挨得头皮都发红。

    过来。

    李泽衍勾勾指,白厚儒捂著头顶挨过去。

    “那个龙绯红,你尽管去追吧。”李泽衍开了金口,白厚儒狂喜。

    “就我这样也追得到?”喜完了他倒有自知之明。

    “那两人长久不了,明白吗?”李泽衍端起杯茶,游船後他倒喜欢上了新茶的味儿,坐车里时喝上一杯,很是润泽脾津。

    “上回在蒙自吃过桥米线还记得吗?”他问白厚儒。

    两人有一回去云南蒙自,蒙自县城有座南湖风景优美。传说从前有位杨秀才每日在南湖上读书到忘食,其妻心疼,就做了锅鸡汤米线送去。杨秀才看起书来就如痴如狂,其妻再去收拾碗筷时,发现丈夫一口还没吃。怎麽办呢,她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但她一捧砂锅,却发现一锅的米线还热乎呐,打开锅盖一看,原来汤表面覆盖著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慢,故而米线汤还热呼。从那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由於杨秀家到南湖要经过一座小桥,所以他把妻子做的米线称之为“过桥米线”,这就是云南蒙自过桥米线的由来了。

    “嗳,好吃。”白厚儒没听出啥意思来,只好扭扭屁股,坐姿极虚心地静等下文。

    “过桥米线外温内火,吃起来讲究火候,吃得人

    分卷阅读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