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儿夜啼

      小儿昼安而夜间啼哭不宁,甚至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谓之夜啼。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这里主要介绍食积型的夜啼的调治。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损伤脾胃,积而不消,脘腹胀满,夜晚不舒而啼。故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

    主要症状为夜晚啼哭,腹胀拒按,口臭,纳呆,大便酸臭,苔白腻等。

    1.方法与步骤

    见图2-4-7。

    图2-4-7 小儿啼哭推拿按摩

    (1)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用双手拇指轻轻按揉患儿印堂、太阳穴3~5分钟,见本图(1)。

    (2)术者用右手掌心在患儿腹部稍稍用力摩推腹部,并按揉患儿神阙穴;再按揉患儿膻中、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穴3~5分钟,见本图(2)。

    (3)患儿取俯卧位,术者用右手小鱼际部为着力点,在患儿脊柱及其两侧,反复推揉脊柱3~5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为度,见本图(3)。

    (4)紧接上法,术者用捏脊法在患儿脊柱部反复捏脊3~5遍,并稍用力按揉患儿心俞、膈俞、三焦俞等穴3~5分钟,见本图(4)。

    2.注意事项

    (1)夜啼临床一般多见于患儿年龄过小,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偶尔出现属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2)患儿多为婴幼儿,治疗时手法不宜过重。

    (3)如果小儿夜啼为食积所致,应注意临睡前不宜过饱;如果因为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应注意白天减少睡眠时间。

    (4)临床病因多有过饥、过饱,肠痉挛,受凉,受惊吓等导致。如伴有其他症状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应积极就诊,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