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 第11节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_现代耽美_BL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 第11节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_现代耽美_BL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 第11节

    这是比较用心的,翻出来之前齐涉江和夏一苇合唱《何必西厢》,然后分析难怪齐涉江后来大鼓唱得那么有味道,这段中间却被人说怪怪的。

    观众们也是如梦初醒,【……原来是这样!他当初唱的根本就不是大鼓,而是子弟书!官方科普说了,大鼓吸取了很多子弟书的内容!】

    【ji皮疙瘩起来了,所以他唱的不是走调了的大鼓,而是他唱的才是“原版”??】

    【是这样没错了!你们看,当初就有专业弦师,在齐涉江还没唱大鼓时就说,他的唱段听不出流派,但技巧成熟,不可能是走调。那时候都不知道有子弟书这玩意儿啊!】

    【真正的大佬都没批评过这段好么,只有半桶水逼逼而已。】

    【齐涉江太沉得住气了,要是我肯定当场骂人了,谁说老子跑调了?】

    【因为来历比较曲折吧,申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知道最后什么结果。啊,我现在好想看幕后的故事啊,jesse到底怎么传承来的,感觉特别传奇的样子!】

    大众激情议论起来,没想到齐涉江还有个如此具有戏剧性的传承!

    官方公开的资料里只三言两语描述了子弟书是辗转流传并从海外回到国内,得以复原的。

    曲艺台的工作人员也适时出来透露,详细的故事,他们台会做一个专题节目,也是为了宣传非遗传承,欢迎大家收看哦。

    再一琢磨,还有件很有趣的事,齐涉江已经以子弟书传人的身份加入了曲协,可相声门那边,还有一批人死不承认齐涉江,导致意见无法统一,没有任何官方、民间组织吸纳他。

    这样的情况,确实蛮“有趣”的。

    因为齐涉江的人气,此前的争议,甚至是事后夏一苇、林洋的嘴仗,都捎带着让人们关注到了子弟书。

    很多人去搜,子弟书是什么?子弟书和大鼓的关系?在哪听子弟书?

    目前唯一有的子弟书音频,就是媒体推测出来的,《何必西厢》中那寥寥几句。于是时隔数月,夏一苇的现场版《何必西厢》点击开始蹭蹭往上涨了。

    【我终于可以说了,这个版本是真的好听!当初我都不敢说,说了就要被嘲花瓶跑调了!现在……你才跑调,你全家跑调!】

    【现在去品一下视频下指点江山的旧评论真的很有趣,真实水平展露无遗。】

    可是涨到一半吧,就不涨了。

    不是因为突然当场过气,而是有一股邪恶势力放出来自己剪辑版的《何必西厢》。

    当初在《归园田居》里,张约被迫唱了半段,齐涉江给他伴奏加和声了。

    这个剪辑版,就是把齐涉江的子弟书唱段,和张约的唱以及齐涉江给他的和声,剪在一块儿,简直浑然天成。

    如此有灵性的版本,瞬间就获得了所有人的喜爱。

    张约唱的技巧与情感并重,即使是现场即兴,也极为动人,齐涉江弹的弦子和子弟书就更不用说了,和声更是给他俩圈出谜之cp粉。

    一首老歌,焕发了新的魅力,竟是忽然间,重新流行了起来……

    听众高声呼吁:请问哪个情感类节目组可以请他俩去参加节目,那种调解类的,我想看到他们变好朋友……然后把这首歌完整录一遍!

    ……

    “有没有搞错,我唱的难道不好吗??”夏一苇正在看某个音乐排行榜,她和齐涉江合唱的版本排名越来越低,以后到后头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粉丝剪辑版张、齐合唱,一路上扬,势不可挡。

    作为原唱,以及另一演唱者他妈,夏一苇非常不满。

    齐涉江凑过去看她的屏幕,认真问道:“这是什么?”

    “你最近都在训练,不知道吧,有人把你跟张约唱的《何必西厢》剪到一起,很多人慕名去听。”李敬说道,“现在就这一段子弟书唱段吧,好评还挺多的。”

    齐涉江不知道这一出啊,他意外地道:“他们到底是为了张约,还是为了子弟书去听的?”

    李敬解释道:“主要还是子弟书,然后才喜欢整首歌。大家对这个传说失传又重现的曲种还是比较好奇,可能也因为是你继承的……”

    还有什么互怼打脸大戏之类的,他就没提了。

    齐涉江极为惊喜,打开评论区一看,没错,里头有很多带着子弟书字样的评论,从来听听子弟书是什么,到认为居然还挺好听的,期待更多更长的唱段。

    太好了……齐涉江看了半天,直到夏一苇把手机抽回来,“你爸要回来了,他知道你训练,我说让你请假,他说别妨碍你,到时我们一起去看你就是了。”

    齐爸爸忙活一个重要的项目,小半年没回家了,齐涉江还是刚穿来那会儿,自己都是迷迷瞪瞪之间在医院和他见过一面。

    他应了一声,按理说为人子应该去接一下,但最近的确很忙,既要训练,又要准备在曲艺台晚会上的子弟书亮相。

    如此思考完,齐涉江才猛然想到,他竟然十分自然地以“为人子”的角度思考了。

    .

    .

    齐涉江坐在地板上按摩双腿,一直知道他的那个洛霞的弟子就坐在对面,休息期间,两人闲聊一下。

    “齐老师,你知道现在剧组里都说,你一个相声、子弟书两门抱的,居然来演汴戏演员,真有意思。”洛霞的弟子笑说。

    这几天的热议话题,对剧组来说可是有益无害,这样的正面新闻,提到齐涉江多少也会说他正在《鸳鸯扣》剧组。

    齐涉江轻笑,“原来也有点意思吧,都说我说相声的,来演小印月。”

    洛霞的弟子问道:“您不太开心吧?”

    齐涉江反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这承认我是相声演员了。”

    对方大笑起来,也是,一开始不是好些人觉得齐涉江在开玩笑、炒作,哪能想到,他真的就这么走下来了。

    “说真的,我是真佩服您,就算我们戏曲演员,现在排跷功戏的都少之又少,毕竟时代不同了,这个练着演员太痛了。何况您这些天熬着,只是为了拍那几个镜头而已。我觉得不管那些林洋啊什么的,怎么说您,您就是有艺德。”她说着,给齐涉江比了个心。

    齐涉江茫然,这什么玩意儿?是好的意思没错吧?待在剧组里,新知识真是天天都有,快吸收不过来了!

    他假装明白的样子,矜持道:“谢谢,我继续了。”

    ……

    夏一苇和齐涉江的父亲齐广陵到这地儿时,齐涉江就正在踩跷练步伐,他们从窗户往里头看,清楚看得到齐涉江满头是汗,室内就穿了一件长袖,衣服后背都打shi了。

    夏一苇知道齐涉江在这儿练基本功,但她脑补的就是普通站桩,甚至翻跟斗之类的,哪能知道是这种高难度项目,齐涉江怕她担心,根本就没告诉她。

    “我就说走路怎么都飘飘的,他还说是扎马步扎的。”夏一苇揪着丈夫的衣袖,心里头别提多难过,还有点埋怨这死孩子瞒着自己。

    齐广陵也是又骄傲又心疼,“从小就倔,死心眼。”

    “二位,你们找杰西老师吗?”

    一道声音传来。

    两人回头一看,见到俩穿着大褂的年轻人。

    不用说,能在这儿穿大褂的,除了齐涉江,当然是莫声和齐乐阳。他们本来是来看齐涉江的,想分享一下最近的收成,再次感谢齐涉江。看到这俩人站在门口观望,就顺便问了一下。

    谁知道一转头,竟然是齐涉江的父母。齐广陵他们不认识,但夏一苇他们认识啊,夏一苇挎着齐广陵,那他的身份也呼之欲出了。

    俩人都慌了,赶紧鞠躬,“那个……那个……”

    这俩一瞬间找不到合适的称呼了!

    齐广陵微微一笑,玩笑道:“你们叫jesse老师?那不是该叫我们师祖?”

    莫声和齐乐阳满头是汗,“这个,jesse老师教了我们很多,我们也是以弟子礼待的……但不敢厚脸皮叫师祖,”

    齐广陵本来是开玩笑,没想到他们的“老师”确有几分真心实意。

    这时齐涉江也看到了外头的动静,走了出来,先和父母打招呼,“爸,妈,你们来了。”再和俩小的点点头,打个招呼。

    “我们还是待会儿再来吧,杰西老师。”莫声老老实实道。

    “没事啊,不是半个学生么,我们就来看看jesse,你们要有事先说吧。”夏一苇表现得非常可亲,和他们想象中大明星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心想多少因为杰西老师的面子吧。

    齐广陵眼力多好,看了几眼这两个年轻人的表现,就道:“是啊,现在是半个学生,指不定以后就是真学生了,既然是自己人,有话先聊也没事。”

    齐涉江失笑,“爸,他们也是剧组的演员,曲艺学校的相声班学生,什么真学生。”

    齐广陵随意地道:“哦,是么?”

    再看莫声和齐乐阳,脸都憋红了,一副有话说不出的样子。

    齐涉江一愣,意外地道:“你们……不会……”

    莫声和齐乐阳对视一眼,找到了默契,红着脸说:“杰西老师,这些天和您学了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心里都觉得真有这样的师父就太幸福了。但我们悟性也不高,基础功一般……我们,我们就是想说真的谢谢,非常敬慕您……把您当老师看……”

    说到后面,都有点语无伦次了,不知道怎么准确表达心中的想法。

    齐涉江看出来这俩的真心实意,沉吟片刻,说道:“没必要妄自菲薄,其实你们都挺有天赋的。”

    简直峰回路转啊,莫声二人都没抱着拜师的念头,就是话赶话到这份上了,怎么也要说点心里话吧,可齐涉江的态度,让他们惊喜交加。

    莫声都想撩开大褂当场跪下了!

    “但也别急。”齐涉江抬手按住激动的两人,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对莫声和齐乐阳的功底、人品都有数,才能这么说,“这样吧,你们要真心愿意,今天我父母也在,可以让他们做个见证,收你们二人做我的口盟弟子。要是一年后,你们从学校毕业,确定要吃相声这碗饭了,不变了,可以找我正式拜师。”

    莫声和齐乐阳像被馅饼砸中一样,头点得快产生虚影了,“愿意的愿意的,我们愿意啊!”

    齐广陵和夏一苇也是没想到,来看儿子还能见证第三代的诞生的,夏一苇说:“哎,那我们是不是帮忙准备一杯茶,口盟也得喝拜师茶吧?”

    齐广陵顺手把没开封的矿泉水扔了出去,“一切从简呗!”

    莫声接住矿泉水,“…………”

    不愧是杰西老师的爸爸,够洒脱。

    就在这走廊上,他俩一对视,真就一个躬鞠到底,把矿泉水奉上。

    齐涉江也不挑理,接过矿泉水打开喝了一口,笑道:“倍儿甜。”

    ……

    直到把新鲜出炉的师祖送走,莫声和齐乐阳还是呆的,恍如梦中。

    这就拜师了,真的拜师了?

    他们居然拜到杰西老师做师父了!

    虽然还只是口盟弟子,没有正式摆知(拜师仪式),但也是有了名分。

    说起来,要不是这一次拍摄机会,按照正常轨迹,从曲艺学校毕业后,他们也许去干别的,要干相声,也许会到处找活儿干,也许也会拜个传统师父。

    以他们的资历,大概什么辈分呢,孟静远肯定不能拿来比,可能是林洋的徒子徒孙辈儿吧。

    现在呢,就得随着齐涉江了,齐涉江是海青,他们也得是海青!

    莫声捅了捅齐乐阳,调侃了一句,“今天开始跟着师父一起做海青腿儿,怕吗?”

    齐乐阳和他对视一样,一起笑出来,“谁怕谁是孙子!”

    .

    “我今天收了两个徒弟,就是上次你看到那俩。”齐涉江坐得端正,和张约视频聊天。这是他学会没多久的技能,还比较郑重——他每次打电话其实就挺郑重的,心底总觉得是大事。

    张约的脸,就算在屏幕里,也看得出漫不经心,“上回我就看出来了,一说老师,激动得跟什么似的。”

    齐涉江:“对了,张约……”

    白天洛霞的弟子,那小姑娘给他比了个动作,他琢磨挺久了,还是没想出来到底什么意思,忍不住想问一下张约。

    张约:“嗯?”

    齐涉江一抬手,手指一撮,比了个桃心,正想说话……

    张约:“…………”

    齐涉江:“??”

    张约:“………………”

    齐涉江把手机拿起来,晃了两下:画面怎么不动了?

    第二十七章

    那一瞬间, 张约觉得自己脑子嗡一下, 原本漫不经心的表情完全卡住, 就像死机了一样,无法思考。

    这什么意思!!比心!!四舍五入就是求婚!!!

    齐涉江好大的胆子!!一定是因为上次抱了三分钟他被我一抱就无法自拔!

    不行!我不能立刻就答应!!

    好半天, 张约才找到自己的思想。

    如果说之前他对自己的心意,即使在本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些欲说还休, 那么现在,他完全无法欺骗自己了:

    他就是喜欢齐涉江!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好感也不记得了,是在录节目时看他弹自己的歌吗?还是看到他为了子弟书悲歌低语?甚至是他问二三三三什么意思的时候?

    张约从屏幕里看到自己的表情很古怪, 僵硬中透着一丝窃喜,“咳……”

    “又好了?”齐涉江把手机重回对准自己, 又比了一下那个手势, “就是想问你, 这什么意思?我看到有人比。”

    张约一口气憋了回去:“………………”

    天上地下,一瞬间, 不过如此。

    齐涉江:“??”

    是不是他的错觉, 张约好像r_ou_眼可见地萎靡了下来?

    张约歪在椅子上,开始神游天外了。

    居然是误会, 好气。

    但是也没办法, 刚刚自我坦白了。

    那齐涉江到底怎么想的, 抱了三分钟,一定也有意思……!

    张约慢慢地又振作了起来。

    “?”齐涉江觉得张约像充气人,“……你也不知道吗?”

    “啊?”张约眼神闪烁, 没看镜头,“这就是比心,爱你的意思。”

    他也没仔细思考,结果一说完,两边就都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爱你啊?

    那刚才张约的反应……

    齐涉江通透得很,何况早就有隐隐有猜想了,他掂量了一下,才说道:“你们乐队过年也有安排吗?”

    直接跳了过去,没有后续点评了,不突兀也不尴尬了。

    “今年只有一个台的录播,到时放假回家过年。”张约木然道。

    “我录完曲艺台的节目也回家过年了,敬叔说今年放过我,开年要进组了,抓紧休息,不接别的工作了。”齐涉江说道。

    张约一边听一边忍不住去揪自己毛衣,都快要揪松了。

    两人你来我往地聊了几句,全程流淌着一种“他可能知道我也知道他发现我对他有意思了”的诡异与暧昧并存气氛,尤其是齐涉江仍然正襟危坐。

    挂断视频后。

    张约慢慢,慢慢滑下了椅子,宛如史莱姆一样瘫在地板上,发出了谜之鸣叫声:“呃啊啊啊啊啊——”

    ……

    某某电视台后台。

    张约低下来的头被羽绒服帽子罩着,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

    不过嘛,鉴于这人十天有七天都很嘴欠,所以本来也没什么陌生人愿意靠近他就是了。

    倒是关山乐队的其他三人和他天天待在一起,多年友谊,多少能够分辨出类似“写不出好旋律”“晚饭菜太难吃”导致的负面情绪之间的微妙不同。现在张约的沉默,显然和此前任何一种都不一样。

    “老张,待会儿可要上台了,你还能不能行,调整一下状态啊,不然灵姐又要砍人了。”灵姐就是他们那个经纪人,谢晴以此劝张约,免得连累他们一起受伤。

    张约把帽子摘下来,那张脸的脸色倒是没有他们想象中的臭,与其说是不爽,不如说是纠结。

    “哎哟,我们老张这是怎么了?又在为难该怎么怼人了?”周动笑嘻嘻地说。

    张约嘴角一牵,“滚。”

    他哪有心情和他们开玩笑,正纠结着齐涉江的事情,他一下觉得齐涉江也有意思,一下又觉得自己想多了。

    叹了口气,又看到那三个猪队友,张约心中一动,凑了过去,“哎,你们觉得齐涉江怎么看我?”

    那仨对他冷笑连连,“你小学没看过心灵ji汤吗?木板上的钉子拔了出来,钉痕还在。和解之后,曾经的心灵创伤还在,不是一起睡两天就能愈合的。”

    谢晴举手:“虽然没什么关系,但我和jesse也睡过。”

    张约眼中寒光一闪,不说他还没想起来,掐住谢晴的脖子:“死吧!”

    谢晴:“!!”

    ……

    到了该上台的时候,谢晴还在抱怨张约下手太黑了,简直不是人。

    一言不合就上手,他都不知道哪句把张约给点炸了,而且下手还专往下三路,这什么鬼??

    张约也冷笑。

    做了开场表演之后,关山乐队和他们一组的嘉宾站在一处。

    主持人挨个说几句,唠到张约的时候,主持人说道:“最近张约的一首翻唱歌很红啊,大家都听了吗?”

    观众兴奋起来:“噢噢噢——”

    这说的就是那首《何必西厢》了,红是红,但是人人都知道是剪出来的,还是和齐涉江合作。

    张约面无表情地说:“网友剪的。”

    而且剪的他觉得一般!他也没特别准备过就开唱了,其实他和齐涉江合唱特别好听!

    主持人眼前一亮,还想再挑几句,他们这节目新开播,正是需要话题的时候,可惜谢晴已经把话头接过去了,只能暂时遗憾错过。

    到下一个嘉宾,巧了,也是个说相声的,论起来,还是林洋的同门师弟。主持人特别想继续前一个话题,笑呵呵地说:“那张约和相声还是有缘,跟你合唱那位是相声演员,我们王老师也是相声演员。”

    王老师眉毛一挑,“演员和演员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我就不会在台上过多用和自己有恩怨的艺人来砸挂。”

    这话一说完,现场为之默然,随即发出了哇的声音。

    王老师不愧是说相声的,也不愧是林洋的师弟,好会说啊。

    台上的界限是有些模糊的。什么是调侃,什么是讽刺,哪种分寸合适,哪种应该避嫌,每个人心里自有标准,怎么解释都说得过去。

    王老师隐含得意,还笑吟吟看向了张约,挺有种找同感的感觉。

    最近林洋惨得都上了热搜,谁人不知,王老师既要站在师兄那一边,又不能重蹈覆辙,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自己觉得很好的角度。

    看向张约也是这个意思,谁不知道张约和齐涉江那点事。以张约的嘴皮子,也回应几句,那才ji,ng彩。

    王老师还算信心满满,照理说他和张约是同一阵营的,刚刚张约还对网友“拉郎”一副不认可的样子。

    谁知道,下一刻,张约就变脸了,“干你嘛事儿啊,拿你砸挂了吗?他拿到台上砸挂,你们拿来挑刺,成天没事为什么不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您今天早上起来背贯口了吗??”

    王老师:“……………??”

    满场继续哗然,现场观众都要高潮了。

    什么情况!张约都给齐涉江说话了!他们错过了什么剧情吗?

    这到底是爱是恨哦,还是连张约这暴脾气都看不下去相声门搞斗争,或者……

    或者林洋真的太魔性,连师弟都波及了一块儿被打脸光环笼罩?!

    主持人先是一惊,随即一想,这也算爆点啊,可以可以可以。

    于是他赶紧把话筒递到王老师面前,状似打圆场:“我相信王老师早上一定背贯口了?”

    王老师:“……………………”

    背,背,他背个球啊!

    .

    .

    几乎是同一时间,齐涉江也在曲艺台,准备小年夜的曲艺晚会录制。

    曲艺晚会最后播出的时长都得有五六个小时,此前也彩排过,但人员太多,时间拉得太长,有的人档期可能还调开了彩排,齐涉江也不是每次都见到了所有嘉宾。

    比如莫赣,他就是今晚才有缘得见。

    两人可谓是神交已久了,齐涉江学过莫赣的唱段,莫赣也看过齐涉江的模仿,还夸奖了。这个夸奖不是普通的夸奖,对于当时的齐涉江,他的处境来说,其实挺有好处的。

    “莫老师。”齐涉江恭恭敬敬地问好,“早就该拜访您了。”

    如果说从八十年前算起,他年纪今天的台上没谁比得过了。但不可能从那时算,而且莫赣的确是专业者中的佼佼者,从业多年,齐涉江正因为有基础才更知道他厉害,这份恭敬是实打实冲着他艺术水平的。

    “小齐,我可是也仰慕你已久了啊。”莫赣玩笑道,和齐涉江握了握手,“对你今晚的唱段也很期待,我听说你的选段了。”

    齐涉江躬了躬身,笑着点头,“这是曲艺界的盛会,所以我斟酌了很久,选了这段,您是前辈,您要觉得没选错,我心里才不虚。”

    他大大方方认了,对自己的水平有自信,也聊起了今晚要唱的选段。

    “我看你也不虚。”莫赣哈哈一笑,他看过齐涉江的录像,那个范儿,不可能是怯场的,他舞台经验丰富,上眼一看就知道。

    “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不单是华夏曲艺爱好者几乎都会收看,听说因为你闹的‘大新闻’,好多平时不看曲艺春晚的观众,也等着呢。那个《何必西厢》,哎,我家小女儿都一直放,还让我学,给她配唱。”

    这时候曾文和孟静远也来了,他俩也有相声节目要表演。和莫赣,他们也是认识的,都是曲艺界的,虽说不同行,但类似这样的场合,抬头不见低头见。

    又因为有齐涉江这个纽带,几人也是相谈甚欢。

    此时现场观众已经陆续进场,曲艺台晚会的观众名额,有内部家属的,有老观众的,也有网上征集的。

    今年网上征集的特别抢手——奔着来看齐涉江啊,就像莫赣说的那样,因为齐涉江闹的新闻,这一次的晚会关注度大大提高了。

    不过那也只是一部分,大多数,还是曲艺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其实也多少有几分关注齐涉江带着子弟书的亮相。

    华夏千百年来,多少种民间艺术流传,多得是断绝的。可以说,有的艺术断绝,那就是发展到头了,人民群众不爱了。

    而子弟书,有内涵有底蕴,正式的说法是,太难学了,所以慢慢演化、失传了。

    从《何必西厢》的唱段来听,倒是称得上悦耳,但它有足够的,像京韵大鼓、京戏、昆曲那样经久不衰、使人热爱至今的魅力吗?

    这个,还是要大家自己评判一下吧。

    按理说,今晚齐涉江会把子弟书的ji,ng华唱段拿出来,他们拭目以待。

    ……

    演出服装,今天齐涉江穿的是一身红色绣花鸟纹大褂,很有春节的喜庆氛围,也衬得更加唇红齿白了,往后台一站,路过的人就频频回头。

    穿的服装和说相声差不多,毕竟子弟书和相声一样,过去也没有固定的演出服装,和戏曲不同。演员只要穿得正式就行了,照他自己的习惯,当然是舍西装就大褂。

    《群英荟萃》这联唱就在第二场,到了齐涉江所属的篇章,导演一示意,几十号人包括伴舞的,就上了台。

    舞美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年节气氛,音乐声响起,打头的是一位京韵大鼓名家,穿着红底的旗袍,一边敲大鼓一边唱起了京韵大鼓名段《风雨同舟》,唱罢一段,优美地撤步,转到侧边。

    后头唱评弹的老师接着排众而出,在舞台中央,琵琶伴奏下细细唱来,与大鼓是截然不同的南方风情,温婉动人。

    一位位名家大师接龙联唱,不同其他晚会,曲艺台的晚会,是绝对没有假唱的。

    现场叫好声不绝于耳。对曲艺爱好者来说,这真正是一场饕餮盛宴。

    最后一位,就是齐涉江了。

    台下有人轻声道:“这也算大轴了吧?”

    ——算不得正经大轴,就是联唱里最后一个出来罢了。

    最后一个开唱,曲艺台应该是想推一推“子弟书”这项新评定的非遗传承,但是,很多人想的是,齐涉江和他的子弟书,能接得住前头那么多位大师吗?

    ……

    齐涉江抱着三弦站定台中,台下有冲着他来的观众报以掌声。

    他微微颔首,从容以对,左手按弦,右手行云流水一般快速拨弹,用轮指弹出节奏轻快连贯如滚珠似的乐声,时而三指轮指,时而五指轮指。

    就这段过门,唱词还没出来,懂行的已经连连点头了。好弦子,好轮指。

    轮指在三弦伴奏里是很少的,这原本是琵琶的技巧,无论是琵琶还是三弦,想练出这样的轮指能力,既要下苦功还要有灵性。

    而在齐涉江今日的唱段中,会有多处应用到轮指。他弹出了具有琵琶特色优点,又完全是三弦风味的感觉,手指交替快速拨弹弦丝,均匀不断,如同一线串珠,叫人极为享受。

    为了今天的演出,齐涉江考量许久,选定了《十问十答》这一篇子弟书的选段。

    《十问十答》共有二十二回之长,说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国人物的故事——这也是齐涉江选择的原因之一。

    说的是,关羽被曹c,ao扣住时,派貂蝉前去,关羽则提问刁难貂蝉,如果貂蝉回答不好,他就能借机杀了貂蝉。这些问题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包含许多高难度问题,还都很有规律,从一到十。结果貂蝉对关羽问出的难题对答如流。

    这文本大鼓书里也保存了,然而只是残篇,最ji,ng华的据说都在后头,实在叫人遗憾。

    为什么莫赣之前说期待齐涉江的表演,就是期待齐涉江唱鼓书里没能保留下来的桥段,估计今晚,台上的大鼓艺人、台下的鼓曲爱好者也都是一样的心情呢。

    只听齐涉江一扫弦,启唇开唱:“老爷有令貂蝉进,别者之人不许进营。女子闻言移莲步,轻摇玉体进辕门。大帐中军止脚步,这佳人漫闪秋波把二目睁——”

    齐涉江暗吸气,如果说文雅悠扬的子弟书中有可称为炫技的段落,那么,必定是这一篇,这一段。

    “但只见帐左边栓匹马头上有角肚下有鳞身高八尺背长丈二两头见日行千里的赤兔胭脂马,帐右边戳一口重九重分三停镔铁打冷艳钜青花偃月龙吞口口衔珠宝宝刀尖上当啷啷响动金环飘起红绒……”

    满场皆惊——

    台上的齐涉江气息连绵不绝,竟是一句唱词数十个字一气呵成,毫无停顿。

    一句接着一句,一字催着一字,伴着连绵滚落的三弦声节奏一段紧过一段。

    然而又字字句句,清晰分明!

    经由张约协助修改后,唱腔更为流畅具有旋律感。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悠扬婉转,唱腔拖长,而是落玉串珠一般滚滚而来,且节奏鲜明。

    齐涉江有练相声贯口的底子,偷气换气,大段唱来面不红心不跳,游刃有余,气场比之前面的诸位大师,又哪有半点落于下风?

    再则,这字句虽多也不是贯口,所以他不止是唱得清楚干净,更要唱出那叫人直欲连呼过瘾的抑扬顿挫、高潮迭起!

    联唱只给齐涉江区区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唱到全场目瞪口呆,如痴如醉。

    待齐涉江一个五指轮指拨弹,乐声戛然而止,台上台下,被震住的观众们报以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叫好声,只为他一人。

    第二十八章

    小年夜。

    这时候新年气息已经挺浓了, 虽然还没到法定节假日, 但恰逢周末, 许多华夏人选择和亲人朋友一起度过。

    曲艺台早就放出了预告,说今晚齐涉江要携子弟书惊艳登场。

    本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节目, 看预告这么说,都想起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夸张了。

    不是说虚假宣传的意思哈, 就是可能是那种内行惊艳,外行听了一脸懵逼的。毕竟之前的唱段,还是和流行歌曲掺在一起。

    也有些个不明就里的观众还以为是要唱《何必西厢》呢。

    八点, 曲艺台的晚会开始了。

    第十五分钟,《群英荟萃》也开始了。

    “调台调台, 妈, 我要看曲艺台。”

    “?疯了吧你, 看曲艺台。”

    “怎么了,我就要看!”

    “孩子啊, 你最近是怎么了, 你二十多年从来不看曲艺台的。”

    ……

    “爷爷,今晚我陪你一起看曲艺台。”

    “小宝啊, 你这是怎么了, 你手机坏了吗?爷爷给你修啊。”

    “……什么啊, 我就是看一下齐涉江唱的到底是什么。”

    ……

    类似的对话出现在很多家庭里,长辈想看点时髦的,反而是一些爱上网的年轻人, 要求调台到曲艺台,看什么曲艺春晚。

    待到齐涉江出来,一把三弦伴奏,唱起《十问十答》的选段,比起前头四分之一拍的京剧流水节奏还要快。

    ——今晚那些戏曲演员也有炫技的,特意催板,把唱腔催得快一些。

    可和齐涉江的比起来,还是他那段比较吓人,人到底本专业是相声演员,口齿不知多利落。

    为了赶上齐涉江的演唱速度,字幕迅速切换,如果是用手机看的,不暂停几乎看不清字幕写的是什么!

    在这样的速度里,齐涉江居然还能做到唱腔有宽有紧,起伏变化体现出情绪饱满,旋律还透着那么轻快有韵,大段唱下来,观众不会跟着憋气一般难受,而是觉得带劲儿!过瘾!

    所以说,这段暗里的功臣还有个张约,旋律被他稍稍改动,特别抓耳,才让对曲艺无感的观众也能领略、喜爱。

    电视机前的大家伙儿看完后,都是满口称赞,和先前想的不一样,不用懂曲艺,他们也能听出好,听出味道来:

    “真好听啊!而且这个年轻人唱得太好了,这么多字,顺嘴就出来,还是清清楚楚。”

    “天啊,我慢慢念一遍都费劲,得大喘气好几次,他是怎么唱下来的?!”

    “这什么人体极限,我都看不清字幕了。”

    “旋律还谜之带感是怎么回事,而且确实有点京韵的感觉,更活泼,靠,我都想听完整版了。”

    “看,网上已经出来台词了,我也跟着念一遍,帐右边戳一口重九重分三停镔铁打冷眼钜青花偃月龙吞口……啊,不行不行,我要憋死了!”

    “连念都费劲,更别说唱了!我感觉我找不到他换气是在哪儿换的?”

    还有个重点,齐涉江这个范儿啊,简直了。把头前的名家名段,全都稳稳接住,还惊艳全场!

    ……

    齐涉江唱《十问十答》就是为了炫技,就是为了一鸣惊人,他也真的做到了。

    一段唱罢,子弟书声名大振。

    第二天,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这一段的讨论,无论网友还是曲艺界的人,众口一致地夸奖,毕竟这出彩得太一目了然了,想挑刺你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念下来这段词儿?

    曲艺春晚还真好久没有过这样的话题度了,没看过的也到处能看到节选。

    就连模仿视频也出来了,熟读并背诵全段,比比谁能快得更贴近齐涉江的速度。

    也有人把一些其他戏曲中类似的炫技唱段截出来做个合集,点击、转发量也颇高。

    这真正的技术,震得大家纷纷去夏一苇的微博下拍彩虹屁,毕竟齐涉江自个儿没有微博。

    【求全篇,真心诚意求全篇!】

    【昨晚的《群英荟萃》,可以说jesse不输名家!这段真的圈粉了,我一直喜欢听京戏,这段太带劲儿了,酣畅淋漓!】

    【想说这才一年不到,齐涉江到底是怎么从花瓶进化成古董花瓶的……这什么失传的神仙曲艺啊也太好听了吧!】

    以前要叫齐涉江开微博,一个是他还玩不转,二个就是他不习惯现在这种交流方法。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反响热烈,齐涉江ji,ng神一振,决定开通微博去推广子弟书,专门用来分享相声演出信息和子弟书唱段。

    齐涉江注册了微博,李敬帮他做了认证。

    这时候《鸳鸯扣》那边的培训已经结束了,在家等着过几天过年,夏一苇和齐广陵一个帮忙拍摄一个给打光,齐涉江就坐在自己家的书房,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把二十二回的《子弟书》都录了下来。

    在这二十二回里,类似齐涉江晚会上的选段很多,这个类似指的是难度类似,同样唱词密集,但唱腔并非一样,其余也都颇具韵味。

    齐涉江先分享了一到五回。

    从普通网友到曲艺界同行,都热情转发了起来。

    热烈欢迎jesse终于有了一个网络社交平台,能够和大家直接交流,还分享了《十问十答》好听的前五回。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 第11节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 第1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