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抓鱼

      在杨文华的坚持下,三百国子监学生在到来的第二天,脱下锦衣换上粗布衣服,跟着蓝田县民,走下了河堤,他们将接受一天的劳苦操练。

    看着这些人在走下河堤的时候,孔颖达露出不忍的表情,杨文华笑道。

    “如果这些人只是一群何不食肉糜的书生,大唐有他们与没他们又有何异?

    让他们体会一下这些人的疾苦,才能在接下来的行事中,带着同理之心,好好的记录下,这些修建河堤之人的每一份功劳。

    不然,杨某可不敢用他们。”

    “可杨先生也不用让他们做,与那些民夫一样多的事情吧,才算是合格吧,要知道他们中,年幼者不过十二三而已啊。”

    看着愤懑的孔颖达,杨文华指着灞河对面,冷笑道:“杨某又未胡乱分派,孔司业何出此言。

    来此乞食之人,十岁以下者也不在少数,年幼者有年幼者的事情,年长者有年长者的事情。

    自小食不果腹的农家子能办到的事情,衣食无忧的世家子弟为何不能办到?”

    见孔颖达还要争辩,魏征打圆场道:“好了,左右不过一日而已,让这些学子锻炼一下也是好的。”

    此时程处默一脸兴奋的从远处跑了过来,高兴的对三人行礼说道:“杨先生,两位大人,程将军让末将过来请三位前去观赏巨鱼。”

    杨文华带着感兴趣的神色,问道:“莫非捕获到了百斤以上的巨鱼?”

    “虽然还没有捕获上来,不知具体重量,可肯定远远不止百斤呐,看见最大的一条鲤鱼,体长就超过了五尺,三尺以上的巨鱼不下百条。”

    “哈哈哈。”

    看着带着点傲然之色的程处默,对他的回答,杨文华大感高兴,“好,那可得去好好的看看了,走走走,二位一起去见识一番。”

    魏征与孔颖达二人,看着心情大好的杨文华,均露出不解之色。

    魏征不由得问道:“杨先生曾旅居天下,且手段非凡,可算是见多识广的奇人了,为何区区百斤巨鱼就让先生如此高兴呢?”

    “海中巨鱼一尾五千担,于吾何益哉?

    此河中巨鱼虽不足一担重,却能饱腹。

    抓入吾水库中,又能子孙千千万,今后蓝田不缺鱼肉食用矣。”

    由于关中民夫还没有齐聚过来,程咬金的三千禁军,自然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总不能让三千人去守着蓝田宁民二县的两万民夫吧。

    所以杨文华就让程咬金带着这些人,先把灞河里面的鱼虾给清理出来,总也是些肉食不是,杨文华也能顺便挑选一些鱼种放水库里面去养着嘛。

    由于人数众多,所以程咬金就附近选了存水最多的一段河道。

    把人分成两波后,一波负责在下游建拦河坝,一波在上游开挖沟渠放水,几个小时就清干了河道。

    杨文华看着储水的一小段河道,对魏征几人说道:“其实这样做能减少水面被阳光照射,减少蒸发面积后,可以让这些水多留存一段时间,也好让县中之人用水方便一些。”

    魏征点了点头,来到程咬金面前问道:“收获如何?”

    “哈哈,足够十万人饱食一顿,想不到此河道有如此多的鱼虾存在。”

    程咬金红光满面的回答道,接着转身对杨文华问道:“老程这也算是带着手下儿郎立下大功了,杨先生可有何奖赏啊?”

    杨文华没好气的说道:“你这老货,想要奖赏,问皇帝要去,这点鱼虾可不够你们三千人马的嚼谷。”

    “怎会?此地鱼虾不下两千担,我属下就三千人,吃一个月也足够了啊。”

    “你那三千匹马不要吃粮食啊?你那三千人不要吃其他的东西啊?”

    杨文华的两个问题,把程咬金问得一塞,只得抓了抓头皮嘀咕道:“奇了怪了,世人传言,蓝田神仙的大方,难道是假的?”

    “倒也不是不能给你们些好处。”

    杨文华想了想,在程咬金期待的眼神中,说道:“这样吧,让你手下儿郎与国子监诸生,和那些民夫一样,每天领三十文工钱吧。”

    听见一天三十文工钱,程咬金先是面露失望之色,不过想到自己带来的人,还领着皇帝的俸禄,额外一天三十文也算不错了。

    而且杨文华的三十文,可是比三十文铜钱值钱的多了,这可是灾年的三斤粮食,拿回长安立马就变成了一百文以上。

    “老程代属下儿郎,多谢杨先生了。”

    杨文华点了点头,“想通了就好,让人把鱼顺着水沟驱逐过来吧。”

    程咬金也不是为自己讨赏,到了他现在的身份,什么灾年都不用怕,除非是大型兵灾,还得是大唐处于失败的一方,才能撼动他这样级别的人。

    程咬金之所以还要厚着脸皮,向杨文华讨赏,不过是为属下挣点好处罢了,禁军虽不愁吃喝,可谁也不是光棍一个啊。

    他们家里人面对现在的灾年,本来可观的俸禄,这时候就捉襟见肘了。

    程咬金吩咐属下赶鱼的同时,也把杨文华每天发三十文的消息传了下去,引得一阵欢呼后,众人干活也更加的卖力了起来。

    鱼群拥挤入沟渠后,杨文华亲自下去挑拣了起来。

    魏征与孔颖达在边上见杨文华挑拣出来的鱼,长短大小各不相同,不由有些莫名的问道:“杨先生选鱼可有何门道?”

    杨文华手上不停的回答道:“鲜活力大、同龄大者优,再公母各半就行。”

    孔颖达蹲下来,感兴趣的问道:“还真有门道,杨先生仔细说说。”

    杨文华正好选中了一条十多斤的大鲤鱼,提起来一抹鱼鳞,快速的说道:“这条鱼头小腹大而柔软,明显就是一条雌鱼。

    看鱼鳞上的纹路才五岁,却有十多斤重,用来做种鱼再合适不过了,来年必将产子几万数,快快放进水箱里面去。”

    边上的两个禁军,连忙合伙把鱼抱进了边上的水箱中。

    杨文华又出手抓了一条大鱼上来,就要准备解说,就在此时一条超过一米长的大鱼,对着杨文华急冲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