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陈留蔡家越近,周义心中就越激动。虽然离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可是深刻体会到了古代诗人的回乡的处境,想回又不敢回。

    不知道蔡琰怎么样了,有没有怪自己长久离家?小女儿长得会像谁,会不会叫爸爸?周义这次可是连山阳老家都没回,直接到陈留蔡家。 为的不就是可以尽早见上女儿一面。

    连带着赵云也激动起来:“师兄,你说我给侄女准备个什么礼物好那,我亲手给她做杆枪怎么样?我小时候生日,我大哥可都是送给我长枪做礼物。要不刀剑也行。”

    少年看来你还得历练那,不过你要是真送这个当礼物,我一定当材火烧啦,还的好好的打你一顿。

    “赵小子,也没见你把你这些珍贵的礼物,送给你那个小朋友?还是送了,人家没要。”周仓旁边接话,现在周仓已经完全知道那天船上发生的事情,对于赵云的遭遇非常的羡慕。要是哪天我没有进船舱休息,那该多好,不就可以看看赵云的窘态了吗?这是什么心态,周仓。

    “谁说没送,我送给婉妹一个木制的小剑,婉妹非常喜欢。”赵云炫耀说道。

    哦,这轮到周义和周仓无语了。

    难不成小乔妹子也有武力倾向?

    当见到女儿的那一刻,周义感到打血脉的沸腾。两世为人,头一次有自己的后代。满怀信心的让女儿喊爸爸,不过周义倒是想多了,女儿四个多月,就是再早智也不可能说话。一会就把女儿弄哭了,只得把孩子交给蔡琰。

    赵云也没敢真的送刀剑作为礼物,而是入乡随俗和周仓一个人送了一个玩具。

    小别胜新婚,大别情更深。周义和蔡琰一年多的相思之苦,终于在这天得到释放。

    第二天一大早,周义还没起床,蔡邕就来了。这弄得周义和蔡琰好生尴尬,岳父大人也真是的,什么事情不能等中午再说,就不能理解理解年轻人的心情。

    “岳父大人,这么大清早的过来,有什么事情?”打扰人家好梦, 还指望周义能有好脸色。

    “大清早?这已经中午了好不好。本来想着今天早上你们会到我那里去,结果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岳父。既然等不到你们,我只好亲自过来了。”蔡邕也是满肚子的气,昨天就回来了,也没去问个好,我还找你有事那。

    “中午了?”可能昨晚太劳累了,周义瞥了一眼在一旁贱笑的赵云和周仓。“你们怎么不叫醒我。”

    赵云和周仓一脸的懵逼,管我们什么事。我们那是善解人意,让你多休息休息。

    “贤婿,我是有事情找你。你走之前不是弄那个雕版印刷吗?本来我想着大家会很快接受这件事情。可是我慢慢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许多世家都不愿意使用这技术。更有些世家公开宣传雕版印刷会毁掉世家的根基。”蔡邕显得非常焦急。

    “岳父大人,现在你印出的书有人要吗?”周义一听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书籍的出现应该是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而这些人和蔡邕都是世家中人,向蔡邕抗议了吧。用现代的创业话说是眼睛紧盯着竞争对手,没有盯着客户需求。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紧盯着客户即可,要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至于风言风语的竞争对手还是一边呆着吧。

    在商业社会熏陶多年,这点上场的敏锐度还是有的。

    “书籍倒是不断有人用,可是产量还是太小,都供不应求了。可我就怕世家都联合起来反对,我们该怎么办。现在的读书人可都是集中在世家。”蔡邕回答道。

    “岳父大人,你放心吧。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书籍的出现一定会冲击整个竹简行业。那些人的意见不听也罢,我们之间存在利益的敌对关系,无论我们做什么他们都会诋毁我们。我们要做的是紧盯着天下的读书人,只要读书人任何,任何世家都无法阻挡。不过读书人也分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天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的,无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愿意试一试。这类人非常少,大概100个人有2到3个。我们的书一出来他们就会买回来试用,好奇心非常强。其实我们可以找到这些人,让这些人参与完善我们的雕版技术和书籍,他们会非常愿意。这类人天生就是为创新而生,可以和这些人合作。

    第二类人是早期的采用者。这类人都是远见卓识之辈,能看到书籍出现产生的优点,也能够包容书籍的缺点。这种人100个人中间大概会有13到14个人,这类人也非常的难得,是意见领袖,我们要得到这批人的认可。只有这些人认可,才有可能通过他们向周边的人推荐,从而触达更广大的读书人。”说到这里周义停了一下,看了看蔡邕。

    赵云和周仓听得云里雾里,倒是蔡邕有点明白,不住的点头。

    看来高级知识分子就是高级知识分子,理解力超强,就接着说。就怕这一套说不清楚,周义还的想用别的方式再说。

    “第三类人是早期的大众。这类人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只管心我能不能用到,不关心技术。我们得到第二类人的认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得到第三类人的认可才算是初步成功。我们必须证明书籍比竹简更加稳定可靠,他们才会使用。这类人在100个人中大概占30多个。要不然我们的书籍只能自己收藏了。

    第四类人是后期的大众,这类人是保守主义者。这类人天生厌恶风险,总喜欢等一等。就是身边有很多人都有书籍,他们还是会说,等一等,过几年再说吧。这种人100个人中也有30多个。

    还有一类人就是怀疑论者,对新生事物充满敌意,只喜欢已经熟悉的事物。可能大家都在用书籍的时候,他们还在用书简。我们也没有必要在意这种人,他们观念陈旧,拒绝接受新生事物,短时间里是不会用我们的书籍的。这类人在100个人只有十多个。

    我们的雕版印书籍是以种新的技术,也是一种新生事物,大家接受其来又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周期,要靠一定时间才能完成。所以我们不用着急,岳父大人。任何一种新生的技术都会走这个过程。

    我们的书籍大概就处在早期采用者这个阶段,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没有关系,书籍是文字发展的趋势,这点岳父应该深有体会,所以我们不用担心。” 周义自信的说到。

    能不自信吗,这都是验证过的理论。不过周义还有一点没说,并不是每一种新技术都会走完这五个过程。在早期意见领袖和早期大众之间又一个死亡之井,只有跨过这个阶段,才能把有趣的技术变成大众喜欢的有用的产品。不过书籍都是千百年验证过的,这个死亡之井不存在。就是有,轻轻挑一挑就可以过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经贤婿这么一说,我心里亮堂多了。”蔡邕长出一口气。

    周义也长出一口气,明白就好。

    “不过,贤婿,我们从哪里找到这些让人,尤其是第一第二阶段的人。”蔡邕真是求知不倦。

    “这个,岳父可以利用现在都有谁买我们的书,一个一个去找,费点功夫一定可以找到。不行就直接贴出告示,寻求合作者,看看有没有人来。”周义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找出这些人。

    “父亲,府君你们都谈了一个时辰了,该吃午饭了。”众人正在思考的时候,蔡琰进来招呼众人吃饭。

    还是在家里舒服,要是在太守府,谁管你吃饭没有,都是饿了才去吃饭。

    蔡邕又充满信心的去忙雕版印书的事情了,离要把他的藏书都印出来的目标更近一步。

    安静下来,周义才发现小希不在,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安静了许多,现在终于知道了。一问才知道,洛阳留守的府邸出了点事情,小希前去处理了。本来还想着让小希这个小辣椒教训教训赵云那。还是下次吧。

    周义又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就好了,可是可能吗?

    这个时代的人都有巨大的危机感,就是身为汉灵帝的刘宏也不例外。各地的动乱和世家大族的割据之势让刘宏处在深深地政治危机之中。

    为了满足刘宏的安全感,刘宏在设置西园军,自称“无上将军”统领八校尉。史称西园八校尉:

    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

    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

    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

    典军校尉,议曹操,

    助军左校尉,关羽,

    助军右校尉,冯芳,

    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

    右校尉,淳于琼。

    对你没有看错,助左军校尉就是关羽。当周义看到牒报的时候也以为自己看错了,这怎么可能?

    应该是汉灵帝在选人的时候,想起关羽的超强武力能给刘宏足够的安全感,就把关羽加了进去。当黄巾军围困洛阳城的时候,关羽犹如神兵天降,连斩五将,深深地震撼了刘宏。

    关羽还真是鸿运冲天,周义也为关羽感到高兴,关羽的命运可算是被周义小小的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