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汉胡论

      张纯本为大汉中山国相,因为在黄巾暴乱的时候,丢下城池与百姓独自逃亡,被大汉免职。之后一直在边境生活,偏偏这个人不甘寂寞,趁着大汉现在动乱四起,天子的威信降到谷底。想要自立为王,代替汉朝。

    张纯与同乡的前太山太守张举一拍即合,决定叛乱,勾结汉朝边境的乌桓人丘力居,杀害护乌桓校尉,右北平太守,辽东太守,屯兵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张举自封为天子,张纯自封为“弥天将军”,借着本家天公将军张角的余威,勾结乌桓骑兵,抢掠幽州,青州。

    朝廷这时候没有能力平叛,就加封在北地有威望的刘虞为幽州牧,自己想办法平叛。

    乌桓人,原本是突厥人的奴隶,东汉时被光武帝刘秀诏安,定居东北的汉朝边境。常年为大汉血拼匈奴人,骑射无双,乌桓突骑被誉为天下名骑,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骑兵。后来乌桓骑兵是曹操征战天下的绝对主力。

    等各方势力到齐,幽州牧刘虞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的战前会议。

    刘虞这次依靠的兵马,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是刘虞的幽州军,这是刘虞的老班底,基本是步兵组成,刘虞让周义过来基本上就是带这部分人马。

    一部分是公孙瓒的辽西骑兵,自从平定黄巾之后,公孙瓒就获得了白马将军的美名。可谓是骄兵悍将。

    还有一部分是青州支援的兵马,是一个叫刘子平的人带领。战斗力估计还不如刘虞部队。

    此次张纯叛乱,刘虞主张用怀柔的手段对付乌桓人,而公孙瓒主张采用强硬的军事手段,两边谁也说服不了谁。而青州的兵马只是过来支援,名义上是听刘虞的,但基本上上两不相帮。

    战略无法统一,这是用兵的大忌。最后,实在是刘子平看不下去了,就劝到:“刘牧君,公孙将军,你们别吵了,破虏将军在这,何不问问破虏将军的意见。”

    公孙瓒毕竟在评判黄巾的时候共过事:“对啊,周兄可谓用兵行家,这次战斗,你怎么看?”

    “早听卢尚书(卢植)说过,德仁对胡人有独到的见解,此次我问计卢公,卢公可是只推荐你。”刘虞也说道。

    “刘牧君,公孙将军,在我看来,你们二位的策略都对,但是要稍做调整。”这个时候可不是谦虚的时候,周义还是说出了真实的想法。

    “此话怎讲?”众人不由一愣,对周义的话又些奇怪。

    “这要从胡人和汉人的立国之本说起,大家知道我们汉人是农耕国家,国家得以维持靠的是税收支撑起来的中央财政。有了中央财政,我们才有钱给官僚发响,给军队供给后勤,或者雇佣胡人为我们打仗。

    但是胡人不一样,他们是游牧民族,天生就是部落化,没有办法组织税收。胡人想要立国,他们的可汗也要有钱。换句话说,也得靠中央财政,他们的中央财政哪里来,靠抢,抢周边的部落,以及抢我们汉人的东西。可汗就是靠着分配战利品而获得草原部落对他的支持,要不然,没人会听可汗的。

    我们进攻胡人,过了长城以北基本没法长时间驻军,是因为长城以北降水量不够,没法屯田,我们屯田戍边的策略到了长城以北不起作用。长城以北驻军,就必须的游牧化,久而久之,长城以北的军队就和胡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胡人进攻我们,也是在长城内抢劫一番就要回去,没办法长时间的呆在长城以南,是因为胡人没有办法理解中原的财政制度,和统治逻辑。

    基本上长城把胡人和汉人分割开来,泾渭分明。

    但是,东北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了?”急性子的公孙瓒问道,在做的都是大汉的高层,之前隐隐约约知道这些,但是没有人这么清晰的分析过。所以大家多听的入了神。

    “东北的气候条件比较特别,因为降水的原因,草原和农耕地区交错分布,这就形成了胡人和汉人杂居的局面。”

    “嗯,确实是胡人和汉人杂居。”刘虞也深有体会。

    “这样时间长了,胡人和汉人就会知道对方是怎么回事,汉人会理解胡人武力强盛的根本逻辑,而胡人也会理解汉人的统治逻辑和财政制度。胡人的武力,加上汉人的财富,就会产生两种不同于西边胡汉对立的政治形态。

    一种是汉人出钱雇佣胡人为我们打仗,无论是打北边的匈奴,还是西域的胡人。这一种朝廷现在常用。

    还有一种,就是胡人理解了汉人的财政逻辑,依靠汉人的官员征收税收,来供养胡人的中央财政,维持胡人武力。

    这第二情况就非常危险,长此以往胡人就会想要越来越大的地盘,同时胡人也有能力供养更多的胡人军队。当胡人的武力和财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向南而下,席卷全国。那就是我们汉人的灾难了,而此次张纯的叛乱就有向第二种情况发展的可能。我们一定要阻止,对此绝不姑息。

    乌桓人处的位置,太要命了。在草原和农耕的交界地带。左边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右边是辽阔的辽东农耕平原。他们完全可以依靠辽西和辽东的农耕地区收取税收,来供养他们的部族,维持强大的武力,继而征战四方。不断壮大,一旦中原有变,南下中原,汉族危矣。”

    这到不是周义危言耸听,历史上东北这个位置可以说草原少数民族的龙兴之地,不管是建立北魏的鲜卑人,还是建立辽的契丹人,建立金的女真人,都是从这个地方兴起。更不用说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建立清朝的满人,更是从这个地方出发统一了全国。

    别看突厥,匈奴人,占据着 茫茫的大草原,实力雄厚,但是就是牢牢的被抵挡在长城以北。

    听到周义一席话,大厅里一片沉默。大家都是汉臣,而且都是精英,这种情况真是不敢设想。要问周义为什么知道的这么多,周义不会告诉大家他是从后世又一个施展的老师那学到的。

    “那就打吧,趁早消灭这种苗头。”公孙瓒激动了。

    “我们是要打,可是我们要怎么打,你就是倾整个幽州之力,把乌桓人歼灭了,可是还有鲜卑人,扶余人等其他的胡人,难道我们一个一个全歼灭。打仗对这些胡人来说是净收益,而对我们来说是纯消耗,现在我们是要看看怎么以最小的代价,能平定这次叛乱。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以后慢慢解决。”

    “那德仁的意思那?”刘虞问道。

    “我的意思是,要分化张纯和乌桓人。对待张纯,我们要严打,而对待丘力居这个乌桓人我们要诏安,和之前朝廷的策略一样,让他们替我们去打别的胡人。乌桓人的战力不容小觑,我军贸然与乌桓人开展,恐怕得不偿失。除了公孙瓒的骑兵,牧君的部队,和青州的部队,恐怕都不是乌桓让人对手。这次乌桓人可以聚集起数万骑兵,靠的就是张纯提供的财富,让丘力居有能力节制手下的部落首领,我们只要打掉张纯,乌桓人没有财富支撑,自然会散去。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慢慢的在解决掉乌桓人。”周义沉声说道。

    理论分析一大堆,最后决策的步骤其实很简单。

    现代大家都讲灰度思考,黑白决策,说的就是这个。各个方面都考虑到,行动的时候只有行动,还是不行动两种选择。

    “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我们分配作战任务。”刘虞看没有人反对,就下达作战人物。

    公孙瓒,率领本部兵马,和青州兵与张纯作战,想办法歼灭张纯。

    周义,率领幽州兵,防备乌桓人参与作战。以北不测。

    刘虞,派使者出使乌桓,招降乌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