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孤木危难支

      看到书信之后,秦天也是一惊,西夏兵马入鹰门关,直奔虎牢而来。

    天楚与西夏达成协议,请西夏出兵相助,共抗大炎?

    虎牢关已经基本布放完成,纵使天楚向西夏借兵三十万,再组成百万大军前来,凭借虎牢之坚,秦天相信,防御并不成问题。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天楚既然能够请动西夏出兵,那必然也能请动其他各国出兵,如果各国同时被天楚说服,共同出兵,针对大炎,那可就危险了。

    果不其然,翌日,秦天收到炎皇亲笔飞燕传书,天楚会同西方西夏,北方瀚风、北戎,东方东极,南方万兽、南荒、圣海七大王朝,达成联盟,组成八国联军,共同举兵,讨伐大炎。

    八国联军已经联名向大炎发出战帖,称大炎强夺虎牢关,实属不义之举,八国联军,已起兵伐炎。然皆有恻隐之心,不忍大炎王朝生灵涂炭,故要求大炎归还虎牢关,交出始作俑者,斩首以告天下,向八国联军割地、赔款,以熄灭战火,还天下以安宁。

    “哈哈哈,好一个不义之举,哪个王朝没有没有发动过战争?只是没能真正夺下他国之城池罢了,几时有讲过什么道义?好一个还天下以安宁,割地、赔款,凭什么?就凭八国联军之威风吗?我大炎男儿,从决心评定天下那一刻起,就没打算忍辱偷生,任你八国联军又如何?任你雄师百万又如何?任你十面埋伏又如何?我自长枪在手,必能破敌擒寇!”秦天放声大笑。

    言罢,提枪而起,于虎牢关城墙之上,以枪代笔,龙飞凤舞,刻下了胸中无尽之豪情:

    隆隆战鼓把人催,将士出征披坚执锐;纵然敌军如潮,我自催马提刀,斩落敌首如草;纵然热血染袍,我亦向天长啸,烈焰军旗不倒;金戈铁马红旗飞,踏山断河展神威,烈焰军魂传宇内。

    秦天即刻与云亲王商议飞燕传书炎皇,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切不可着了八国联军的道。

    振威军及西境四城派出的三十余万大军,留守虎牢关,凭借雄关之利,可挡天楚、西夏百万雄兵。

    虎威军、人安城之援军,即刻回防虎威军大营。同时北境得安城调集三万城防军增援虎威军。

    天威军、天安城之援军,即刻回防天威军大营,同时南境月安城、金安城各调集三万大军增援天威军。

    东境主要由龙威军防守,意安城、莫安城各调三万大军支援,所有各城一级战备状态,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

    烈焰军兵分三路,一路六千人由秦天亲自率领,即刻赶赴南境,一路两千人由木依依总负责,诸葛惊云、赫连无忌等人协助,即刻赶赴东境防守。一路两千人由常子龙总负责,公孙仲谋、尉迟战天、穆如平川、百里长风等人协助,即刻赶赴北境防守。

    秦天身边,只留下了擅医者华江春和亲卫燕翼德二人,随他一同前往南境。

    在秦天安排虎牢关各路大军备战的同时,炎皇当然也不会闲着,即刻召集群臣商议,与各国进行会谈,但底线是不交人,不割地,不赔款。如果不能和平会商,那就只能开战,死战到底。

    炎皇的底线让诸多大臣极为不满,因为他们早已被八国联军的名声吓到了。九州各大王朝自古以来,从未出现过如此局面,基本都是各自为政,最多也就是三、两王朝联盟讨伐一国而已,这八国联军一成,大炎已成众矢之的,一国之力,如何抗衡?人家提出的条件样样不答应,这如何谈判?

    主和派尤其以兵马大元帅黄轩庭为首,本来作为亲王的他,手握军权,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但是自从秦天出现以后,他感觉一下子就被架空了一般。事实也确实如此,兵马调动,基本以秦天为主,他现在就只负责配合了。

    按理说他轻松了不少,应该高兴才对,但是人们对于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感觉被架空之后,这位亲王心中就极其不满,但是秦天连连取得耀眼之战功,他也不好说什么。

    现在大炎面临如此生死存亡之危机,他将这其中责任也是全部怪到了秦天的头上,都是因为秦天妖言惑众,蛊惑炎皇,夺了虎牢关才引来如此大祸。

    他主张,可以不割地,不赔款,但是秦天要交。理由是,既然秦天自言心系天下,就应该牺牲他一人,保大炎之安宁,将之交由八国联军处置,可解大炎之危,也算是助他成仁了。

    炎皇和主和派争论不休,相持不下。最后炎皇强行压下,坚决不会交出秦天,并声称,秦天乃大炎之希望,决不能交。就算他亲自上阵,也不会交出秦天,态度极其坚决。

    最终朝会不欢而散,本欲挑选使臣前往各国去会商的,结果,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出足够的人手前往。堂堂大炎王朝,竟然一时找不出八位能臣前去斡旋。

    其实也不是说没有人可以前往,而是一时间没人自愿前往。

    一是因为大家也觉得,不交出秦天,不割地赔款,很难达成退兵之协议。

    二是因为庭亲王掌管兵权数年,朝中威望也是极高,他强烈反对,也有很多人因为怕得罪庭亲王而不敢言。

    退朝之后,炎皇愤然回了御书房,半晌不能平静,在决心与秦天誓盟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条路将极为艰辛,但是没想到危机来的这么快,这么险。

    更让他愤懑的是来自内部的反对之声,在秦天屡屡大捷的时候,一个个的什么反对也没有,现在遇到危机了,就要过河拆桥,将秦天拱手交给敌人处置,这人心,实在是太过凉薄。

    尤其庭亲王的表现,更是让他大失所望,这些年委以重任,难道是养虎为患了嘛?关键时刻,居然如此不识大体?还是别有用心?

    就算将秦天交出去,割地赔款了,八国联军退兵了,那我大炎之河山,岂不是也落入他人之手了?那我大炎王朝岂能久存?亡之不远矣。

    况且,一次八国联军结盟而来,就可以不战而胜,占城池,收钱粮,如此近乎不劳而获的利益驱使之下,难道不能发动第二次?

    届时,大炎将以何应对?难道要交出他炎皇的人头去告慰天下?而如果真有那么一日,估计庭亲王以及诸多大臣,也会劝他舍生取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