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3

      红崖顶 作者:洛无奇

    分卷阅读133

    口音,四十岁上下,人称‘杨一先生’,不知是否化名。”

    “杨一先生?此前倒从未听说过这号人物,不知到底何方神圣……与逃走的牛黄又有何牵连……”晋王眯起眼睛细细思索着,这个凭空冒出来的杨一可能是小皇帝的人,可能是顾家的人,也有可能……是卫悠的人。若出于利益三方联手,就更难对付了。从借钦差之死挑起战事,到借沈三公子之死嫁祸张锦玉,再到借张锦玉之死离间君臣关系,如今看来这一环一环计算得着实精彩,无论如何,背后操纵者绝非池中之物。

    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遭遇到如此阴险狠辣的对手,这一关只怕难过了……

    为了安抚张世杰,张锦玉的身后事皆按王子礼仪操办,风风光光极尽尊荣,因张锦玉并无子嗣,晋王又从晋原的名门望族中寻了一名刚刚出生的男婴过继给他,为他披麻戴孝延续香火。

    丧葬之事告一段落,晋王特特在府中置办了酒宴,专门招待张世杰一人。自封地晋原以来,每逢佳节岁末在府中设宴招待臣工、幕僚已属惯例,但像这样单独为某人设宴,倒是前所未有的。襄樊郡王百万大军压境,晋王不计前嫌欲任张世杰为帅,故此番摆酒也暗含了“赔罪”与“激励”两层意思。

    各色珍馐美味、金盏银碟摆上了桌,晋王挥挥手将随侍在侧的胡不喜并几名小童全部撵了出去,而后亲自起身为张世杰斟满了一杯酒:“子穆啊,想你父子、兄弟几人随我南征北战居功至伟,膝下只剩阿玉这一个男孩,我却没能照顾好他,害他少年横死,着实对你不住,惭愧惭愧。”

    张世杰赶紧跟着起身,恭恭敬敬接过酒杯,却担心酒里有毒没敢真喝:“王爷言重了,阿玉是个痴情孩子,他这一生心里、眼里只有王爷,能陪伴王爷若许年,得王爷眷顾垂怜,求仁得仁,已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气了。”说着话转手也替晋王添了一杯酒。

    晋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又与张世杰闲话家长道:“前些时日在城门外偶遇嫂夫人,听说是回乡省亲,本王心中一直惦念,也不知老人家如今身体是否安泰。”

    张世杰一愣,旋即打着哈哈含糊回道:“还好,还好……多谢王爷费心……”

    酒过三巡,晋王眯起凤眸陷入了回忆:“遥想当年你夫妻成亲之时,本王还与青哥并博生兄弟一同去闹过洞房,谁成想过不多久,他二人就血洒疆场了。这才一转眼间,你我的女儿都已长大成人到了出阁的岁数,唉,时光只解催人老啊……若本王记性不错,嫂夫人是宁武人氏吧?犹记得那时于校场日夜操练兵马,她常常遣了家下人送亲手烹制的葱花烙饼过去,时至今日本王还清晰记得那种咬下去满口生香的滋味儿……”

    经他一提醒,也唤起了张世杰对于往昔岁月的点滴记忆:“是啊,那时节内子年纪尚轻,无论烹煮膳食还是缝制衣被都喜亲力亲为,手脚麻利得根本不知疲累。后来添了一双儿女,她的心思就都转到了孩子们身上,家务琐事渐渐疏忽了。极至前些年小儿不幸染病夭折,她更是生生去了半条命,说起地道的葱花烙饼,连我也是许久不曾再尝过了。”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推杯换盏,从同乐元年大周建国,聊到洪光年间的数次大小战役,又聊到宣正五年那一次濒临绝境的宁城之围……最后舌头都大了,醉眼惺忪间,谁也不记得到底喝了多少酒,说了多少话,只是争抢着去给对方倒酒布菜,晋王还拍打着桌子对张世杰信誓旦旦允诺道:“子穆,你我之间何来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在本王心中,你永远都是肝胆相照的朋友。你的女儿,便如同本王的女儿一般,日后她许配了人家,一应嫁妆便包在本王身上了!你只管放心!只管放心!”

    直喝到鼓打谯楼三更已过,晋王与张世杰双双烂醉如泥瘫倒在了桌子上。晋王这头自有胡不喜带人小心搀扶着回去卧房歇息,张世杰则是随从几人合力架着走出府门,歪歪斜斜地钻进马车,紧接着就栽倒在座位上人事不省了。

    厚厚的毡帘垂下来,将车厢内部遮了个严严实实,马车“呼隆呼隆”行出几条街,张世杰慢慢睁开眼睛,坐直身体,脸上醉态一扫而光。

    人尽皆知,晋王向来耳目众多老谋深算,这些时日他私底下动作频频,又将妻女等人全部送出了城去,晋王不会一无所查。本以为今日所赴的乃是鸿门宴,是专为取他项上人头而设的局,如今看来倒是虚惊一场了。设若他再年轻几岁,或者只是倒退些年,说不定真就被晋王那个一番卖力表演和花言巧语给打动了。只可惜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晋原再不是从前的晋原,王爷再不是从前的王爷,他张世杰也再不是从前那个满口大仁大义、一心建功立业的毛头小子了。

    且不说晋王起兵是忠是奸,单凭双方实力,败势早已注定,不过时间早晚罢了。区区晋原,论地盘不过十州八十县,论兵马不过几十万,如何与朝廷的举国之力、百万雄兵抗衡?更别提身背后还有个鞑靼在虎视眈眈了。晋王之胜,只能胜在一时,这些属下、臣子们忠心耿耿一路追随的下场不是慷慨赴难,便是殉节而死。

    早在开战伊始,小皇帝就曾派人秘密前来收买、拉拢过他,许诺他若肯投靠朝廷,给晋王反戈一击,将来加官进爵、荣华富贵尽皆不在话下。那时他婉言谢绝了对方的招抚,毕竟家小都在晋阳,兹事体大不能轻举妄动。想着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他并未将朝廷来使劝降之事奏报晋王,反而以礼相待在对方身上下足了功夫。

    如今侄子含冤而死,他与晋王之间最重要的一层关系也土崩瓦解了。他很想追究到底查明真凶,可臣子与主上之间,又哪有道理可言?至于所谓的“兄弟情谊”,有多感天动地就有多虚弱不堪。晋王说侄子下了毒,说侄子是自缢而死,不论他心中作何感想,都只能听之任之。如今卫悠百万大军杀到,他又何须死守着“忠义”二字不放呢?

    深思熟虑了好多天,张世杰决定离开晋原。他先是借探亲之名将妻子、女儿送去了安全的所在,又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财家当分几批秘密运走,紧接着将自己的亲信嫡系逐步调集到一处,为计划中的“出行”做好了准备。

    他不是不曾犹豫过,起初晋王在城门口偶遇妻女时的嘘寒问暖关怀有加,后来王府酒宴对饮时的回首往事互述衷肠,都曾动摇过他的决心,可转念想想,人活于世谁不是为了名利二字,既然有大好的前程等在那,何必自寻死路?

    出征前夕,万事俱备,张世杰借勘察地形、制定作战计划为名率领队伍先期向南进发,预备着要与早早等候在两地交界处的接应者汇合。随行的一名副将、几名偏将并数千骑

    分卷阅读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