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

      清穿之德妃日常 作者:柳锁寒烟

    分卷阅读74

    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位次在鳌拜之上,堪称钮祜禄氏一族的定海神针。孝昭只是他侧福晋所出的长女,进宫的时候身份犹在元后之上,可见钮祜禄氏是何等的威势赫赫。

    阿灵阿却是遏必隆的嫡出幼子,身份尊贵甚至超过孝昭温僖一母同胞的兄弟、一等公法喀。

    而乌雅家呢?她多次压着康熙给家人封官,以致现在她父亲武威还是白身,将一个普通旗人的女儿指给遏必隆的儿子做嫡福晋!康熙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吗?

    绣瑜再一次进入到了第一次知道胤祚名字时候那种,受宠若惊以至于完全呆滞的状态。

    作者有话要说:

    史实差不多是,德妃的妹妹嫁给了十阿哥的舅舅,生了个儿子阿尔松阿。而阿尔松阿在夺嫡的时候,不站四,不站十四,而是坚定的八阿哥党。有意思,好想直接写夺嫡的部分。

    第50章

    满清入关的时候, 八旗的总人口加起来才几十万,所以清朝初年基本上是靠姻亲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的。上三旗随便哪个无名小卒, 拐上三道弯都能和皇上论亲戚。大族之间更是累世联姻, 关系错综复杂。

    钮祜禄家的两位当家夫人一个姓佟佳, 一个姓赫舍里。但几家在争权夺利互相陷害的时候,可一点都不会因为亲戚关系而手下留情。本姓瓜尔佳氏的鳌拜倒台时, 头一个在朝中提议诛杀他的就是出了名怕老婆的佟国纲。而佟国纲的夫人、佟佳氏一族的当家主母正是瓜尔佳氏、鳌拜的堂妹。

    以佟夫人的手腕和在婆家的地位,尚且不能弥补两族因利益产生的矛盾, 绣瑜还没有天真到以为把妹妹嫁给阿灵阿就能得到钮祜禄氏一族的支持。反而有可能在将来的风暴中,面临手足相残的境况。

    况且钮祜禄家自己也是一团乱麻,精彩程度堪比一部活的《红楼梦》——遏必隆留下的一等公爵位由孝昭温僖的嫡亲兄长法喀继承,嫡子阿灵阿因为年幼什么都没捞着。可偏偏法喀才智平平, 烂泥扶不上墙。阿灵阿混是混了点, 却力大无穷骁勇善战,很受康熙赏识。

    温僖之所以给阿灵阿指这样一门亲事,估计也有打压阿灵阿, 限制他妻族势力的考虑在里面。阿灵阿母子岂能服气?绣珍嫁过去又怎能得夫婿爱重?

    更别提温僖最近动作频频,又是掌管凤印、主理六宫,又是抬举章佳氏,又是拉拢绣瑜, 野心已现,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坐在窗边兴致勃勃讲述打猎故事的七格格了。

    绣瑜躲她还来不及呢, 怎么会把妹妹送进火坑?

    可是康熙金口玉言、温僖主动交好,她如果无理拒绝就是把钮祜禄家得罪死了。

    隔日, 乌雅太太就带了年仅十四岁的绣珍进宫,得知情况后母女俩都陷入了呆滞当中,乌雅太太饮了足足三盏茶才把那心慌的感觉压下去,连连摆手:“不成不成,这门亲事做不得。”

    绣珍更是脸色惨白。这对她来说是个死局:若嫁过去,以她的身份只会被人踩死;若不嫁,拒了钮祜禄家的公子,日后满八旗还有谁敢娶她?

    绣珍扑通一下跪在她面前,语带泣声:“长姐,我不嫁。我,我.......”

    绣瑜见她神色不对,身体因为过度紧张微微颤抖,顿时有了猜想,忙挥退众人,一把将她拉起来坐在身边:“老实告诉长姐,你心里是否有人了?”

    绣珍低了头避开她的目光,唯唯不语。

    乌雅太太惊道:“你这丫头!是不是佟家那个小子?我说怎么自你哥哥离家之后,你整日魂不守舍的!”

    乌雅太太丢了茶盅,单手握拳锤在女儿背上:“我打死你个丫头!佟佳氏的女人把六阿哥害成这样!你还有良心没有,你怎么对得起你姐姐?”

    绣珍不躲不闪地跪着,只是哭。

    “行了行了。”绣瑜起身扶了母亲到对面坐下。她虽然惊讶于妹妹的选择,但细细想来,法海的身份其实相当有利。他身份够高,却远离佟家政治斗争的中心,无权无势专心治学。这样的人,将来不管哪个阿哥得势,都会笼络善待于他,绣珍嫁过去至少安全无虞。

    唯一的问题就是,咳,皇贵妃还没下葬呢。如今她在宫里跟佟夫人碰面都会挨好几个白眼呢!

    绣瑜正色道:“你不嫌弃他的生母是奴婢出身吗?”

    绣珍万没想到长姐会有此问,言下之意竟是不反对了,当即收了眼泪:“他是后族公子,也从未嫌弃过我们包衣出身呀。”

    这一点连乌雅太太也无法反驳,脸上的愤愤之色不由褪了几分。

    “我与先佟皇贵妃之间势如水火,你若嫁过去,便是羊入虎口了。女子不比男儿天地广阔,他一日不高中进士,你就要一日在他嫡母和皇贵妃的母亲手底下熬日子。你可知道,自从顺治爷开科取士,二十年以来,高中进士的满族子弟尚不满半百之数?”

    绣珍脸上这才浮现出些许慌乱,她看到母亲心疼矛盾的脸色,又感受到长姐平和鼓励的目光,最终还是低头:“我不怕。”

    绣瑜这才笑了:“好孩子,起来吧。皇上带了阿哥们南巡,得半年方回,咱们还有时间慢慢筹谋。费扬古将军在山东筹备军粮,先把你哥哥叫回来再说。”

    被绣瑜念叨的康熙连个喷嚏也没打,此刻他刚带着阿哥们打渔归来。

    没错,打渔。

    此举就好比带着皇子们到丰泽园插秧,当然是体恤民情的面子工程了,但是皇帝即便是忆苦思甜,也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这所谓的打渔是指先张开横跨两岸的两张巨网,两岸数十艘官船拖着巨网行进,两张网逐渐会和,将鱼虾集中在河流中的某一段。然后康熙带着众皇子们登舟撒网,意思意思网上一两兜鱼,然后就由身边的侍卫代劳,最终满载而归,题词助兴。

    先不提此举是否得当,但是那一网带出万千鱼虾,跳动的银鳞闪烁着跃跃金光的景象,却是十足壮观。康熙还想趁机教育儿子们珍惜粮食、爱民重农,可是一回头,几个小的早已趴在栏杆上,倾斜着身子看得入神的是老三老四,一脸惊讶张圆了嘴的是老五,跳着脚拍手叫好的是死皮赖脸跟来的小六。就连太子和大阿哥也忍不住偷偷踮脚张望。康熙只得一笑,由他们去了。

    这样又行了数日,终于抵达高家堰。康熙却再也笑不出来了。高家堰地处洪泽湖东岸河防要处,曾屡次溃决。康熙带着众位阿哥弃舟等岸,率扈从数十骑一路视察武家敦等十几处险要之地,一日往返近百里。

    筑堤工程开始还不久,但工地上管理井井有条,沿着湖岸排开的指示修筑、挖掘方向的标杆笔直挺立,一直延伸到远方。赤膊的民工们依旧在微寒的春风中挥汗如雨,即使皇帝亲临,也没有

    分卷阅读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