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

      重生之归位 作者:狂上加狂

    分卷阅读43

    让人暗暗宰了几刀。

    琼娘其实不没有责备爹娘的意思。但是装修店铺开销大,不懂行的人,很容易便被那些个工头商贩蒙骗了去,现在提点下爹娘,以后跟那帮子人打交道,也可以多长些心眼。

    只是一家子人现在手头的银两不多,若是再没进项,只怕坐吃山空,最后连买桌椅开店的钱都不够了。

    琼娘从别馆回来的路上,坐在马车里就一直琢磨着这件事。

    现在皇山上的山路还没就铺就完,一些山间的凉亭也在修建。往来工匠无数,虽然也有些卖吃食的商贩,却坐地起价,每日吃上三回,也是不小的开销。

    可若是有物美价廉的小食,叫做苦力的工匠吃得解馋有价美,这看起来小小的生意,还是有赚头的。

    白日里她随着琅王车马前行时,便看见不少商贩啃吃干硬的炊饼,心里边隐约有了想法。

    待得算完了账目后,她归拢了下银两,对崔忠说到:“女儿想在路旁支起个卖炊饼的摊子,只是这炊饼里还想加些肥肉臊子,这附近的食材太贵,爹爹费些腿脚,明早回镇上买上一袋子面粉,再割些膘肥的猪肉来,我和娘制上一些,且卖卖,若是卖得好,便天天如此,这样一来,既不耽误店面的修缮,又有些进项。”

    崔氏夫妻都是小本的买卖人,这日日只花钱,不进钱的日子简直比杀人越货还叫人心慌。现在女儿提议卖炊饼赚钱,自然是频频点头。

    不过崔忠有些迟疑道:“我们家是卖糕饼的本行,为何不做些糕饼卖,那什么夹肉的炊饼听起来费时费事,不如糕饼做得熟手。”

    琼娘收了算盘,柔声道:“现在往来山上的都是工匠,每日里做的都是出汗的苦力,嘴里有荤腥才有气力,不然咱们家的糕饼再醇甜,他们也没有功夫悠哉饮茶品尝。”

    听琼娘这么一解释,还真是有些道理。

    今天自己的这个女儿巧舌战奸商的光景,他们夫妻二人也是看到的,那等气势,可不是平常人能比的,再不敢拿女儿当小孩子看了。

    再说面粉肥肉,也不是太过昂贵的东西,就算赔钱了,他们家暂时也能付得起。

    于是一家人说定,第二天一大早,崔忠便背筐回镇上买便宜些的猪肉。

    琼娘则用家里剩余的一点面粉揉水和面,然后用白布盖了盆子,放在屋里发酵。

    幸好是夏天,不用盖被子也发酵的甚快。然后将昨夜里泡好的黄豆过水煮好,用院子里原先主人留下的水磨去磨,磨出了满满一陶锅的豆浆。

    待得崔忠回来时,那面已经膨胀得满满一大团了。琼娘让娘亲将肥肉切丁,又让哥哥崔传宝摘洗了采来的野菜。

    然后用大铁锅将肉丁和佐料入油锅翻炒,调了酱汁开始加水熬煮。而那炊饼也搓团上锅去蒸。野菜则切碎腌了一盆。

    煮到一半时,她让爹爹在山下垒砌了个简易的炉灶,将大铁锅搬了下去,架在路旁接着煮。

    那卤味是琼娘特别调配的,香料咸盐加的甚重,顺着风离老远就能闻到。正值中午,有些工匠下山来采买食材,准备自己煮饭。可闻到了那香味,便好奇走过来看看。

    琼娘见人来,笑着道:“今日刚刚开张,且送来两个给两位师傅尝一尝。”

    说着,从一旁的罩着白布的长盘子下取了个煮得白胖胖的脆饼,用竹刀从中间平平剖开,然后舀了一勺锅里煮得冒着小泡的肉汤汁,浇入到炊饼里,再夹上一筷子的腌山菜夹进去,最后扯了一块草纸包上,递给了问询的师傅。

    那师傅已经被香味撩拨得不行,只觉得更加饥肠辘辘,接过来后,便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待得肉汁与山菜的清香混在一处滑过喉咙时,只觉得天上的龙肉也比不过这带馅炊饼的味道。

    第30章

    两个炊饼免费送出去后, 便又有三五个工匠前来问询。这次琼娘可不是免费送了, 而是一个卖七枚铜钱, 另外再免费送一碗豆浆。

    那豆浆是在井里冰过的,配着肉汁炊饼吃,更解腻解渴。前来修缮的工匠都是领皇差的, 小钱上并不囊中羞涩。这肉炊饼便宜又好吃, 谁还要啃自己带的干巴巴的炊饼?

    如此一来, 先是一锅的豆浆赠送干净了。接着中午不到一会的功夫, 满满一大锅的炊饼全卖光了。

    小小的钱箱子,也铺上了一层的铜板。就是这样, 还陆续有工匠下山来买呢!

    有了中午的底子,琼娘心里有了数。

    到了第二日, 便准备了三餐的量, 那豆浆也不白送了。除了炊饼外, 还准备了黍米饭, 蒸熟了的米饭浇上肉汁,若是肯加钱, 还能再卧一个鸡蛋。半熟的鸡蛋用筷子一搅还带着蛋黄汁,与肉汁拌在一处很下饭。

    这样香甜的饭菜,其实用料很省,那些个肉汁用的都是肥肉调味,勾的大汁儿, 主要是味道调得叫人爱吃。虽然价格不贵, 但是走起量来, 还是很有赚头的。

    一天忙下来,到了晚上,琼娘劈里啪啦拨弄了一下算盘,盈余居然有一贯钱之多,若是换成银子,足有一两呢。

    崔忠激动得吧嗒吧嗒地抽烟锅。刘氏也兴奋地说:“女儿,卖炊饼就行了,一个月下来岂不是能有三十两银子吗?”

    琼娘拢好了帐笑道:“娘,那些个工匠再过几个月也就完工了,到时候百十来人的工匠一散,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的客流?倒是来皇山的都是些官家王侯的家眷,只怕也看不上这肉汁炊饼了。我们还得快些拾掇了店铺,让素斋早日开张是正经。”

    崔忠吧嗒着烟袋道:“甭听你娘的,她就是见识浅,没见过什么大钱!”

    刘氏瞪眼道:“说得像你见过聚宝盆一样!老东西,还不快去给姑娘烧水泡一泡手脚?”

    夜色虽浓,可是一家人却有说有笑。

    虽则几日后有人模仿的崔家,也卖起了肉汁炊饼。但因为做不出琼娘那香飘百里的味道,生意寥寥无几,便只能作罢。

    如此一来,一家四口每日都忙的团团转,这边雇佣工匠继续抹平地面,给墙上墙灰。那边每日还要在路旁出摊。

    别说琼娘,就是干惯了力气活的崔家夫妻俩也是每到晚上累得筋疲力尽。

    不过虽然累,琼娘却觉得这样的日子过得甚是有盼头。店面收拾整齐后,到了细软装饰的环节也格外用心。

    她自来品位不俗,店面里的书画不用去采买,自己买了宣纸,画好后请人裱糊好,挂在整洁的墙面上,顿时生出了几分雅致。

    店里隔断的花屏买不起太贵的。琼娘便买了素面的净屏,然后自己上针线,绣上两面蜀绣的兰花点缀,再不见廉价的感觉,只带着悠远的意境。

    待得桌椅采买摆放整齐,清幽淡雅的内室,已

    分卷阅读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