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

      主人公的自我修养[综英美] 作者:千霁

    分卷阅读67

    一条腰带,”

    “珊瑚作带钩,琥珀作饰扣。”

    “如果这些快乐能打动你的心,”

    “来与我同住吧,做我的爱人。”

    抒情诗的结尾再次重复了牧羊人的热情请求,只是用词稍稍做了调整:

    “如果这些快乐能使你动心,”

    “那就与我同住吧,做我的爱人。”

    听人念与自己看似乎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立香听得微怔,直到罗曼合上诗集,转头用初夏绿叶般清新的绿眼睛看她时,她才回过神,同时意识到两人的距离不知不觉离得太近,这样一转头对视,鼻尖几乎要碰到一起。

    也才意识到两人距离过近,罗曼近乎条件反射地向后仰了仰,把距离拉开,单手握拳在唇前掩饰性地轻咳了一声:“现在有什么新想法吗?”

    “嗯……没有。”

    “我就知道立香一定,诶,没有???”

    辛苦努力没有得到一点成效,那样错愕的表情实在很有趣。

    立香忍不住偏过头笑了笑,补上后半句:“不过牧羊人希望为心上人献上一切快乐美好的心情能感受到,他说的都是他理想中最美好的事物,是吗?”

    “就是这个意思哦。”

    也知道被捉弄了,但对着她明亮的眼睛生不起气,罗曼伸手揉揉她的头发:“纯金也好,珊瑚也好,琥珀也好,在牧羊人看来都是和芳草、常春藤一样的美丽之物,提到仅仅为了让心上人高兴,想法非常纯净。”

    “不过你的疑问也很正常。这首诗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回复,是沃尔特·雷利在次年用同韵体写的《the nymph\'s reply to the shepherd》,借水边仙女之口逐字逐句针锋相对地回绝了牧羊人的请求。”

    他调出沃尔特·雷利的诗,像刚才一样,将整首诗和缓地念了一遍,不同的是刚才的语调洋溢着浪漫与希望,美好得仿佛梦境,而这次的语调却和窗外的季节一样染着霜雪气息,同时也更加真实:

    “如果整个世界与爱情青春永驻,”

    “每一个牧羊人的誓言都句句真诚,”

    “这些美妙的欢乐便会打动我的心房,”

    “来和你一起生活,做你的爱人。”

    花会凋谢,田野会零落。甜美的话语会被冷酷的心冻结。

    长袍、软鞋、花床、头冠、长裙、鲜花转瞬就会损坏、枯萎、被遗忘。

    最后,他念出了水边仙女的最终答复:

    “除非青春常在,爱仍繁盛,”

    “欢愉无期,岁月永恒,”

    “这样的欢乐才会打动我的心,”

    “来和你一起生活,做你的爱人。”

    梦幻的泡沫悉数被戳破,留下骨感的现实。

    罗曼自身没多少感觉,比起马洛的诗,他本就更倾向雷利的回复。他估计立香的想法和他一样,因为他觉得立香虽然和各种各样的奇怪事物都相性良好,但本质上是个特别实在的现实主义者。

    他看过迦勒底亚斯的记录,命运降临的那一日,在主控室下找到玛修,她只是试着搬了搬压住玛修的承重柱,发现搬不动很干脆就放弃了,坐在玛修身边陪她一起安然地等待死亡,连祈祷都不做,以至于他有点怀疑自己的记忆——

    预见人类终点的一刻,与绝望同时映入眼中的希望真的是这个孩子吗?

    会不会是他受到的压力太大,以至于幻想出了一个虚构的救世主转移压力,实际上并不存在其人。

    纷繁混乱的想法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层,他一直避免触及也不敢触及的怀疑:

    如果那一刻的他尚未失去所罗门的力量,那么以他的能力是有可能让幻想降临现实,达成召唤的。也就是说,让她背负艰难未来的,或许正是受到她信赖的他。

    如果是那样的话……

    “水边仙女的回答听上去很冷酷,不过。”

    少女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

    和在迦勒底时一样,那毫不自知的无心话语成为照入地狱的光:“牧羊人描绘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象,而仙女最先回答的是爱,也就是说牧羊人描绘的一切美好之中,她最看重的是牧羊人的爱吧。”

    内心被难以名状的感情盈满。

    多少次被痛苦蒙蔽双眼,看不见前方时像这样被拯救,已经无法去数。

    “谢谢医生!我知道该怎么写了。”

    少女轻快地抱了他一下,拿起诗集三步并两步上楼赶她的作业,就像一只夏日飞鸟在胸口轻盈地撞了一下,又飞快掠走。

    他看着少女的背影一路沿楼梯向上,最后消失在合上的房门后,心里像是得到了什么,又像是失去了什么。

    最终,他放弃去想那些无法辨别的情绪,让内心恢复纯净。

    就这样继续向上吧。

    有形之物终将毁灭,爱与生命同样不可持久,唯一凌驾于那之上而永存的只有理想之物。

    保持着现在的距离。

    也让那个人继续停留在你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那即是我所期望的完美结局。

    ◇

    我也曾有过理想生活 / 即使理想之地亦有死亡。

    & in arbsp;ego.

    作者有话要说:

    马洛和雷利的诗这里都只引用了需要的部分,原诗更长更丰富。

    最后一句拉丁文直译是「even in arbsp;there am i」,arcadia是古希腊的一部分,后来经常被用来指代过着田园生活的理想之地,与伊甸园类似,i可以理解死亡,也可以理解为我,所以就会变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

    我也曾有过理想生活/即使理想之地亦有死亡。

    两种理解都很适合医生。

    结尾的状态也停留在一种模棱两可的模糊状态,总体基调是悲观的,但悲观中又隐藏着一线希望,微弱却难以磨灭。

    #

    写的时候一直在循环梦工厂98年一部动画的主题曲《when you believe》,讲的是圣经旧约里出埃及记的故事。

    “奇迹不总在你寻求时出现,屈服于恐惧多么容易,但当你被痛苦蒙蔽,在风雨中看不见出路时,会有一个微小却持续回响的声音,告诉你希望已临近。”

    比较有趣的是官网给的歌词是希望临近,但两位天后唱的怎么听都是爱已临近。

    或许爱与希望本为一物。

    #

    第52章 碎片1

    那是某个晴朗的午后。

    窗户开了一半,让种植在墙边的蔷薇与紫罗兰的香气飘入室内,远处传来悠扬的风笛声。

    阳光透过窗户投下影子,将室内分割成几个区域。

    窗前的白色纱帘时不时被风吹得向上飘起,投射的影子也随之变化,有几次飘到立香膝头,像一朵飘浮在蓝天中的白云留下的

    分卷阅读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