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番外三 鸳谱

      奸臣夫人重生后 作者:乌龙雪

    第209章 番外三 鸳谱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可是这喜事若是一时间太多了,都爽在了一处,也真是够瞧的。

    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没想过,毕竟人生在世,各有难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纵然是荣华富贵到极致的皇亲国戚,还指不定有什么三亲六故的难处、妻妾子女的不平呢。

    而说到这一点上,莫说京城内外,就是大江南北的官绅百姓,都多少有点缩缩脖子,心照不宣的意味。

    毕竟,如今还卧病瘫痪在乾熙殿,皇位早就在退与不退之间的万岁爷宣帝他老人家,大约就是个有钱有权有妻有子然而糟心无比的典型了。

    天旭十六年除夕的宫变之后,谋逆有份的文皇后与丽妃朱氏两族皆灭,看在慈惠太后的份上勉强给朱家留了十岁以下的幼童,文家则只有那一位嫁到太子东宫的侧妃得以出宫落发,虽然前程断绝,好歹留得性命一条。

    三皇子魏王是早已在王府大火之时殒身,四皇子赵王也在宫变之夜伏诛,二皇子吴王一时虽然性命还在,但经过内阁与中书省反复商议,最终还是上报给了卧病残年的宣帝,请宣帝给二殿下赐下御酒,带着最后的体面上路。

    宣帝在病榻上早已言语艰难,面对着自家贤妻美妾爱子的下毒与逼宫,也不知道到底是愤怒更多还是伤心更多,总之最后还是亲自选了一壶鸩酒赏给吴王夫妇,到底没有将屠戮手足的这个名声再推给太子。

    而这一切的腥风血雨,到得天旭十六年的春末便彻底落定,不管是杀头还是流放,是审讯还是留档,都在五月底之前收尾结束。

    待到天旭十六年的秋风吹拂之时,京城上下的气象已经焕然一新。若非说有什么还叫人挂心的事情,大约就要数文安侯府荀家,以及与荀家最亲近的明家与俞家,密密匝匝叠在一处的婚事和喜帖了。

    几乎是五月刚过,玉竹堂和晴雨轩里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明锦城、荀滢、荀淙、俞正杉甚至俞芸心还有荀澹,一个一个来来往往的就跟走马灯一样。

    一开始还说是过来探望荀澈和俞菱心,还有如今一天天活泼成长的安哥儿的,倒是的确也带着各色各样的礼物,天南海北的新鲜玩意儿,亲手书画或刺绣的仔细体贴,俞菱心简直觉得自己这是回到了送嫁添妆的那个时候了。

    然而稍微沉一沉,她就有些哭笑不得了,既是明白的很,也是略略地有些头大。

    这让人精神爽的喜事,来的真是排山倒海啊!

    最有资本着急的,当然是明锦城。他从少年时就喜欢程雁翎,然而人家婚约早定,他又觉得自己兵法武功皆不如这位表姐,硬生生压着心思等了这样久,如今好容易祁家旧债已清一刀两断,如今又大局落定,年过二十的明锦城简直恨不得就跟当初荀澈提亲的时候一样,风驰电掣地赶紧过了流程。

    可程雁翎却是不着急的,她倒是没说不喜欢明锦城,然而却也没说喜欢。昭宁大长公主与程将军夫妇更是稳当的很,虽然与明家荀家皆是亲近非常,但也没丝毫露出什么松动口风,这让明锦城急的越发上火,羽林营的差事稍微松快几分,就频频往晴雨轩跑,要找荀澈出主意。

    荀澈却不爱见他,他殚精竭虑了这么久才提前摆平了整个局面,又在西北出生入死这些日子,让自家媳妇担惊受怕到要生要死,如今好容易风平浪静了,他还想闭门休息,早日算计出荀小小二呢,哪有心思开解迟钝程度堪比太子的明锦城?

    所以每次到这个时候,荀淙与俞正杉就是最好的挡箭牌。

    两个小家伙如今也是心急火燎的,见着明锦城就诉苦:“表哥,你说我应该怎么跟我爹说?我觉得她是喜欢我的,她哥她爹对我也挺好的。可是我现在也没官职在身,总觉得拿着家里的名头提亲就跟个纨绔似的。但是我又不能不提,当初她进京是来选秀的,耽搁到现在已经很久了,万一回了泉州,这远隔千里的,我可怎么办啊!”

    说到这里,荀淙那唉声叹气的样子比他爹还老成几分。

    相比起来,俞正杉到底跟明锦城比较不熟,也不好意思直接跟明锦城说什么,但开解荀淙的时候也是一脸情伤模样:“哎,荀四哥,你的心情我懂。我每次想到小婵的家人,也是的。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这人间之事,真的是万般皆难。”

    “哎。贤弟。”

    “哎,四哥。”

    两个小家伙一个不到十六,一个不到十五,举茶如酒,满面愁容,让明锦城额头的青筋都跳了又跳,很想在二人头上各敲一个暴栗,但忍了又忍,还是算了。

    或许再问问自家妹妹会有些主意,毕竟跟程雁翎最要好的还是明锦柔。

    然而他例行公事的帖子刚递进宫,好消息就直接从重华殿传来——太子妃明锦柔,又有身孕了。

    晋国公府自然阖府大喜,荀家楼家等等三亲六故也是欢喜非常,往宫里流水一般送入贺礼之外,到晋国公府道贺的当然也不少。

    而这个时候,当然也有长辈过来拍拍明锦城的肩:“你妹妹实在是个有大福气的,你这做哥哥的,咳咳,也得紧着点。”

    这话简直直接戳进了明锦城的肺管子,谁说他不想紧着点儿!!!

    然而就在他看着程雁翎的又英气又明丽的脸庞心里暗暗运气盘算个没完的时候,荀家那边却先传了喜信。

    齐珂在这次的宫变平叛之事上立了大功,然而面对太子与阁臣们的嘉赏,齐珂却只推拒了破格入朝为官的封赏,只求了楼相一封荐书,转而拜入了文渊书院,要去潜心学问。此举自然是赢得了士林称赞无数,而拜入文渊书院的三个月之后,由言大儒做媒提亲,荀家小女的婚事终于经过了无数风波之后,花落文渊。

    对此,荀南衡与明华月夫妇自然是万分不舍,荀澈面上看着平静,背地里跟俞菱心也犹自有些悻悻的,心情最复杂的反而是荀淙,虽然高兴妹妹有个才华相当、情投意合的才子姻缘,可自己的婚事岂不是就要向后拖了?

    着急之下,最终还是厚颜无耻地直接去晴雨轩里跪着求他哥想主意,三磨五赖撒泼打滚,最后连好事成双,给老太太冲喜、给皇上祈福之类的浑话都说出来,连荀澈带俞菱心都是又气又笑。

    不过确实看着那段家姑娘是个行事果决,心思清明的好姑娘,而荀淙也确实到了谈婚论嫁的岁数,于是在三亲六故为荀滢的贺礼还没预备齐全的时候,文安侯府为四公子荀淙提亲定亲的消息也传了出来,虽然确实也有些冲喜的说法,荀淙却是美上了天,甚至还不忘给俞正杉也带一句:“嫂子也想着点正杉罢,他都急的瘦了。”

    其实俞正杉的婚事比荀淙的还简单,当初晏家不愿意,到底是顾忌着荀家内部不知道到底会如何,到底长房二房是亲兄弟,老太太也是侯爷的亲娘。一时闹起来了似乎要翻脸,谁知道哪天和好了又有什么念头。晏家当初不愿意跟荀泽结亲,主要还是看不上二房的做派,俞正杉的勤奋上进还是人人可见,再者如今时局翻转,荀澈这样年轻便高居三品,将来前程不可限量,与他的小舅子结亲,谁还能不愿意呢。

    俞菱心虽然觉得婆家已经有两件婚事实在是够忙的,但总也没有因着这个就叫娘家堂弟的婚事等一等的道理,于是跟荀澈商量了之后便索性亲自保了媒,所以一时间这京城中的红绸红锦都抢手起来,一方面是几家要做亲的急着买,再者便是送礼的也忙得很。

    而在这个时候,俞菱心却没料到另两件婚事居然也差不多要定了下来,一个是荀澹与聂婧娘,当初荀澹觉得自己父亲祖母或者会玩火烧身,还是不忘请求荀澈夫妇照看聂婧娘,而如今荀家二房远迁柳州,不知将来前程如何,聂婧娘也还是愿意远嫁过去,看来二人也是当真有情。

    这件婚事虽然也不需要俞菱心如何操心,不过就是送了一份礼物,但想起前世里聂婧娘在与荀澹的婚事不成之后嫁给了齐珂,而今齐珂却成了荀滢的未婚夫,俞菱心还是有几分慨叹,这世事流转也是在是奇妙的很。

    而更让她惊讶的还有另一件——小郗太医与俞芸心。

    若说聂婧娘前世今生都是先与荀澹有情,世情回转之间也算重得圆满,俞芸心跟小郗太医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对的眼,可就让俞菱心意外到了极处了。

    她的确知道俞芸心如今越发大了也越发懂事,不与苏家人再如何牵扯来往,但与小郗太医却是什么时候搭上的?

    荀澈倒是淡定多了:“我请小郗暗中照应着些你们家,主要是怕人家从你家里下手。至于他们怎么互相瞧上的,谁能知道呢?所谓情不知所起,大约如是罢。”

    俞菱心想了想,不由哑然:“那倒也是,不过这样兜兜转转一大圈下来,如今婚事还没落定的,还是只有锦城与县主了?”

    荀澈摊了摊手:“听说县主以前曾经说过,想娶她的人,得能胜过她才行。”

    “哇——”隔壁一声婴孩啼哭传来,俞菱心赶忙过去看安哥儿,同时也叹口气:“我就当这是安哥儿心疼他锦城伯伯了。要想胜过县主,那实在是……”

    荀澈揽着她的腰一同过去,只是笑:“其实这也没有那么难的,到底他自己这鸳鸯帖子能不能写的成,就看他什么时候开窍了。”

    说着,目光向旁侧的书案一扫,目光掠过大红刺金的婚书帖子,还是那样满了从容悠闲,甚至让人地想揍他一拳的意味。

    第209章 番外三 鸳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