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

      风摇翠竹 作者:君子慢

    分卷阅读12

    风摇翠竹 作者:君子慢

    分卷阅读12

    跳进池塘,惊起一片虫鸣,夏夜好热闹。

    第二日,一家人穿戴整齐,用过早饭,租了村长家的驴车就往镇上去了。开的门来,里外洒扫的一尘不染。吉时到,挂上牌匾,准备点鞭炮喽!

    爹爹拿竹竿挑了一串红鞭炮,云峥拿线香点了,登时“噼里啪啦”的炸起来了,映荷和慕君同时伸手去扯,红绸飘落,露出牌匾来。

    “知竹斋”三个大字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是爹爹亲手写的。

    慕君舅舅一家人早就过来了,跟夏若虚,夏婉娘道喜,被请进去喝茶了。慕君舅舅悄悄塞了红包给夏若虚,恭贺生意开张。

    舅妈在里面转了又转,临走还拿了几件器具,特意找到慕君娘问价。慕君娘哪能收她的钱,还要脸上陪笑,总算把她打发了。

    周围的店家听着声音,也陆续过来道喜,夏婉娘和慕君娘一一热情招待,又唤慕君和映荷拿托盘端了些点心和切好的瓜果出来。

    人越聚越多,一些小孩子见有吃的派发,拖着大人的手不愿走,大人只能跟着进来瞧瞧,一瞧之下,还有点意思。

    店内敞亮,墙上挂着各种竹制器具,家用的竹席,蒲扇,竹砧板,竹筷,竹筷篓,竹蒸笼,竹簸箕,竹筐,竹篮,竹篓,竹枝扫帚等等,靠墙摆着竹桌,竹案,竹椅,竹屏风,一应俱全,做工精良。

    正中摆了几个架子,放些小物件,布置疏朗有致,让人可以细细把玩。

    有那小小竹杯,竹碗,打磨光滑,正适合给小孩子用;竹叮当,竹蜻蜓,藤球,蛐蛐笼,鸟笼,小巧可爱,别具心思;挂起来的竹风铃还能随风发出“咚咚”敲击声,小孩子拿起就不愿放下;还有那小布偶,兔子,小狗,小猫,小鹿排排坐,呆萌可爱。

    还有书房用的,竹笔架,竹笔筒,竹笔洗,竹笔枕,竹简,竹编灯座,灯罩,都是平常物件,难得的是线条古朴,别有韵味。

    靠角落空出一块地方,放了一个小小的秋千架,几辆木马和藤车,还有两个奇形怪状的东西。这里挤满了小朋友,慕君,映荷还有云峥在这招呼着。

    一条长木板架在三角底座上,木板两端安了小凳子和扶手,上刻着字“跷跷板”。两个小孩,一人坐一头,这个往上,那个往下,玩的不亦乐乎。

    还有一个拱桥似的木制玩意,一头做成几踏小楼梯,另一头磨得光滑如镜。从楼梯上去,再从那边滑下,原来这个是“滑滑梯”。

    木马也很受欢迎,有好动的小男孩已经爬上去了,自顾自的在那“驾驾”的叫着。吓得大人马上围过来,不过看了一会,还是很安全,也就由着孩子玩。

    小慕兰坐在小藤车里,夏爷爷和夏奶奶推着她,在店门口大街上转来转去。慢慢就有那抱孩子的围上来,觉得新奇。

    “进去看看,这里卖的,很实用哩。”夏奶奶指着“知竹斋”说,这样还真给店里招徕了一些人。

    有位老大爷看中了竹砧板,拿上柜台问价,比外面卖的稍贵几文钱,正犹豫间,夏婉娘说道:“这位大爷,一分钱一分货,我家的东西用料足手工好,不是外面那些能比的;又是做街坊生意,您用得不好,尽管回来找我夏婉娘。我们现在新开张,您多带几件,还能给您算便宜点。”

    老大爷看看东西,确实比外面的齐整,又买了竹筷,竹筷篓和竹蒸笼,用红绳系了,笑呵呵地出门了。

    又陆续有人来柜台询价,夏婉娘和慕君娘忙的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书房用的物件,买的人不少,凡是读得起书的也不在乎这几个钱,图个新鲜,文人墨客嘛,大抵都对竹子有好感。

    有小孩手里抓了一把小玩意,竹风铃啊,竹叮当还有竹蜻蜓,拽了大人要买,大人没法,看也不贵,就买了哄孩子开心。

    布偶也很得小朋友喜欢,卖得最快,不一会就没了。木马和藤车问的人也不少,可一般人家都嫌贵,倒是没卖出去几个。

    临近午时,人渐渐少了,姑姑忙着算账,慕君娘和慕君去灶间简单做了点饭菜,都是早上自家带来的。

    “生意不错,一上午就卖了半吊钱呢!”饭桌上姑姑两眼晶亮,兴奋地说。

    忙了一上午,大家都有些乏了,不过一听到姑姑的话,又都高兴起来。

    “慕君真是心思玲珑,跟爹两个做出这么多精巧玩意,哥哥,嫂嫂,你们养了个能干女儿啊……”

    “爹,姐姐这是不是叫蕙质兰心?”

    “好了好了,小姑娘家,让你姑姑都夸上天了……都快吃菜……”娘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暗暗高兴着呢,给慕君夹了好几回菜。

    饭毕,爹娘带着爷爷奶奶,云峥,慕兰赶着车回去了。老人要休息,爹和云峥要上学堂,娘要回去料理家务。

    铺子就正式交给姑侄三人了。

    ☆、第九章端午临中夏

    “老三,这桃花镇的富户肥的流油,当初可是你丫说的?”一名满脸横肉的光头一边往嘴里塞着牛肉,一边问。

    “是啊,老大!我们不也偷了这么多银子吗?”旁边站着一个贼眉鼠眼的瘦小男子,贪婪的看着老大手里的牛肉,讨好地回答。

    “蠢货!”光头反手就是一巴掌,打得瘦子跌坐在地。

    “那你怎么不说桃花镇的巡检使是他霍乘风?”

    “这这,我事先不知道啊……”瘦子捂着脸,稀疏的眉毛都快耷拉到嘴角。

    “妈的,弄这么多银子有个屁用?我们有命带出桃花镇吗?老二就是例子!”光头汉子说得咬牙切齿,脸上的肉都在打颤。

    瘦子不敢说话,缩成一团,生怕又挨打。

    这个光头和瘦子,再加上他们口中的老二,正是夏国官府通缉已久的大盗团伙“不走空”。说是盗,其实他们手段极其残忍,能偷便偷,惊动了人便杀,绝不走空。

    “不走空”三人以前一直在北边的梅州一带流窜,这是第一次到青州。

    老大光头在江湖上混了些年月,大青山的山贼们被一锅端的事他也有耳闻,大青山三十六金刚一个不落,全被摘了。跑得最远的是三当家,直到千里之外的鹿州,都快出夏国地界了,就这样还是被捉回来了。

    经此一战,霍乘风“活阎王”的名头江湖上无人不知。

    没想到这次被这个不长眼的老三带到“活阎王”的地头上来,这不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吗?

    一日前的深夜,“不走空”一伙潜入桃花镇刘大户的大宅,静悄悄偷了金银财宝若干,正待溜走之时,惊醒了看门的老苍头。老三上前一刀将其毙命,但老苍头的呼喊声已经暴露了三人的行踪。

    巡街的捕快闻讯赶来,

    分卷阅读12

    分卷阅读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