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

      拜相为后 作者:一度君华

    分卷阅读73

    拜相为后 作者:一度君华

    分卷阅读73

    四个字——安好,勿念。这些信件有的来自吐蕃,有的来自大月氏。一个月有三四封,他抚着这些信件,挺过大荥最艰难的阶段。

    何简曾经主张过割地赔款,行和亲怀柔的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无疑是缓和矛盾之举,但沈庭蛟断然拒绝。仿佛有一双眼睛时刻注视着他,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再见面,那个桀骜的家伙会如何嘲笑他这个软弱无能的帝王?

    他亲赴战场,登上城头督战,告诉所有将士,他宁做亡国之君,绝不割地乞降!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大荥军民却空前团结,军队士气不论胜败一直不曾低落。一年半以后,突阙国力耗损不小,不再大规模进攻,只能搞些小打小闹的骚扰战。

    而殷逐离的信件慢慢地开始减少了,由初时的一个月三四封变成一个月一封。两年后,大荥重新安定,沈庭蛟再也没有接到殷逐离的只言片语。连沈庭蛟都觉得她仁至义尽了。他像殷逐离一样保护着殷家,这个几经风雨的大家族仍旧经营着自己的商铺,诸事照常,未受到任何波及。其实连殷家的宅子也没有人敢动,仍维持原状。

    沈庭蛟保存着殷逐离的每一封来信,上面这家伙有时候用颜体,有时候用隶书,有时候用柳体,甚至有一封用的吐蕃语。可以预见她的生活像这些丝绢一样,日月依旧但多姿多彩。

    沈庭蛟从不提起她,只是偶尔仍不经意看见她,或者懒懒地靠在床头看书,或者在书案前埋头临字。他知道这是个白眼狼,一旦放出去就从来不想家,可他就是忍不住想起这样的她,今天吃雉鸡明天煮天鹤,上午在发间别几根孔雀翎,下午在衣上缀雉鸡五彩的尾羽。他终于理解了那些昏君,为什么能够抛舍万里河山,剖心挖肺,只为博一人欢心。

    沈庭蛟一直不提起纳妃立后的事,而朝中诸臣却渐渐等不得了,每日里催促的折子堆积成山,不少家中适龄女儿的臣子更是四处蹦跶。何太后日日在宫中设宴,专门宴请各大家族女眷。后宫日日笙歌,美人如云,但当第三百六十二幅画像被束之高阁后,便是她也再按捺不住:“以前你总说大荥国不富、民不丰你就不纳妃。如今政治清明,国家百姓虽不富裕却也算是蒸蒸日上,你到底什么时候才纳妃?”

    沈庭蛟通过四届进士科的科考很选拔了些人才,如今朝中青年才俊都是他的人,傅朝英和薛承义也被放了出来,只是俱免去实权。傅朝英得了个铁帽子王的爵位,在长安做个富贵闲人。而薛承义如今被削去封地,软禁在长安,倒是傅朝英经常溜去看他,二人斗鸡下棋,比试一番刀剑,以消磨时日。

    “连母后也不能知朕心思吗?”沈庭蛟蘸墨临帖,他每夜都很晚才睡,日日早朝,当日的奏折从不过。众人都说他勤政,殊不知他只是无处可去。只有很累很累了,才能倒头便睡,合眼天明。此时他轻声叹气,“朕不想纳妃了,过个几年,从诸郡王中挑一位德才兼备之人,传位于他吧。”

    何太后料不到他痴傻至此,又派人暗访民间长相眉眼与殷逐离相似的女子。这样万里挑一,还当真找了五个,俱是身材高挑,眉眼英武的。她令宫中嬷嬷调教,又装作无意般引沈庭蛟去看。

    沈庭蛟确实看了两眼,但见几个女子在嬷嬷的藤条之下循规蹈矩的模样,他一笑之后便再没有传唤几女的意思。

    如此耽搁下来,立后就成了大荥的头等大事。诸位大臣们整日里磨牙,催促立妃的折子倒是比启奏国事的折子更多。沈庭蛟取消了大荥每两年一度的选秀,宫中女子也多存了飞上枝头的心思,使了劲往他身边靠。何太后甚至发下话来——所有宫女,不拘出身贵贱,只要能爬上龙床,立刻封为贵妃。

    人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然而这些年想要爬上龙床的宫女无一人成功。某将军甚至为了自己的女儿写了一本《龙床疑策》,但一直未能奏效。嘉裕帝的龙床,成了比突厥大营更难攻占的地方。

    何简先前一直不言语,最后见众人实在闹腾得很了,始才和何太后商量:“要么……重新再考虑一下殷逐离?”

    何太后有一段时日没有再听到这个名字,可这个人却一直梗在她心里。她靠在凤椅上,最终也只是叹气:“只是如今……又往何处寻她?”

    何简却似胸有成竹:“若是太后无异议,要寻她不难。”

    何太后是真的累了,她像很多年前将沈庭蛟交给何简一样挥手:“先生,哀家老了,这些事不想再管了。人说女生外相,我这儿子也是个胳膊肘往外拐的。若是先生能够将她寻回……”她闭上眼睛,思索了许久,“本宫不再过问了,随他们去吧。”

    次年岁末,唐隐的生辰,沈庭蛟只身前往长安西郊的陵地,带了一坛好酒。事实上他每年都来这里,虽然这很有猫哭耗子的嫌疑,但他相信只要唐隐葬在这里,殷逐离早晚都会回来。他已经等了三年,但他从来不曾放弃。

    唐家人的祭祀已过,唐隐的墓前还摆放着好些酒食。那日下雨,他在碑后坐了下来,倚着冰冷地墓碑,先洒了半坛酒祭他:“有时候还真是挺嫉恨先生,我求之不得的,先生弃如敝屣。可现在,不管是我高居明堂也好,先生长埋地底也罢,终究都只能是孤身一人。”冻雨零星,他着了一身紫色的貂裘,浅浅地饮着酒,“先生,你我也算是同命相怜,我敬先生。”

    独饮易醉,况他酒量又不好,一个人慢慢饮到头脑昏沉。

    待天光暗,浓雾渐生。他酒气散尽,寒意侵体,被冻醒过来。隆冬的夜晚无星无月,有人踩踏残雪碎冰而来。他侧耳细听了一阵,闻声渐近,不由得紧紧缩在石碑之后,心跳太快,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你终于回来了吗?

    细碎的声响停在碑前,沈庭蛟五指紧握,连呼吸都压得极细,片刻之后,浓烈的酒香四溢。沈庭蛟忍着想看她一眼的冲动,听见衣物摩擦的声音,她似在碑前蹲了下来,以袖抚去碑上乱尘:“师父,我久不回长安,你坟头怎么也不长点乱草,这般整齐如新的模样,让人想吟两句诗都觉得不应景。”

    沈庭蛟想过无数种重逢的情景,或许是脉脉相望,或者是相视一笑,可是他听着这久违的声音,突然想流泪。

    漆黑的雨夜,她的声音仿佛也沾染了寒凉:“其实走的这些日子,我也挺想念长安的,姆妈天天催着我嫁人。可是突厥的男人吧,一身胸毛也就算了,他们还流行火葬,火葬也还可以忍受啊,可是他们春天死的秋天葬!秋天死的春天才葬!你说这不有毛病嘛!死在他们那儿还得吓我半年才真烧!”

    她也靠着墓碑坐下来,那牛毛细雨零星而下:“月氏人吧,吐火罗语难学也就算了,还什么都是以

    分卷阅读73

    分卷阅读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