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7

      三国之顾盼生辉 作者:意元宝

    分卷阅读667

    三国之顾盼生辉 作者:意元宝

    分卷阅读667

    道:“杨府传来消息,杨太爷服毒去了。”

    “哪个杨府?”听到杨府曹盼微微一顿,虽然脑海中闪过一道可能,但还是想要确定一下。

    胡本道:“中书令的杨府!”

    曹盼怔了怔,半响后才道:“着八百里加急送到德祖手上。”

    目光看向周不疑,周不疑立刻地应声,曹盼轻轻地一叹,一生为了汉室而不择手段的人,最后做的这一件事,只为了杨修,也为了杨氏满门。

    第370章 晚辈

    八百里加急,杨彪的死讯送到了杨修的手里,杨修日夜兼程地赶回洛阳,第一件事便是入宫与曹盼请罪。

    只是父亲落得如此的下场,杨修亦是悲痛,但是杨彪做的事,杨修羞见于曹盼。

    只与曹盼磕头,“陛下,臣有负陛下的信任。”

    他以为,他已经说服了杨彪,没想到,没想到杨彪最后竟然会这么的坑他。但在最后,杨彪又用自己的性命为他证明清白。

    曹盼走到杨修的身旁,亲手将他扶了起来,“德祖不必如此,朕知你之心,从不疑你!”

    杨修泪满盈眶,唤了一声陛下。“杨太尉做的是杨太尉做的,与你并无干系。德祖违背太尉之志,一心助朕,助大魏,朕都知道。”

    一句朕都知道,更叫杨修泪如雨下,“臣谢陛下,谢陛下!”

    怎么不谢,就杨彪做的事,诛杀满门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曹盼因顾念杨修,至今不动杨门一人,杨彪之死,也只是他服毒自尽,非曹盼所为。

    曹盼道:“回去料理太尉的后事吧,旁的事,暂且放着。”

    “谢陛下!”杨修再次与曹盼叩首,曹盼点了点头,目送杨修离去。曹恒一摇三摆地从里头走了出来,走到曹盼的身旁,曹盼抚过曹恒的头,“阿恒,你要记住,一心为你尽忠的臣子,万不可伤了他的心。杨修杨德祖,以后必会成为大魏的肱骨之臣。”

    曹恒听着目光闪了闪,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

    而杨修回到府上,面对杨彪已经凉透的尸体,痛哭不矣,其妻与杨修道:“父亲留了信与郎君。”

    杨彪又不是傻子,他既能服毒自杀,说明其中的事他心里清楚,清楚着,该安排的早便已安排。

    那么一封信,杨修打开看着,杨彪并没有多说什么,只那么两句话,“大汉已亡,我早该随大汉一同死去。对你不起,为父来世再还你。”

    来世,狗屁的来世,连眼下的都做不到,怎么敢求来世。

    杨修哪怕心里一句一句地说着这样的话,依然哭成了泪人,他想起了小时候是父亲教他写的第一个字,是他教他识的第一个字,也是他慢慢的教他如何识清朝局。

    原本他们父子的关系极好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好?

    大概是他下定了决定要追随曹操,与他的志向相悖之后,他们走的不是同样的路,各自容不下各自,也各为主,各为其志。但是,他们都同样想要保护对方,他哪怕说过再狠的话,也只是想要杨彪可以改变,不再坚持那份复汉的心思。

    可是啊,哪怕到死,杨彪都没有放弃,没有啊!

    杨修跪在杨彪的灵柩前,哭得像个泪人。

    司马家与陈家作为挑起内乱之首恶,午门斩首之后,相关之人,如那长安之内同样蠢蠢欲动,却叫司马末与秦无彻查之后,人证物证确凿呈上,曹盼朱笔批下,为乱大魏,通敌叛国者,诛!

    如此,又是一波杀戳,直杀得世族们皆是心惊胆颤。

    也在这个时候,纵杨修已丁忧在家,有人上折参杨修治家不严,其父杨彪与司马懿还有陈群勾结,意图乱北方各族,还有参秦无于长安时私自出兵,中诸葛亮之计,令大魏损失惨重,请曹盼秉公办事。

    “秉公办事。你们是想让朕如何秉公办事杨氏,诛杨氏满门?”曹盼面对参杨修的人,直接地问。

    “陛下彻查通敌叛国者,杨氏一门,其罪不亚于司马懿与陈群等人,杨彪纵死,也当严惩。”那人似是与杨氏有仇,听听这话,哪怕杨彪死了,这还不打算放过了。

    曹盼道:“严惩是打算让朕将杨彪的尸体五马分尸?还是将杨氏满门,连着杨修杨德祖在内都推出午门斩首?”

    有意见提意见好啊,曹盼再问!那人哪怕再傻也听出了曹盼话里透露的恶意,半天答不上话来。

    “参杨修之前,你可知北地与各族约法三章,是杨修在被匈奴掳去后,刚刚脱困便前往各部达成的?你可又知,朕如今诛杀的通敌叛国者,皆只诛首恶,并没有累及满门。朕听着你的意思,是觉得只诛首恶不够,而是要尽诛满门,或者,夷三族?”曹盼一个又一个的问,那人一听立刻地跪下了,“陛下,臣无此意,臣无此意。”

    开玩笑,曹盼的话音刚落,满朝的世族们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他,显然他要是敢应一声是,下一个被剥皮抽筋的人就是他。

    曹盼冷冷地一笑,岂不知此人因何如此,知道那又如何!曹盼道:“朕以为,杀司马氏与陈氏满门足够震慑了,所以其他参与通敌叛国者,朕只诛首恶,不罪及其家人。诸卿都不说话,朕还以为你们都觉得朕这般宽宏处置挺好的,原来,竟不是?”

    “陛下,陛下多虑了。陛下网开一面,臣等皆明白陛下一片仁厚之心。杨中书令之事,首恶者杨彪已服毒自杀,杨彪所做与杨中书令并无干系。”崔琰出列十分肯定地表示对于曹盼没有大开杀戒之事非常的高兴,所以也不希望曹盼再挑起杀戮。

    “诸卿与崔公的想法一般?”曹盼并不因崔琰开口就那么简单的把事情掀过了。

    一眼掠过下头的诸臣,尤其是世族出身的人,世族联姻,那叫一个复杂,每一家里头都有可能是自家的亲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于曹盼只诛首恶而松一口气的原因。

    “臣等附议。”众人赶紧的表态,生怕晚了一步惹了曹盼不高兴,大开杀戒。

    曹盼轻哼一声,“如此,你们最好都记住一句话。于己不施,勿施于人。想要借朕的手杀谁灭谁,除非你们的敌人如同司马懿与陈群一般,犯下的是为祸大魏之事,否则,不要轻易的开口。朕容你们有私心,但是在你们的私心之前,给朕摆正了你们的公心。”

    “杨彪纵有千万般的不是,但杨修为朕安定了北方,这份大功也足能抵了杨彪做的事。为人臣者,如杨修一般思为朕尽忠,为大魏尽力办好了事,朕自会记着。该办事的时候不办事,事后鸡蛋里挑石头,朕许你们一回,但是,不要再有第二次。”

    一眼落在那参杨修的人身上,那人被曹盼极具威严的一扫,一凛而连忙地跪下伏首道:“臣记下了,臣记下了。”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哪怕你担不了,但

    分卷阅读667

    分卷阅读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