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8

      三国之顾盼生辉 作者:意元宝

    分卷阅读568

    三国之顾盼生辉 作者:意元宝

    分卷阅读568

    必行此大礼。”

    拖着病重之体还硬是将诸葛亮扶了起来,诸葛亮是懂得医术的人,一眼就看出了刘备这是油尽灯枯之兆,唤了一声陛下。

    “军师想跟朕说什么只管说,朕洗耳恭听。”刘备却是拉着诸葛亮坐于一旁的榻前,诸葛亮道:“子龙于亮的床前自刎一事,陛下可知?”

    刘备道:“朕已耳闻,子龙之死,朕亦悲痛,朕不解,子龙与军师素来交好,子龙为何如此,难道是做了什么对不住军师的事?”

    “陛下请看。”诸葛亮将赵云留下的遗收递给了刘备,刘备一尽阅完,面露惊色,“他们,子龙与二弟三弟,都曾对军师做了什么?”

    “并非对亮,而是对臣的妻子。”诸葛亮道破,诸葛亮的妻子是谁,旁人不知,刘备还能不知?

    “子龙死前曾与亮说起,多年前,他与关将军、张将军随陛下往南阳寻亮,亮那日请陛下等离去,张将军中途与陛下寻了借口离开了,实是回去偷听亮与拙笄说话,张将军知她是曹操之女,在臣将之赶出家门后,趁着暴雨,三人出手杀她。当日,她受重伤而逃,而他们,更为了防备她回来寻亮,一再换岗,一意置其于死地。”

    对于赵云所言,诸葛亮不减不加,一五一十地告诉刘备。刘备大惊失色,“他们怎能如此。纵曹盼是曹操之女,那个时候,她是军师之妻,单为军师,不当那般待她。”

    此言,刘备道得真心,杀了曹盼,本来偏向他的诸葛亮完全可能会因此而后悔,由着曹盼好好地活着,诸葛亮既然已经决定了,也将曹盼赶了出去,诸葛亮就不可能再因她而改主意。

    事情做多了,反倒是弄巧成拙。那个时候的刘备,绝不可能会想到曹盼会有今日之为。

    “亮,心中有愧。亮,对不起她。”诸葛亮直白地道破此时他对于曹盼的心情。

    “朕知道。”刘备没有问诸葛亮当日为何没有察觉此事,可是,他明白,诸葛亮从知道这件事的那一刻起,满心对于曹盼的愧疚,怨恨自己,都将无法消除。

    “孔明,朕时日无多了,大汉,朕欲托付于你。”刘备听着诸葛亮说完,便也道了自己想说的话,他会这样急急的召诸葛亮前来的原因。

    在没有关羽与张飞还有赵云对曹盼做这样的事情之前,诸葛亮知道刘备召了他来是要托付后事,但是诸葛亮选择了把这件事一五一十的告诉刘备,也是给了刘备思虑的机会。

    刘备握住诸葛亮的手,“孔明可愿意将来如辅佐朕一般的辅佐阿斗,匡复汉室,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安乐太平?”

    “陛下当知,亮对拙笄有愧。”诸葛亮重复地提了这一句。

    然而刘备道:“那又如何?军师爱她之心从来不减,或许因着此事,因愧而更爱,但于国家,于大义之前,从此军师如何选择,朕相信以后的军师也会如何选择。”

    这样全然信任的模样,诸葛亮唤了一声陛下,刘备咳嗽一声,再问与诸葛亮道:“孔明可愿?”

    一句可愿,是征询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眼眶泛红,却没有立刻地回答,刘备也不急着催促,再次问了一句,“君才不逊于曹盼,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孔明可愿?”

    “陛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与刘备跪下了,郑重地承诺,刘备露出了一抹笑容,如诸葛亮其人,一言九鼎。

    刘备再次扶起诸葛亮来,与诸葛亮道: “早年兴兵攻打汉中也罢,这一次打孙权也好,皆因未听军师所言,方有此败。朕,对不起军师啊!”

    “陛下不可如此,是臣,没能拦住陛下。”非不想拦,是拦不住。

    刘备眼中带泪,“军师切不可这般说,过在于朕,非是军师。”

    “去,让阿斗和李严来。”刘备吩咐人去叫刘阿斗与李严来,说着咳嗽了起来,诸葛亮唤了一声陛下,刘备拍拍诸葛亮的手,很快刘阿斗与李严走了进来。

    刘阿斗与李严走了进来,与刘备行以大礼,刘备道:“朕去后,军师为丞相,李严为副。共持国事,复兴汉室,不可忘。”

    “陛下放心,臣必不敢忘。”诸葛亮与李严同作一揖而道。

    刘备冲着少年刘阿斗招了招手,“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与丞相见礼。”

    刘阿斗听话地朝着诸葛亮作一揖,“亚父。”

    诸葛亮与刘阿斗还以一揖,刘备道:“军师,朕之所言,皆自肺腑,若有一日,他无能领国,军师取而代之,朕只盼这江山天下,能够一统,百姓得以安乐。朕不能成,望军师可成。”

    “陛下,臣必竭尽全力,为陛下荡平天下,还百姓一个安乐。”诸葛亮郑重许之,这是刘备的心愿,又何尝不是他的。

    “好,好!”刘备笑着说。“子龙待朕一片忠心,朕请以子龙厚葬。”

    “当之。”无论赵云做了多少对不起他的事,人即一死,百罪全消。赵云那样的人,理当厚葬。

    得了诸葛亮的理解,刘备露出了一抹笑容。随后,刘备逝于白帝城,以其子刘禅继位,诸葛亮为相,李严为副,益州大事,由诸葛亮主持。

    此消息传扬天下,曹盼最关注的却是,“赵子云自刎而死?”

    “是,于夷陵大战之际,臣照陛下的吩咐射杀赵云,赵云死里逃生,在刘备病重的消息传回成者前,赵云自刎死于诸葛孔明的榻前,随后诸葛孔明才赶往白帝城。”奉曹盼之命前去添没加醋,甚至是寻机会射杀赵云的人,这便回来复命了。

    曹盼站了起来,来回的跺步,“朕让你说的话,你说与赵云听了?”

    “说了,臣确定赵云一定听进去了。”这般肯定,曹盼点了点头。

    挥袖让其退下,曹盼自思量赵云为何自刎?难道,赵云当日南阳发生的事都告诉诸葛亮了?

    如此念头一闪而过,曹盼勾起了一抹冷笑,赵云,是在听闻刘备病重之前决定自刎死于诸葛亮榻前的呢?还是在之后才决定的?

    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个月,曹盼笃定了只有赵云会有可能跟诸葛亮承认他曾所为之事。因赵云当日的手下留情,更因,赵云与诸葛亮交好,赵云者,儒将也,心怀仁义,远胜于关羽,张飞。

    诸葛亮待人以诚,他对赵云越好,赵云心中有所感,也必会记在心上。她倒要看看,赵云能不能一辈子不说。

    可是,这个时机,赵云选得太好了,以自刎谢罪,还在诸葛亮的榻前,人死如灯灭,哪怕诸葛亮因知晓他做下的事而心神受震,赵云一死,也必然不可能再怨恨于一个死人。

    而刘备,此事,以诸葛亮的性子,赵云自刎于他的榻前,此事刘备一定会问诸葛亮,诸葛亮根本无须刘备来

    分卷阅读568

    分卷阅读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