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1

      三国之顾盼生辉 作者:意元宝

    分卷阅读481

    三国之顾盼生辉 作者:意元宝

    分卷阅读481

    “不是。”纵然心里不认,嘴里还是顺着说。

    眼前的卞氏虽然是他的母亲,但她一直以来都跟曹操一样偏爱于曹植,曹丕很清楚如今支持他当世子的人多是世族中人,他又怎么可能会与世族反目?

    卞氏道:“子桓,无论你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盼盼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我们都是曹家人,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她是不会做出对曹氏不利的事来。”

    曹丕道:“她不会,我也不会。”

    话乍听着像是没什么问题,然而卞氏想到了曹丕为什么让她请曹盼入宫,“有些事,多听听你阿父亲的,不然多看看盼盼的。”

    “母亲觉得我不如她?”曹丕直问。

    “你自己觉得?”卞氏反问,曹丕握紧了手中的拳头。

    卞氏注意到了,但她还是公正地道:“你得承认,你是不如她。你的这些兄弟,没有一个如她。”

    若非曹盼是个娘子,曹操的位子只能是曹盼的。

    “今日,谢谢母亲。”曹丕并不想再跟卞氏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说得越多,他心中的不平越烈。

    他们原本偏爱曹植也就罢了,曹操以为他不如曹盼,如今就连卞氏也是这般的认为,他果真就那么差?

    卞氏听到曹丕那么说,凝望了他半响,“子桓,你总要分个亲疏。盼盼从来没有害过你。”

    依然是帮着曹盼说话,然而曹丕显然是听不进去的,“以前或许是,但这一次如果不是母亲出面,事情闹到了父亲的面前,父亲只怕更会厌了我。”

    听到这里,卞氏一顿,“你的意思,这又成了盼盼的错了?”

    曹丕没有说话,又何尝不是默认了。

    “子桓。盼盼为什么敢把话说到你父亲的面前,而你却不敢?”卞氏确实是个聪明人,曹丕没有发现问题,她却发现了。

    “因为你清楚,盼盼的话捅破天说也无人能指谪于她,而你说的那些话叫你父亲听见了,只会觉得你毫无远见,不仅没有远见,更为人而所利用。”卞氏看出了曹丕那隐藏的不屑,话往重里说。

    曹丕果然惊得盯着卞氏,卞氏道:“你自己无理还想要硬撑着,反倒怪人家有理的把话摊开了说?子桓,你竟无容人之量?”

    后面的一句反问就像是一把刀扎入曹丕的心口,曹丕连忙地道:“我并没有。”

    卞氏道:“你若没有,刚刚的你是什么态度?”

    直把曹丕的态度指了出来,卞氏板起了一张脸,曹丕销声了,忙与卞氏告罪道:“母亲,我往后再也不敢了。”

    曹操一直在曹丕与曹植之间没有最后定下谁为世子,两个都是她的儿子,无论是谁继位,卞氏都无所谓。

    但对于曹盼,卞氏一直以来的态度都是捧着,疼着,万不能让她委屈了。她还记得曹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我的盼盼,就连我都不能让她受委屈,更何况别的人。”

    卞氏不会以为曹操把这句话给忘了,看这些年来曹盼日子过得如何,因曹盼自己有手段立着,无人能让她委屈了,所以曹操并没有过多的出面,但是,一但曹盼真受了什么委屈,给她委屈的人,曹操会如何对待那就是未知之数了。

    “王后,公子,出事了。”卞氏还有说什么话,外头传来了内侍的叫唤,卞氏也顾不上了问道:“出了什么事?”

    “大王派人把崔琰崔大人捉起来了。”内侍急急来报。

    第325章 开言路

    崔琰呐,那可是被曹操称赞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的人。

    曹操还远征在外,怎么会突然将崔琰下狱了?

    卞氏再不管朝廷的事,但曹植娶的是崔氏女,崔琰可是崔氏的亲叔叔。而于曹丕,崔琰那是支持他为世子的重臣之一,崔琰突然下了狱,其中的原由叫他一凛。

    但崔琰下狱的原因是让人意外又有些无奈的。

    曹操称魏王,众人皆上表祝贺,昔年崔琰所推荐的一人名为杨训,上表时大肆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

    有人不喜,因杨训原是崔琰所举荐,认为崔琰荐人不当之言传到了崔琰的耳中,崔琰拿来了杨训的表文一看,在给杨训的信中便写了那么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信不知怎么的被送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以为其不恭,故虽远征在外,还是让人将崔琰下了大狱。

    消息也同样传到了曹盼的耳中,曹盼蹙了眉头道:“知道是谁在把崔琰与杨训的通信送到阿爹手中的吗?”

    “是,杨训。”曹盼经年积累下来,身边的耳目不少。消息传来的同时,当然连经过也查出来了。

    曹盼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杨训,这是想做什么?

    “崔大人下狱何处?”

    “刑部。”

    刑部那是曹盼的地盘,曹盼来回跺步,“阿爹何时回来?”

    “孙权据天险而守,战事难有进展,大王已令拔营回城。”

    曹盼点了点头,让他退下。与胡本吩咐道:“去与刑部传话,好生照看崔大人,不得怠慢。”

    “诺。”胡本虽一顿,这可是曹操下令要拿的人,还是用了不恭之名,曹盼却让人好生照看,若是传到了曹操的耳中,或是为有心人而肆意扩散,吃亏的只能是曹盼。

    然而胡本还记得自己的本份,记得曹盼说过,跟了她的人,第一样便是要听话。

    事情一如胡本所想,曹盼刚派人往刑部大牢去叫人好好地照看崔琰,不得有所怠慢,接着参她目无君父的折子就送到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那时已经拔军回来,收到那一堆参曹盼的折子,冷笑地丢到了一旁。什么事都等他回到邺城再说。

    不必他们久候,七八天的日子曹操就回到了邺城,又一次无所得而归,曹操心中惆怅,但是他更清楚眼下他最大的危机不在孙权,也不在刘备,而在于继位之世子,继承人的位子。

    回邺城后的第一天,曹操坐在他的王位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下面的群臣,还有曹盼与曹丕。

    年岁渐长,曹盼越是优秀,曹操就越是在想,怎么曹盼就是不是个儿郎呢,若是儿郎,他根本无须为继承人而忧心,早已定下曹盼了。

    “大王,臣参尚书令以权谋私,借掌六部之权而行便宜之事,违背大王之谊,请大王明察。”得,有人跟曹操告起了状来,为的还是崔琰之事。

    曹操听着话看了那人一眼,是杨家的人,御史啊,监察百官,他参曹盼,不能说参得不对,只是……

    “你怎么说?”曹操直接把事情丢到曹盼的手里,这点小事,曹盼根本无须费力就能办好。

    曹盼面色如常地道:“儿臣以为,崔大人无罪,请阿爹释放崔大人。”

    得,直接把自己的目的道破,曹操瞥了她一眼,“继续。”

    分卷阅读481

    分卷阅读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