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9

      (美娱同人)非常规好莱坞生活 作者:东北喵

    分卷阅读279

    (美娱同人)非常规好莱坞生活 作者:东北喵

    分卷阅读279

    有奖项,没有商业代表大作,这又怎么能算的上是成功呢?人们提起她的澳大利亚同乡的时候妮可·基德曼有了奥斯卡傍身,凯特·布兰切特有着精灵女王的称号挂在头上,可是到了她就只有一个在怪物电影里面不停尖叫的形象.....

    所以她在失望了几次之后把目标重新放到了《面纱》上面,名著改编,演技派爱德华·诺顿搭档,这个配置怎么说也能够在奖项上面有些作为吧?而后来这位同为演员的制片人还给了她另外一个惊喜,他找到了莉亚·基茨这个柏林金熊奖的得主来做电影的导演,所以她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这次她是时来运转了?

    《面纱》就在这种大家心思各异的情况当中继续拍摄着,女主角为了拿奖而不停的折腾着自己,每天没有戏份的时候都关在屋子里面对着镜子喃喃自语的发疯,连新谈的男朋友都没时间关注了。哦,对了,她的男朋友就是电影里面饰演她的出轨对象的列维·施瑞博尔,两个人在戏中没有好结果,但是到戏外却甜的不行。

    饰演女主角的女演员跟饰演男主角的男演员没戏,倒是跟剧情里面产生了感情纠葛的男配角走到了一起,这种现实的剧情走向其实也挺《面纱》的,这是某位先生的评语。

    既然女主角都这么努力了,那男主角当然也不能落后,被演对手戏的演员压戏这种事情,在诺顿的从业史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倒是他自己经常去压别人。比如说当年他的第一部 电影《一级恐惧》,身为男配角的他把男主角理查·基尔压的光彩全无之类的。所以这次他也不打算在电影中被压制,天天忙着剧本跟角色,连片场闹幺蛾子都少了很多,让陈先生跟基茨导演还有些失望。

    咦,我不是个抖m吧?为什么对方不作妖我这么遗憾?陈先生跟基茨导演不约而同的思维同调了一下。

    对此一直把自己当成壁花围观剧组两个戏霸折腾并且顺便学习西方电影运作的leslie表示:你们不是抖m,你们是抖s才对,没看见爱德华·诺顿已经被你们两个联手给搞得萎靡不振了吗?

    真是对自己丝毫没有正确认识的两个人!

    第118章

    “基茨导演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很多人说她脾气好,不发火, 水平高, 作品要么就是商业大爆,要么就是能够拿到奖项,所以无论是演员还是技术人员都喜欢跟合作。而近距离接触的话, 你会发现她其实有时候很有恶趣味,是个很可爱的人。”《面纱》上映之后剧组的一位中方制片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这个恶趣味是指的什么?能仔细的说说么?”记者来了兴趣。

    这部电影是首部走官方渠道的合拍电影,演员里面不但有好莱坞大咖,还有港岛的天皇巨星跟内地的大明星,非常具有爆点, 完全值得深入挖掘。

    “在对待难搞的演员上面吧。你看爱德华·诺顿,他看起来是那种很温和的类型, 可是在电影上面却非常固执, 有一种很执拗的感觉,这点大多数体现在他跟导演在电影人物诠释上面的意见分歧。但基茨导演却从来都不会跟他板着脸辩论,反而是一直笑眯眯的。剧组的另一位男演员你们知道的,出了名认真的陈老师, 他跟诺顿的对手戏非常多,两个人一上戏就会呈现出一种火星撞地球的感觉,算的上是火花四溅了,有时候演着演着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制片人先生说的略含蓄。

    那哪是吵啊, 简直是陈先生单方面教诺顿怎么做人好吗?

    各种碾压毫无悬念!

    “这个时候基茨导演一般都是站在陈老师那边,两个人一个笑眯眯的, 一个一脸严肃认真,说着说着大家就发现诺顿败退了。然后这个过程就这么一直循环着,到了陈老师的戏份结束之后这种情况才没有再次出现。但是你要知道,梅潭府的戏份是全片的主体,整部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基茨导演又对中国文化非常精通......”制片做了个你明白的表情。

    记者了然,就是说男主角基本上一直被导演联合起男配角一起怼是吧?

    而且还是那种有理有据的怼。怪不得制片人会说莉亚·基茨有时候真是恶趣味,用中国文化去怼一个西方人士,即使对方再怎么高材生也没用啊,这根本就是水土不服的问题吧?诺顿也是够惨。不过不作不死,他要是不总是折腾导演跟别人,其他人也不会联合起来怼他。想到了拍摄间隙那些各种传出来的新闻,记者觉得好莱坞的演员还真是有个性,居然敢对导演指手画脚,厉害!

    “接下来这段我说一下,你知道就行,不要全部写上去。”停顿了一下之后,制片人先生想了想之后对已经合作了很多次的记者说。

    现在正处在国内的电影改革时期,大家都很迷茫,他们需要一些清醒的认知而不是盲目的去学习崇拜一些事情。

    “您放心,这点分寸我有。”记者点点头。

    左右不过是一些春秋笔法之类的,能看明白的当然不用他们说的太明白,看不明白的,也别指望对方有什么觉悟。

    “《面纱》这部电影,在好莱坞算是中小投资的艺术电影,这类片子通常不会像《碟中谍3》这种商业大片一样大规模上映,而是在一些艺术院线里面进行长线上映。在这方面国外做的还是比我们要好,这种艺术电影如果反响好的话,上映时间拖个一年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主要想说的是关于电影的制片跟发行方面的问题。”制片人沉吟了一下说。

    “实际上这部电影在拍摄当中爱德华·诺顿应该是受到了三方面的夹击,一方面是中西文化上面的冲突让他跟和自己演对手戏的陈老师经常产生一些偏差跟争执,另一方面是他跟导演兼制片人莉亚·基茨和另一个投资商梅根·埃里森之间的分歧.....”

    “说起投资商,我记得当初宣传电影的时候这部电影的标语是投资两亿人民币,内地跟好莱坞各占一半?”记者忍不住插进去了一句话。

    “对,这正是我要说的问题。”制片人点点头。

    “实际上当然没有那么多,这片子的总投资是两千两百万美元,好莱坞那边投了一千二百万,我们这边投了一千万,但是电影宣传嘛,夸张点儿也是正常的,将近一亿八千万人民币的投资,不少了,仅次于章导演的《英雄》的三千万美金。那这么大的投资当然要收回成本,否则的话就是一个巨额的亏损,所以当初在谈判后续收益的时候双方很是进行了一番的拉锯战,大家都想要赚钱不亏本,那么协商就是很必要的事情了。”制片人喝了一口水说。

    “你知道亚洲这边的票房大仓是日本吧?”他问记者。

    记者点

    分卷阅读279

    分卷阅读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