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

      我在红楼当天师 作者:约是

    分卷阅读70

    我在红楼当天师 作者:约是

    分卷阅读70

    当时笑容就勉强起来。二皇子更在御前戏谑九皇子道:“我看明年不能让谢世子再与小九一组了,他年纪小,轻松得了第一,以后该懒怠了。”

    圣元帝哈哈大笑:“你们别挤兑小九儿,有本事,你们也去寻一个能拿第一的来。”又放言:“明年谁能胜了嘉树,朕就赏他一个金吾卫正四品。”

    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

    ……

    赵家居住在祖宅,与国子监比邻,是寸土寸金的好地方。

    三进的院子,庭院中草木错落有致,西北角伸展着几架葡萄藤,旁边的池子清澈见底,里面几尾鱼儿在水中游曳,一派富足安逸气象。

    赵夫人穿了件丁香色的夹袄,倚靠在迎枕上翻着花样子,渐渐出了神。

    赵芙见母亲神不守舍,似有惆怅之意,不解道:“母亲,您这几天怎么了?”她歪着头,嘴角两个梨涡浅浅:“是不是二哥哥惹您生气啦,我去帮您教训他!”

    她本能察觉到不妥出在赵靖身上。

    “你啊,被我娇宠惯了,什么都不懂。”赵夫人轻轻摸了摸赵芙的发顶。

    赵芙立刻不服气地撒起娇来。

    欢快的气氛让赵夫人又想起近来日渐安静的儿子。

    儿子是个聪明孩子,见她回府后绝口不提林家,就明白了她的打算。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赵靖无法反抗,只能沉默。

    以往应该是三人有说有笑的时候,如今却仅有女儿陪在身边。

    傍晚,赵大人回府,她不由顾虑重重地提起赵靖,赵大人却不以为然:“靖儿过两年就要参加秋闱,科考关系他的一生,正该持重些了。”

    赵夫人就面露苦涩,说起慈恩寺的事情。

    赵大人闻言,勃然变色:“靖儿的婚姻大事,你居然一点都没告知我?你这样做,让我如何面对如海?”

    透露出结亲之意,主动邀约到慈恩寺,回来后却只字不提,这和嫌弃有何区别?

    赵大人深吸口气,稍稍冷静,才冷冷道:“如海在扬州九年,不仅扳倒了甄家,还让江南重新受控于圣上,是立了大功的,他的仕途绝不止于此,若他愿将独女许配给靖儿,是我们家高攀了!你这样做,岂不是陷我于不义,让我情何以堪?”

    赵夫人闻言,呐呐不敢作声。

    她想起儿子哀哀恳求的目光,心中发软,不由道:“那我主动示好,重新叙起这桩亲事?”

    赵大人冷笑:“你当你儿子是凤凰不成,人家还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赵夫人强辩道:“我只是觉得林姑娘恃才傲物,她棋艺精妙,与芙儿下棋,竟丝毫不让,让芙儿当众出丑……”

    赵大人拂袖而起,打断她的话:“做学问讲究诚心正意,如海品性高洁,他女儿若故意让棋,才是失了本心。”

    他望向赵夫人的目光透出浓浓的失望:“我少不得要亲自登门致歉,请求如海原谅。只是,这件事你万不可再提起了!”

    赵夫人见他动了真火,不敢再驳。

    门外来向父亲、母亲请安的赵靖眼神一黯,忽觉全身无力,往日神采飞扬的面孔变得木然,呆呆立在门口。

    跟在他身后的赵芙垂下眼眸,遮住了眼底的一片阴霾。

    ……

    随着秋围将近,京城气氛渐渐鼓噪起来。

    勋贵之家纷纷收拾打点起来,不少年轻子弟激动得摩拳擦掌。当然,也有像宁、荣二府那样从不参加,漠不关心的。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秋围在即时,太上皇病危了。

    第46章

    因太上皇病危, 原定的秋围取消, 令许多人大失所望。

    皇宫里到处一片肃穆。

    太上皇近年来虽退出了政治中心,但他病重, 仍牵动众人心弦。

    圣元帝看过太医呈上的脉案,沉默许久,才淡淡道:“摆驾长宁宫。”

    戴权躬身应诺,悄悄使了个眼色,马上有小太监一溜烟跑出去传令。

    秋日的晴空一碧如洗,暖阳和煦, 却无法照入圣元帝的心中。

    再次踏进太上皇的长宁宫, 他竟产生恍如隔世之感。

    当初他登基, 为太上皇择长宁宫而居,未尝没有就此息事宁人的意思。他只愿一切就此了结, 得以长宁。

    年幼时, 太上皇也曾视他为继承人, 付出真心疼爱。只是随着安氏进宫, 一切渐渐就变了。太上皇日渐昏聩,对安氏唯命是从。

    他已经记不清年幼时的事,只恍惚残留一个画面,父皇搂着他,环抱于膝上,教他习字。竟也不知是真实发生, 还是年少时光中, 无数个对父爱求而不得的夜晚里产生的梦呓。

    他发动宫变时心肠冷硬, 展现了雷霆手段,登基后站到胜利者的制高点上,不禁狂妄自大,开始念及这点父子亲情,直到太子薨逝,才让他彻底清醒。

    谋害太子,结党营私,截留赈灾银粮,一桩桩、一件件,太上皇始终没有放弃反扑。

    太上皇老迈,他夺回江山要做什么?

    圣元帝想到了西北的安氏。

    秋渐渐深了,长宁宫的宫道上落满了枯黄树叶,风拂来,轻轻打着卷。

    圣元帝目光缓缓扫过这冷清寥落的画面,却想起旧时的自己。

    那些一度淹没于记忆中,年少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卷土重来,渐渐变得清晰。他的心也变得愈发坚硬。

    正殿内的宫女、太监困死在长宁宫多年,见圣元帝亲临,哆哆嗦嗦地跪了一地:“拜见陛下。”

    圣元帝恍若未闻,直直步入太上皇寝宫。太上皇正躺在病榻上,两窝深陷,一张脸干枯而死气沉沉。

    听到声响,他浑浊的眼珠缓慢转动,木然地落到圣元帝身上。忽然,他身体轻轻一颤,表情霎时变得非常古怪。

    而后,他望向虚空,露出一个如同孩子般开心的笑容,急切道:“常儿,你快过来。”

    圣元帝怔住了。

    常是圣元帝的名讳,早已数十年无人敢直呼过。

    他对上那双失去焦距的眼睛,仿佛被迷惑了一般,无意识地上前几步,走到了榻前。

    太上皇的眼角溢出了泪水,喃喃道:“常儿……父皇,父皇对不起你。”

    圣元帝一动不动,眼睛一点点瞪大。

    他眼睛慢慢湿了。年少时,他盼望这样一句话,不知盼望了多久。

    直到父子相残,彼此怨恨入骨。

    戴权见此情景,骇得魂飞魄散,连忙领着屋里的宫人、侍卫退的干干净净,将空间留给了这对父子。

    寝宫里的摆设简单,显得极为空荡,两人相对无言,徒留一室寂静。

    太上皇的眼中闪过一道暗光,他闭了闭眼,语气更加软和:“常儿,父皇命不久矣了,你能原谅父皇吗?”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分卷阅读70

    -

    分卷阅读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