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1章 夜会李森科

      李森科是搞农业的,他对枪械肯定不甚了解,这一去杨明志就没带新式枪械让他看看,就带着一张嘴足矣。
    设计局距离李森科所在的办公楼不远,杨明志挂了电话没有再逗留,轿车载着他,区区十五分钟后就杀到了依旧灯火通明的大楼。
    “好了,格里申科,你把车停到路边,然后就坐着。”
    “可是将军,您……”
    “我一个人去就行。放心,用不了多久我就办完事了。”
    不管李森科是否给自己准备一顿完成,此番杀来不是为蹭饭。杨明志自觉只需拜托李森科弄个靠谱的实验场地就行了,恐怕只需那人简
    单思考就能定下来。
    光明敞亮的办公室内只有李森科和他的秘书。他刚开完“关于1942年新西伯利亚麦收行动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这会儿,他看着书记员
    总结的会议记录,并把面包块往嘴里塞。
    别列科夫将已经进楼,一楼传达室将这一情况迅速汇报。
    李森科这才赶紧整整衣服,示意秘书暂且货币。
    或许,大多数善于搞科研的人都愿意独处。
    今天的李森科精神有些疲惫,班依然要加,将军突然拜访也必须在这里等着。说实话,他真的希望这一天就平平安安的过去,即将麦收
    了,在收获之前最好什么意外也没有!
    突然,门被敲打了几下。
    “请进!”
    杨明志率性开门,径直走近李森科办公桌前,李森科不得不站身以示敬意。
    “尊敬的将军同志,您这么晚亲自前来,有什么好消息吗?”
    “当然!的确是个好消息。俄国人很不喜欢说话弯弯绕,这里我就直接报喜了。尊敬的同志,我的新项目终于有了重大成果。”
    李森科非常清楚,将军这几天一直忙活的就是研发新枪。
    难道短短几天功夫,将军就取得重大进展了?真是太快了!
    李森科好奇的问:“该不会是您的新枪吧。”
    “是的,就是我的新枪。”
    “哦!那真是联盟的幸事,您向我报喜,我由衷的为您感到高兴。”
    杨明志注意到李森科的脸色有些异样,此人似乎有些疲惫?他暂且坐到一边,翘二郎腿一副轻松的模样。
    “尊敬的院长同志,我的拜访可不仅仅是报喜的,我还有事相求。”
    “不碍事,我就知道您着急而来,必是有求于我。我是奉了斯大林同志的命令,我以义务尽可能帮助您,我将竭诚服务。”
    “那好。我的枪械到明天就正式完成了,届时我必须立刻进行实验。很抱歉,我手头不存在合适的靶场,我想您能为我找到一个合适的场
    地。”杨明志郑重其事的说。
    “一个靶场?军用靶场不行么?”
    “这件事兵工厂的同志已经告诉我了,没有相关的证件,我无权使用西伯利亚军区的靶场。”
    李森科停顿一下,侧目问:“所以您是希望从调解一下,使得您可以使用军区靶场。”
    “唉?!”现在,轮到杨明志犹豫了。
    对于杨明志,他所要求的就是一片距离设计局不远的荒地,科学院区内有一些荒地,那里已经划归为建筑预备区,实在不合适武器实验。
    如果李森科能通过自己的人脉牵个线,使得自己可以和西伯利亚军区取得联系,那是最好不过。
    杨明志坐正了身子,双手搭在大腿上,探着脑袋一脸高兴模样:“如果……如果您能从疏通,为我取得军用靶场使用权,我可真的要
    谢谢您了。”
    “这都是些小事,尊敬的将军同志,如果仅仅是这件事,您又何故亲自来拜托我呢?您可以去找市长,或者直接去城里的军区司令部。
    我想,没有哪个愚蠢的卫兵会阻拦您这位将军的。”
    “什么?您的意思是,军区司令部居然在新西伯利亚市区内?!”
    李森科亦是瞪大眼睛,“您难道不知道?我还以为您一直知晓。”
    虽然抵达这个城市已经一周,杨明志觉得这几日自己始终处于身心俱疲的高负荷状态。新西伯利亚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城市,她的规模还在
    扩大,想要了解这个城市需要时间。自己了解吗?不!甚至还没有厨娘兼保洁的安妮熟悉。
    至少那个女人和科学院方面签了个长期自行车租用协议后,又借了一份城市地图,之后就经常骑着自行车进城采购,虽然也就买了几瓶
    酸萝卜。
    “我是真的不了解!如果您能提供给我一些情报,真是太好了。”
    本来,杨明志以为几番交谈,李森科就会爽快的拿出一个靠谱的荒地,立上几个木板画上圈圈就得了。既然提及军区的事,他向着自己
    这尊大佛被“发配”到这儿,早晚得和本地的军方首脑交涉。
    所谓交涉可不是单纯的聚在一畅饮伏特加,又各自吹嘘自己年轻时的英雄事迹。酒是要喝,牛也要吹,大事更要办。
    李森科亦是有意和将军谈些别的,工作原因,他对西伯利亚的高层人员都有接触。
    于是,杨明志毫无疑问的得到了惊人消息。
    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居然是一名将!
    “唉嗨?!”杨明志瞪大双眼,因惊讶而咧着的嘴居然流露笑意:“我还以为军区司令应该是大将,或是更好职位者能够担任。没想到,
    居然和我的级别一样。”
    “是一样,也不一样。”
    “何以见得?”杨明志问。
    “您看看我,我有着真正的科学成就,为联盟带来了粮食增产,所以有幸担任全苏科学院的院长。至于其他人,许多院士的科研成果还不
    够突出,他们无法和我竞争。
    您也是如此。您能成为将,我觉得有您军功的功劳,更在于您对全苏的军事科学带来重大帮助。
    至于军区司令,他实在缺乏战功!领袖和国防委员会是公平的,对于你们军界的职位升迁,军功始终是升职的第一参考。”
    话说李森科突然又标榜自己的所谓科学成就,“春化作业”说实话还不如可劲撒化肥来得妙。但此人之后的说辞确实很有道理。
    战争将淘汰一大批和平时期的将军,能总是打胜仗的军官,他成为苏联的元帅也不足为奇,甚至还能成为某个部长。
    可能那个据说姓梅德韦杰夫的将,也是一位拼花地板将军。不管怎么说新西伯利亚都是非常安全的大后方,因为安全将领没有军功,升
    职的机会自然优先给前线的那几十个集团军正副司令。
    听闻军区司令姓梅德韦杰夫,杨明志不得不吐槽一句,这个本意“熊之后裔”的姓在俄国还真是常见。
    既然那人的军衔和自己完全一样,还会露怯吗?不!完全没有了。
    那人是实权将,自己目前则是虚的。这都不碍事,因为军队总得需要武器,聪明的将领才不会固执的拒绝新式武器呢。
    杨明志突然改变了主意,继续说:“院长同志,看来情况要变一变了。”
    “您还有要求?说实话,如果您想要和军区司令见面又觉得有些冒昧,我乐意从牵线搭桥。”
    “是嘛?!真是太好了。”杨明志点点头,“干脆这样,您先帮我和他交涉一下。帮我取得城市附近某个靶场的使用权,以及和司令见面
    的契机。如果可以的话,我领着人带着新式枪械去实验,军区司令最好同行观摩。毕竟我造出了新枪,不被军方赏识就等于失败。”
    李森科摇摇头:“不会的,您是非常优秀的军械设计专家,您的新式武器必然成功。我完全明白了,我会帮您办好这件事。”
    “哦!真是太谢谢您了。”
    “不用谢,您是荣誉院士,作为院长,我也有义务为您做这些事。如果您成功了,这里面当然也有我个人的一点小小功劳,哈哈。”
    科学院取得一个有一个成就,院长本人趁机揽点名为“领导有方”的功劳也有些理由。
    事情看来就这么解决了,杨明志一拍大腿站身:“好了!尊敬的院长同志,时间已晚,我想我该回去了。”
    “不着急!我在电话说过,今晚为您准备的晚餐一会儿就送上来了。还是劳烦您再等一会儿。”
    因为心情的高兴饥饿的杨明志突然不饿了,被李森科这么一说,肚子又开始不争气的叫唤。
    也罢,既然要和李森科共进晚餐?不妨接着吃饭在说些别的事。
    有些事,看似小事,实则非常重要。
    就在刚来的时候。李森科是许诺给设计局的房子再修善一下,尤其重建厕所,以使得公厕等抵御冬季极寒。除此外,小澡堂要建来,厨
    房翻新再增添厨具。
    吃着面包的杨明志不停的质问这些许诺因何没有如约定那般好好落实。
    “哎呀!您不说我都忘记了!”李森科一拍脑袋显得颇为委屈,“真是对不,这几日工作很忙。您看我现在还坐在这里,我的桌案堆满
    了会议记录。”
    “好吧,我能够理解。您的公务才是主要的。”
    杨明志这话说得不卑不亢,但在李森科看来,其就有十足的苛责味儿。
    李森科连忙辩解:“是这样,明天整个新西伯利亚州,乃至西伯利亚地区的绝大部分农田开始击收割。本来麦收时间已经定在九月二十
    一日,但今天下午,北极地区的几个气象站都发现了寒流的征兆,为了避免霜冻灾害毁坏珍贵的麦子,我们必须在明天行动。”
    所谓的明天就是九月二十日,麦收不但得行动提前一天,恐怕还要高效运作。
    看来的确有一股寒流南下,北极的冷风肯定会给新西伯利亚带来一次大规模降雪。
    突然间,杨明志不禁惊觉来,他不禁琢磨:“哎呀,今天来找李森科真是正确。实验要早点做,结果那时候天降大雪,临时搞出什么靶
    场肯定不好使,解释还是军用的专业靶场最靠谱。”
    每一年这里的麦收都在秋分前后进行,沙俄时代,沙俄当局的气象预报可以忽略,而苏联意识到天气预报将对苏联长期脆弱的农业生产
    带来巨大帮助,所以在勒拿河、鄂毕河入河口设立气象站,最远的站点甚至在新地岛。
    不过这场界大战突然给苏联极北的岛屿新地岛带来发展机会,那里本是荒凉之地,只有一小撮涅涅茨人,也就是国史书上的丁零人
    之后裔居住。而今,岛屿上建立一个补给基地,以为盟军的运输船队提供不时之需。
    “关于您需要的新厕所、新厨房,还有一个澡堂的事,这一次我不会再忘了。”说罢,李森科将之写在笔记本上。
    “那就好,不过还是公务要紧。如果那些设施能快点建成,我真是太谢谢您了。”
    “不用谢。对了,还有一件事我没有通知您,真是抱歉,那也是我的疏忽。”
    “什么事?”杨明志好奇的问。
    “是关于您的设计局经费问题。经费有多少,我想您的副局长波波夫同志是最了解的。现在情况有些变化,从下个月开始,科学院内所有
    的科研机构,经费全部提高50%。”
    “啊?!还有这种好事?!”
    “当然。”李森科笑了笑,“还有别的好事!上级已经支持了新西伯利亚市长的方案,调整全城的配给制状况,尤其是科学院,从下个月
    开始,伙食方面的供应会提高20%,届时还会有些别的供应。”
    话说到这儿,它的确是好消息,杨明志也非常诧异,莫非新西伯利亚到了十月份物资状况就有所好转了?
    “嘿嘿?看来这次麦收后,我们也可以享受新麦了?”杨明志试探性问。
    “是的!我这里提前跟您说,我这里有一份市里发来的件,其特别强调,收获的麦子一部分直接供应科学院,以保证联盟的科研工作
    者永远不会饿肚子。”
    新西伯利亚市的确有意提高居民粮食配给量,尤其是提高工人的伙食质量。斯大林格勒和周边地区陷入胶着,战役已经变成拉锯战。不
    夸张的说,目前苏军一直在拿鲜活的生命投入城市巷战的炼狱,一些的牺牲都只为了保证斯大林格勒的市区,必须在苏军手里。
    时间是九月十九日,过去的两周,斯大林格勒见证了人类的登峰造极的血腥。和那个位面的历史完全一样,本时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
    九月份,就是“血腥九月”,巷战持续不断,苏军源源不断的援兵使得德军最多占领了马马耶夫岗,却还是啃不下河右岸的两大片市区。
    现在的苏军,尤其是朱可夫本人尚未看清整个的战局进程,一时间还不能制定出合适的反攻计划。恐怕暂时的战术,就是命令部队坚守
    城市,保持暂时的胶着状态并寻找时机。
    因此,战役正在变成苏联喜闻乐见的比拼工业产能人民动员的消耗战,既然是消耗战,后方的生产就必须加速。
    然而经过当局的分析,当下导致军需生产难以突破瓶颈的一大原因就是过低的粮食配给。
    是的,如果工人处于半饥饿状态,武器、军需品的产量又如何大幅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