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

      孔武有“利” 作者:遥亿叁

    分卷阅读10

    孔武有“利” 作者:遥亿叁

    分卷阅读10

    是端午正日子,松河上有几个村子合办的赛龙舟。

    前几年因为战事吃紧,这赛龙舟便没办起来,今年太平,年景也不错,县上便决定大办,以安民心。

    挑货担的货郎,卖花的娘子,一时之间,从县里到乡下,都热闹的不得了。

    大人们都去瞧热闹了,剩下如武大丫这般的孩子们,便更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了。

    石头到了他们约定的河边,上了船,一眼便看见头戴着枝石榴花的武大丫,指着她哈哈大笑:“武大丫,你以为你戴了花,便真成了小娘子啦!”几个小伙伴也跟着大笑。

    她这一方的小子们,脸都憋红了,却不敢笑出来。

    武大丫憋着气,拿船桨朝石头他们挥去,吓一吓他们,石头几个果然把脖子都缩了回去。

    武大丫大喝一声“开始”,两艘船便向前疾行。

    武大丫这边的船,虽是演练过几次,但几个小子,相比对面的石头他们,还是显得体弱了些。

    石头他们从一开始便遥遥领先,岸边好些小丫头们都在拍手叫好。

    武大丫心底暗暗摇头,看来得出绝招了。

    她暗中运气,手中船桨挥得呼呼直响,瞅中空当,将船桨向石头他们船尾点去,连着使了三次,石头的船便快要侧翻了,武大丫这边几个小子一齐使劲,大家合边打石头的船,终于那船翻在了众人眼前。

    石头几个人纷纷落水,在水里划了几下,便冒出头,咒骂着武大丫。

    而武大丫的船已经是事实上的第一啦!

    武大丫几人上了岸,自己还在岸边洋洋得意地大声嚷着:“这叫兵不厌诈!”

    石头他们湿淋淋地爬上了岸,一肚子的气,嘴里骂着,但终归是不敢再去找武大丫麻烦了。

    武大丫一脸沉静地带着家里的几个小子往回走,阿福接到她们,看武大丫不像是很开心的样子,便问:“大姐,你今儿不是赢了么,怎么还不开心呐”

    武大丫严肃地看着阿福,叹了口气说:“唉,胜之不武啊!”阿福便是满脸的莫名其妙。

    端午之前,武大丫本是满心期待,可真到了这一天,她又觉得没甚意思起来,带着阿寿阿福几个在村子里乱逛,到了晚间才回家。

    武大丫换过衣裳,扑在床榻上,用被褥捂着头,唉,快要离开甜水村了,好不舍呀!

    武长生的动作果然很快,不,应该是他大舅母的动作很快,武长生一说要续弦,家里门槛都要被人踏破了。

    大舅母听着武长生说的几个要求,很快便相中了一家小娘子。

    那家里姓纪,现住在武昌府,家里也是与他们杨家一样,是从河东迁过来的,这位纪大姐早年丧母,父亲也曾中过举,后因战事频起,便绝了考进士的念头,只在家中教几个小学生,日子倒也过得。

    纪大姐不舍家中老父与几个弟妹,便蹉跎到如今快要二十。

    武长生便看中她对家里弟妹温柔,却不溺爱,懂家事经济。又因这纪大姐与武大丫一样是个早年丧母的,应能对武大丫体贴。

    两家这样一说,亲事便很快定了下来。

    郑老太问武大丫时,她是无可无不可的,唉,你们大人们都定下来了,如今来问我,我能说不喜欢么。

    大舅母做事十分麻利,亲自给武长生操持婚事,样样妥帖,一点儿不用烦到郑老太。

    郑老太只说:“这是咱们娶进来,只要不是爱争长论短之人,这亲便结得。”婚期便捡到九月秋时。

    郑老太着人开始收拾细软,武长生要接武大丫去江陵府住,郑老太一个人待在乡间便觉没意思,也不肯与武大丫分离,便也要去江陵府,只是住在她老大的家中,与武大丫到底隔了条街。

    武大丫更是不舍,心底又有些对后娘的担心,便闹着要继续与郑老太住在一处。

    武长生暂且顾不得她,由得她住在大舅家中,只是到了新娘子进门之后,便由不得武大丫了。

    武大丫才见到崭新的后娘,只待了一个上午,便叫嚷着要去找太婆。

    她,她要去告后娘的状啦!

    第8章 第 8 章

    纪氏阿桢的母亲早逝,父亲在家教几个学生念书,家里勉强过得。

    因她是家中长女,从小便是学着处理家事,孝敬父亲,照料弟妹,等到弟妹长大,她的年纪也不小了,上门提亲的也都是些做人继妻后母的,父亲与弟妹常在家为此叹息。

    但纪氏的想法不同,她常在家中劝慰父亲:“做人前头娘子的,日子也不是都能过得,做人继妻后母的,也不是全然不好,夫妻相处,既看夫君,也看自己。只要夫君人品不差,在家能立得住,我自问定能夫妻举案齐眉。”

    纪氏很是自信,此次家中打听那武长生的人品家世,纪氏听闻那武九郎自发妻难产去世后,一直未娶,从来是用心读书的,心中已是肯了一半。

    父亲纪先生也拈着胡须点头说:“杨家家风淳正,是个厚道人家,那武九郎是他家外孙,也是从小长在杨家的,料想也是不差。读书也很用功,先前带头守住鄂州的何江先生,便是他的老师。”

    纪氏还是挑出了个不是来:“只是似乎不会经济,他这多年读书,靠得还是外家接济呢。便是他那女儿,也是寄养在外家。”

    纪先生虽只是个教书先生,但并不是个不通世故之人,他很满意这门亲事,女儿性子有些强,那武九郎家中上无父母,女儿过了门,便能掌得家事,不会吃亏,他那个外家,也不好狠管外孙的家事的,武九郎读书有成,女儿日后便是终身有靠。

    纪先生便笑着说:“莫做此想!武九郎在此时续弦,便不是个浮躁之人,不然,他大可去往临安府,求娶名门淑女。日后你好好为他操持家事,这日子便慢慢地过起来了。”说得纪氏满脸通红。

    纪先生又想起一事:“听闻他家中女儿,从小养在乡下曾外祖母家,此次必会一道接来。日后你必得好好教导于她,不可慢待了她。”

    纪氏记着父亲的话,直至真正嫁过来,才见到那心心念念的小娘子。

    成婚第二日,因郑老太头一天有些累了,嘱咐武长生不用太早过府来。

    家中,纪氏先拜过武长生已过世的发妻的牌位,便见

    分卷阅读10

    -

    分卷阅读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