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9

      七零养家记 作者:北佚

    分卷阅读199

    七零养家记 作者:北佚

    分卷阅读199

    经受一世磨难。

    《和乐》虽然写的是一个例子,事实上却是温向平用来以小见大的手法。宽宽泛泛对整个人贩产业链的描写到底不如一个无限接近真实的例子来的更加触目惊心。

    然而写归写,温向平自己却是会尽力护着四个孩子,哭着降生温向平动不了手脚,尽力让孩子提前将一生的泪在出生时都流尽温向平却是能尽力而为的。

    第88章

    写了一周, 温向平也就才刚刚将大纲写完修改好,正式的作品还没个影子。对于被自己忽略了一周的妻子和孩子,温向平也是颇为愧疚, 因此在打完大纲后便空闲了几天陪伴妻儿。所幸之后正式构写时也不再需要像打大纲时生怕灵感流失, 可以慢慢丰实骨架。

    朝玦这些日子长开了些, 五官也明显了出来。眼睛和嘴巴都长的随了温向平, 鼻子却似苏玉秀小巧, 总的来说是个遗传了父母优点的俊小伙子。

    蜜果儿从来都是家里面最小的孩子, 现在终于升级当了姐姐, 每日高兴的不得了。只要在家,一定要守在弟弟的摇篮边,伸出手指头让弟弟攥着玩。倘若朝玦“啊啊呜呜”一番,蜜果儿也能高兴的叫嚷着“弟弟在跟我说话”。

    而作为哥哥姐姐多年的温朝阳和甜宝相比之下就要更淡然些, 帮着李红枝和苏玉秀照顾一双弟弟妹妹称得上是得心应手, 半大少年抱着婴孩在怀中轻拍轻哄的模样, 让大人们瞧了都不由得露出个笑来。

    然, 温家新出生了一个小宝宝固然令人欢喜, 可每夜的婴孩的魔性贯耳就让温向平有些吃不消了。

    蜜果儿出生的时候一直是李红枝老俩看着的,难得温向平这次想亲身体验一下做爸爸的苦与乐, 就被小朝玦时不时的哭声呜咽从睡眠中惊起,没几天, 眼睛底下就挂上了大大的黑眼圈。白天写作时也时常精神不济, 头疼不已, 大大降低了写作效率。

    苏玉秀看孩子也是熟练, 小朝玦半夜哭起来时大多都是她哄着的,见状只能把孩子又放到李红枝那屋去。

    好在李红枝照顾孩子颇有一手,小朝玦往往才从梦中醒来哭了没两声,就又被安抚入睡,这才使得温向平终于睡了个好觉。

    温向平惭愧的同时着实是长出了一口气,作为补偿,只能白日里写作之余,多陪小朝玦玩一玩,再多抱抱孩子培养一下父子感情。

    温向平对《和乐》的预估字数是十五万左右,真要闷头写也就一周左右的功夫。因着大纲已经打好,哪怕温向平灵感突然福至心灵,再往里面加些枝叶进去,写作过程又其实不甚顺利,也耗不了一年半载。倘若真要拿来参与一年后的冒顿奖评比,也是赶得及的。

    因此,在知道了温向平有意用《和乐》参与冒顿奖评选时,罗家和也是给予了大力支持,

    “既然有想法有行动,那就是好的。你是准备要在杂志上连载,还是届时直接联系出版社出书?”

    虽然说在杂志上连载能积攒人气,然而无论是哈维奖还是冒顿奖的评选,都与读者支持率没有关联,评审的评委们最终看的都是作品的优劣。

    所以像《蜀山》这类作品,虽然在读者中呼声高,评价高,给杂志带来的收益也高,但因为思想点的立足只能与奖项失之交臂。

    至于直接出书,优于连载的地方是当写到后来时,可以随时修改前面的部分,最终出印的是完全改好的成品。约莫着会有读者冲着温知秋的名声而去,然温向平所真正需要的,其实只有一本。

    交给评审团的一本。

    温向平想了良久,道,

    “直接出书,也不用印的太多。”

    温向平这么思量自有原因所在。

    《和乐》虽然如今才写到一半,大纲却已经能窥得几分意味。正如罗家和看过之后沉默良久道,

    ”是个好体裁,深度也能算是够的,只是对于读者来说,就不是那么讨巧了。”

    毕竟与揭露看不见的现实黑暗面的作品相比,情节性强、新颖的小说要更受读者欢迎。放在新周刊上连载,可能就不会取得像《蜀山》等一样的热潮。

    温向平对于这点自然明白,但他总想试试。不是说通俗小说不好,能像查老一样把一条路走到极致也是一条极好的出路。只不过,温向平拿着亿万分之一的机会多活十年,一直照着旧路走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天赐的好机会。

    趁着还年轻,温向平想多试试,哪怕失败,也还有继续深造和从头再来等等的出路,何况能从中汲取经验,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温向平到底是写通俗小说写久了,哪怕在散文等方面仍旧笔触自如,写起来亦文思泉涌,但在写《和乐》的过程中,着实遇到了不少麻烦。

    就比如思想深度这么个词,说起来好说,写起来却不甚容易。什么地步,什么状态才能叫文章层次丰富、内涵丰富?人物的对话、环境的塑造要怎么构思才能不赘不乏?中心主题深,却又要深入浅出,对于温向平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

    这和写《蜀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速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速度。对于《蜀山》,温向平每日万字都轻轻松松,然而对于《和乐》,温向平需要斟酌斟酌再斟酌,哪怕有那么一刹突然福至心灵,写完之后也需要再翻回头去琢磨修改,如此这般,每天写五千字的工作量,已经叫温向平写的头脑发昏。

    因此,对于《和乐》,温向平并没有半成以上的自信能确保其成功,反倒有可能打破“温知秋出手必属精品”的牌头。

    前期的名声给温向平带来了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桎梏了他的发展,限定了他的发展领域。这是温向平和罗家和都看得见,也都清楚的。所以温向平才会苦思冥想之下,选择踏足新的领域。

    罗家和提议道,

    “不然你就只印上几本,一本送去评奖,剩下的寄给贾史几位前辈,看看他们的点评,也更有针对性一些。”

    这也是因着贾平仄和史仁不担任新一期冒顿奖的评选,罗家和才能这么说。

    温向平思索了一番,还是摇摇头,

    “无妨,一起印出去就是了,书的受众应该是所有想读书的人,而不仅仅是评委。前辈的意见指点固然重要,也不能忽略来源于最直接的受众的声音。否则我或许会忽略许多最直接的道理和想法。”

    罗家和没想到温向平当真如此豁的出去,这要是写的不好,『温知秋』的名声必然会遭受打击,但见温向平执拗的模样,罗家和叹了叹气,也说不得就是他自己太看重外物了,于是道,

    “那是否用在杂志上出个推荐给你。”

    温向平眉眼间满是坚定,道,

    “杂志毋须帮我做任何的宣传,成也好败

    分卷阅读199

    -

    分卷阅读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