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

      我在东宫当伴读 作者:晏图

    分卷阅读115

    我在东宫当伴读 作者:晏图

    分卷阅读115

    太子殿下说的是牛宿州的案子,王公子快人快语道:“这牛宿州真是恶贯满盈,我若是早知道定要多砸他几下出出气。”

    张公子道:“别充英雄好汉了,你当时还不是为了和我争风吃醋误砸了那牛宿州。”

    王公子翻了个白眼道:“刚出来你就要和本公子抬杠。”

    太子殿下笑道:“看来二位公子在大理寺的监牢里反而一笑抿恩仇成了朋友。”

    张公子手搭在王公子背上,笑道:“那是,试问这天底下还有谁和我一起又逛窑子又下牢狱啊,我们也算是患难朋友吧,说起来,张某在此谢过太子殿下让我结实了一个朋友,少了一个仇家。”说罢,冲太子殿下拱拱手。

    他一番话说完,三人都笑起来,一切恩怨都烟消云散了。

    一个人但凡犯了罪,总是会有蛛丝马迹,刑部和大理寺配合良好,雷霆手段迅速查明,三年前张家纵火案确系牛宿州所为。

    此案让张王二位公子人人喊打,却没想到最后的结局竟然这样大反转。这件案子结案之后热度不减,江都人茶余饭后着实好好议论了一阵子。

    以前写了牛宿州和名妓感天动地的爱情的那位风月斋主很快又出了新话本《终身误》,讲中山狼和医女张氏的爱情故事。

    这风月斋主还在话本的扉页上公开给张王二位公子道歉了,让张王二位公子着实得意了一段时间。

    这话本传颂很广,甚至传到了铜川。铜川百姓这才知道当年纵火案的真相,铜川书生感念张氏的深情和温柔,自发在张家原来的院子里建立了一块碑,逢年过节供奉香火给她。

    说来也巧,自从这碑建立起来之后,铜川学子的入仕人数变多了,后来一度在朝中形成了一小股铜川派。大家都说是因为张氏的灵魂在守护所有的铜川学子,这碑声名大振,远近闻名的学子要进行大考都要前来拜拜,一时香火不绝。

    这都是数年之后的事了,江都每天都在发生无数的新鲜事,目下这件事情骂人的时候还被大家拿出来说说什么“做人不能太牛宿州”,但已经引不起大家多大的兴趣了。眼见上巳节要到来,目下江都最热议的话题是许家公子搞出来的江都公子榜。

    第93章 一箭三雕

    逸仙阁的凶杀案已经水落石出, 但是陛下因为牛宿州举孝廉的事情对官员的查举起了疑心, 特命太子殿下查明太学在查举学子时候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的行为。

    太子殿下接到陛下的命令之后就开始查案, 三月初上朝的时候, 陛下突然记起了这件事情,早上上朝的时候便过问了此案的进度, 太子殿下禀告陛下, 说是尚且还有一些线索没有理清。

    陛下挑剔地看了太子殿下一样,没说什么。

    散朝之后, 满朝文武看到,太子殿下匆匆拉着吏部尚书去了吏部。

    太子殿下中午的时候才从吏部出来, 这年的春天,江都特别和暖, 宫里种植的桃花和辛夷花都开放了,暗香浮动。

    大好春光岂可辜负,太子殿下便顺着皇宫的河道信步走着, 不想却绕到了太液池, 此处离梁元帝的政事堂非常近,太子殿下顺道进去给陛下请安了。

    在政事堂门口正巧看到传膳的李忠看到太子殿下, 道:“殿下怕是闻到饭香味才来的吧,今儿个御膳房做了太子殿下最喜欢的八宝珍鸭。”

    太子殿下淡笑不语,拱手对李忠道:“李公公辛苦,劳烦通报一声。”

    太子殿下话音未落, 就听到陛下的声音道:“太子在外面吗?进来吧。”

    李忠将帘子撩开, 对太子殿下做了个请的手势, 道:“殿下请。”

    太子殿下便进去了,陛下道:“不必行礼了,正好吃饭的时候,你过来陪朕用餐吧。”

    太子殿下拱手称是,坐到了梁元帝右手边。

    李忠将御膳放到了桌子上之后便带着众人退下了。

    梁元帝吃了一口之后,太子才开始动筷子。

    梁元帝道:“说吧,今天特地来找朕所为何事?”

    太子殿下震惊道:“父皇怎知儿臣有事向您禀报?”

    梁元帝微微浮现笑意道:“连李忠都知道,早早带人下去了,朕岂会不知?说吧,是不是朕上回让你查的案子?”

    太子殿下点点头道:“父皇圣明,确实查出了一些东西,只因不方便在朝堂上说,儿臣便自作主张将此事单独向父皇禀报,这是此案的奏报,请父皇查看。”

    梁元帝道:“你放桌子上吧,吃完饭朕就看,你先说说情况吧。”

    太子殿下道:“儿臣将吴博做太学博士以来举荐的三个太学学生的履历看了一遍,他第一个举荐的高大人没什么问题,履历干净,只是近十年来一直在外地做官,和京城的门阀没有任何联系。蹊跷是从薛怡开始的,薛怡此人在朝廷颇有政声,是栋梁之才,他与门阀唯一的关系就是娶了门阀周氏家的女儿。牛宿州和他的背景相似,他娶的门阀贾家的庶女的母亲是周氏门阀出身,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疑点。”

    太子殿下说完便不说话了,安静吃饭,等待陛下的圣裁。

    他说完这番话,陛下的筷子顿了一下,道:“门阀周氏。皇儿有什么看法?”

    赵景湛道:“儿臣以为或许是巧合,因为门阀周氏的势力主要是国子监有门阀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一旦入朝,升迁的可能要比寒门出身的大的多,儿臣认为门阀之首的周家不会看上小小的太学,说不定这些只是巧合,查案的时候儿臣就是这样想,但儿臣初涉朝堂不久,不敢托大,故此将所有的材料证据都搜集好了,今儿特特给父皇报过来,等待圣裁。”

    陛下的脸难辨喜怒,道:“皇儿以为这是巧合?”

    太子殿下辩解道:“儿臣以为或是巧合,因为从动机上来说,门阀周家犯不着去拉拢寒门之士。”

    陛下斜着眼觑了他一眼,道:“怎么没有动机?朝堂如果变成一言堂岂不更好,某种程度还能架空天子。”咣当一声,陛下将筷子扔在了桌子上。

    太子殿下赶忙跪下。

    陛下垂眼道:“起来吧,今天你这件事情做的很好,果然入朝三年你成长了不少。这件事情的结果确实不能在朝堂上公开,周家树大根深,若是此番话一说出来,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而且他们还会倒打一耙,说你是为了排除异己,这些老狐狸。但是周家树大根深,也不能放任他们自如。若是皇儿会怎么做?”

    太子殿下道:“儿臣愚钝,但也明白制衡之术,儿臣会扶持另一家门阀与其对抗。”

    陛下道:“若是另一家门阀借势吞并了周家一家独大怎么办?况且我大梁强敌环伺,若是朝堂出现激烈党争,势必会引起朝政动荡,动摇国本,给敌

    分卷阅读115

    -

    分卷阅读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