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4

      大笑拂衣归 作者:自带小板凳

    分卷阅读184

    去。

    而这万斤大鱼则引得整个县城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谢沛两口子都不是小气的人,他们看这两百雇农都辛苦了一年,于是就每人发了两斤鲜鱼。

    五百乡勇和衙门公人也按一人两斤的量发了些鲜鱼下去。

    剩下还有八千多斤鱼,卫川县城里卖了一千多斤,附近县镇里又消掉一千来斤。还剩下六千斤鱼,则被李彦锦请那两百位雇农又忙了三天,全都制成了咸鱼、腊鱼。

    最后,被收起来的咸鱼约有两千四百来斤。这些干硬的咸鱼只要不受潮,足可保存半年多时间,在谢沛两口子看来,也算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存粮了。

    待所有公田都收获完毕后,李彦锦估算了一遍,发现养了鱼的稻田比普通稻田增加了一成左右的粮食。

    这一年,夏收加上秋收,公田里收上来的稻米一共约四十万斤。刨去要给那几十个无偿种田的犯人支些口粮外,其他的都被李财主和他的财主婆给存了起来。

    秋收过后,县内其他田地的出产也都陆续运到了城里出售,这让卫川县的米价也稍微下降了一些。

    领了足额俸禄和工钱的衙门公人与雇农们,趁便宜,多买了不少新米。

    而李彦锦和谢沛不但没有把他们的米粮卖掉,还跟着也收了些价格合适的新米。

    直到他们新修建的十个粮仓都全部装满后,两人才停了下来。

    年底,在外面跑了半年的李长奎回来了。与他一同到来的,还有两位乔家女眷。

    “嗯,这是幺哥的三姑和堂姐,你给安排一下。”李长奎赶紧把人交给谢沛,一溜烟就又跑不见了。

    谢沛看了下,发现这两位女娘精神还算好,只是有些沉默寡言。

    她想了下,直接就把人送到了谢家。

    此时,家里只有谢润一人,智通和谢栋都在外面忙着。

    这两位乔家娘子被安顿在了小然的房间里。

    谢润听说他们是乔家兄妹失散多年的亲人后,对二人格外热情。

    谢沛寻了个机会,单独对谢润提了提乔家的事情,请她多多看顾些二人,但也不要太过紧张。若是她们愿意的话,干脆就带着一起给谢老爹打打下手,做些事情。

    谢润自己就是在苦水里熬大的,多少也能理解乔家两位娘子的心情。她接下这事后,每日只随意与二人说些闲话,特别是讲讲幺哥和小然的事情。缓了几天后,乔家两位娘子也不再拘束,跟着谢润一起,每日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李长奎去古德寺看了慧安方丈后,就回到县衙,与谢沛夫妻俩说了说这半年的经历。

    “诶?你们还记得当年我们从蜀中回来时,遇到的那个流民头子吕兴业不?”李长奎忽然说道。

    “记得啊,那家伙还差点和咱们打起来呐。”谢沛答道。

    李彦锦插了一嘴,道:“莫不是被抓住了吧?”

    李长奎摇摇头,道:“那倒不是,他之前不是呆在荆湖府岳阳县吗?结果上个月,荆湖府的知府突然被调回京城了。”

    “嗯?是那知府隐瞒民乱被发现了?”谢沛问道。

    李长奎哼笑一声,道:“你们都想不到啊……那个狗官逼出民乱后,又打不过吕兴业。他害怕后面暴露出来,丢了乌纱帽,竟然不知从哪儿搞到块龙形的奇石,献给了皇帝老儿,得了昏君的欢心。结果这昏君一高兴,直接就给荆湖府的狗官升了官,还调回了京城。那狗官走之前,为了不露陷,竟然偷偷给吕兴业送了一批粮食……简直是,可笑至极!”

    李彦锦和谢沛听了,也是有些无语。过了一会,谢沛皱眉道:“这条升官的路子一开,怕是过不多久,就会冒出无数块奇石了……”

    李彦锦想到上辈子看过的《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心说,这封建王朝腐朽起来,还真是有些相似啊……

    他们三人谈完这事没多久,邸报中就出现了一条消息。

    明年,也就是升和十九年。皇帝要为太上皇的六十大寿,来个举国欢庆。

    这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官员就闻风而动,四处搜罗珍奇异宝,就盼着自己能趁此良机,一飞冲天。

    又三日,戴如斌也给李彦锦下了公文。要求他在卫川境内,搜罗祥瑞奇石,以贺太上皇六十大寿。

    “祥瑞?祥他奶奶个腿!”李彦锦捏着公文,呸了一声。

    谢沛看了公文,也是一脸不快。

    “明儿咱去搜一搜戴如斌的老窝吧?”谢二娘觉得这个行为就很祥瑞。

    李彦锦听了直笑,然后摸了摸娘子的脑袋,道:“别生气,就糊弄戴蛤/蟆这点事,那都不算个啥,看你相公我的!”

    谢沛一摇脑袋,把李某人的狗爪晃掉后,问道:“你有什么馊主意,说来让我高兴高兴。”

    李彦锦凑到谢沛耳边嘀嘀咕咕,谢沛有些吃惊地看了他一眼,问道:“真能成?”

    李彦锦点头道:“稳得很,放心!”

    谢沛见他如此肯定,也就不再为这事操心。

    他们还不知道,戴如斌给李彦锦发了公文后,又派人到卫川暗中找了几个人密谈。随后,就有人开始有意无意地盯着李彦锦的行踪。

    只是这几个盯梢的直等了一个月,也没见到李彦锦做出什么欺压百姓,抢夺宝物的行为。倒让戴如斌想抓个小辫子的主意,再一次成了泡影。

    转眼到了春节,卫川县今年风调雨顺,就连往日里时常作乱的山匪路霸也被乡勇们吓唬地匿了踪迹。

    平头百姓求的,也不过是一点太平日子,不饿着,不冻着,有个安稳的睡觉之地,就让他们都觉得是很好的日子了。

    卫川县的春节过得安宁又热闹,可江南的某些地方,却没有这份幸运。

    自从得知太上皇的寿辰要大办特办后,各地官员都如苍蝇般四处乱转。

    这些有品有级的官员,再如何贪婪,还要维持点脸面,也因担心惹出民乱,而略有些底线。

    可他们手下的胥吏却没这些顾忌,对这些人来说,欺压百姓都无需借口,如今有了太上皇这块金字招牌,那根本就是朝死里整治。

    抢夺财物,侵占家宅,强征税钱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又因江南盛产奇石,无数良田都被人打着挖掘奇石的名头给圈了去。

    而被夺了家财的老百姓,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因为官府随便就能扣一顶大帽子下来。敢给太上皇寿辰添乱抹黑?你的性命不想要了?!

    荆湖府的新知府到任后,还没摸清现状,就一头扎进了寻宝贺寿的活动中。结果,他运气不太好,刚寻了半个多月,就踢了到吕兴业这块铁板。

    吕家军借着民怨沸腾的机会,全力一扑,又吞下了一个县的地盘。

    而新知府则被打得心慌意乱、神不守舍

    分卷阅读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