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

      大笑拂衣归 作者:自带小板凳

    分卷阅读73

    亲自去看看才放心。

    次日,贫民区那边有人散钱的消息就彻底传开了。

    张洪文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都是老爷他的钱!!!

    于是,他带着衙役就跑去贫民区搜钱。

    可惜,他低估了穷老百姓的能耐。都穷怕了的一伙人,得了钱后,不少人当天就花了。没舍得花掉的人,也藏在了狗都找不出来的地方。

    张洪文这次吃了个大亏,他都跑别人家搜钱了,那些穷苦之人哪里还能忍啊?要钱就是要他们的命啊!拼了!拼了!!!

    惹了众怒的后果,很可怕。

    张洪文和一干衙役,被打得鼻青脸肿,衣衫都被撕成了条条,跌跌撞撞地抱头鼠窜,才逃了出去。

    “乱民!一群乱民!”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县衙的张洪文把签筒都扔了出去。

    师爷小声劝道:“老爷,这事不宜闹大。真出了民乱,您这官帽怕是……而且就算你现在把那些穷鬼都抓了,可是钱也回不来了。牢里还要白白给这些人供饭,太不划算了。”

    张洪文一僵,面上五官扭曲地非常难看。

    “那我就这么算了?可那些钱,都是老爷我的心肝啊!!!”张洪文不甘地嚎啕出声。

    师爷心里嫌弃万分,嘴上还耐心地劝慰道:“老爷只要还在这位置上,少了的钱,再捞就是了,咱翻倍捞还不成吗?”

    “对!明日起,所有税费统统翻倍!!!”张洪文拍桌而起,义正言辞地说道。

    可惜,他想得实在太美了。

    第二日衙门刚宣布要加倍收钱后,当晚,县老爷的宅子竟然又失窃了!

    这次,张洪文不但丢光了银钱,连大老爷那头乌黑的秀发也一起不见了……

    第54章 客从何处来

    脑袋如同被狗啃过一般的县老爷, 对着铜镜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家里的下人们看着他的眼神都闪闪躲躲, 私下里都说老爷这是做多了亏心事, 遭了鬼剃头!

    然而只有张洪文自己知道, 他怕是惹上大/麻烦了……

    府里所有藏银钱的地方都被人无声无息地偷了个干干净净。

    如今真.两袖清风的张贪官对着房梁发起了呆。好想弄个绳子吊一吊啊……

    要知道,大丈夫在世, 不可一日无钱啊!

    然而就算真被偷干净了,张洪文还能凑活过日子。可这被鬼剃了头……让他还怎么有颜面出现在人前啊?!

    原本管家还以为老爷会大怒地全城搜捕盗贼, 然而没想到,这位竟是一声不吭地只让他去衙门里传了个话。说是县令老爷生病了, 要休养几日……

    莫非自家老爷这是遭了报应后, 悬崖勒马,洗心革面了吗?管家心里瞎琢磨着。

    实际上,哪儿有什么悬崖勒马啊!根本就是吓到了!

    张洪文生无可恋地缩在床上, 瑟瑟发抖地想着,那剃了他头发的人, 若是想要杀他, 简直是易如反掌啊。

    到时候, 只怕就不是鬼剃头,而是鬼砍头了哇……

    这样的人,他还敢去全城搜捕吗?可别给自己搜个阎王爷回来好吧。

    消停下来的张县令直到年前都没有露面。就连彩兴布庄的人来求见,他都拒了。

    张洪文担心那剃头之人还盯着他, 如今是一点出格的事情都不敢做了……

    他老实了, 城里的百姓日子就好过了。之前嚷嚷的双倍税费也取消了,往日名目众多的份子钱, 也少了许多。

    这些变化直接就让升和十三年的腊月比往年要多了几分喜气。

    到了腊月二十这天晚上,城里四条黑影齐齐出动,忙了大半夜才算完事。

    次日清早,满城的穷苦人家和普通百姓几乎都在自家院子里发现了一个红包。里面或多或少地放了些银钱,虽然最多的也不过三两银子,少的可能只有一百文铜钱,但这对穷得一文钱都要掰两半用的人家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再没人傻乎乎地把事情嚷出来了。

    腊月二十五这天,城里开了年前最后一次大集。那些没收到红包的商铺和城外来的人发现,卫川县人似乎疯了?!

    别说米面鱼肉这些东西被抢了个干净,就连往年卖得不太好的东西也几乎都被人给清了底。

    很快,商户们就发现,今天的大集上,人实在太多了。以往年前大肆采购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中等人家和城里的富户。而穷人们过年时,则往往比平日还要愁苦几分,毕竟好多东西都涨价了嘛。

    可今年不同了,城里这些穷人们怎么都跑出来了?偏他们又不是出来胡闹的,个个都揣着钱,正正经经地买着东西。

    尤其是,这些穷人彼此间,还会用一种古怪的眼神来回互看。有人问起,却又哈哈一笑,避而不谈……

    年前有人白送红包这事,最终还是被说破了。可这事除了让张县令捶床痛哭了几天外,并没引发什么乱子。

    得了便宜的普通老百姓自是不愿给家里招来麻烦,而失了钱财的张老爷却也不敢再做点什么出来。他虽然爱财如命,可真说起来,还是小命更重要些。

    春节过后,卫川县城里,渐渐又恢复了平静。

    六月份时,李长奎接了消息,必须出趟门了。说起来,能在谢家清闲了八个多月,对李长奎而言,实在是很难得的事情。

    这次出门,他估计要到年底才能回来。毕竟明年三月时,谢沛和李彦锦就要成亲了。他这个七爷爷是必须到场的。

    好在如今李彦锦的《九霄》已经上了正轨,而谢沛那边也进展顺利,内劲外放已经快要摸到离体不散的边了。

    比起来,倒是侄儿智通似乎遇到了瓶颈,迟迟突破不了“浑然一体”的屏障。

    然而这种事并不是外人能帮上忙的,李长奎倒也不急,他知道,其实侄儿的进展已经很不错了。眼下也无非是有谢沛和李彦锦这一对奇才比照着,才显得略微落后了些。

    背着侄儿徒孙准备的行囊,李长奎挥挥手,离了卫川。

    他走后,谢家安静了两天,就又忙开了。

    一来,虽然是招赘,但聘礼嫁妆这些总得准备齐全。

    二来,谢二娘还提了个要求,她想把家里后院的西厢房推了,重新修个小阁楼起来。这个二层小阁楼就当作她和李彦锦的新房好了。

    谢老板原本对自家闺女,那都是有求必应。

    再加上去年闺女生辰那天,她娘又“托梦”了。

    这修阁楼的事,是贞娘在梦中叮嘱的,还说一楼住人,二楼却要空着。也不知是要做什么……

    忽悠了亲爹的谢二娘,看着渐渐有了雏形的二层阁楼,心里略微踏实了些。

    她上辈子在升和十五年夏天就与师父智通离开了卫川。一路逃到了北疆投

    分卷阅读73

    -